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保护快速增长的中国海外利益,以及大...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保护快速增长的中国海外利益,以及大量的中国企业与人员的财产与生命安全, 能否围绕“一带一路”构建新的国际安全体系,已经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历史使命。

B. 南宁市邕宁区扶贫技术局负责人杨素琴介绍,通过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屯了村实现脱贫111户,贫困发生率约为2.92%左右,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C.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017年的突破路径已然明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 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与需求。

D. “罗尔事件”虽暂告段落,相同的剧情却或许还会上演,摆在人们面前的还是那道关于慈善的新考题:完全陌生人化的网络空间,如何安放好公众的爱心?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辨析时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A项“能否……已经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历史使命”一面对两面,可去掉“能否”。B项“约为2.929%左右”重复,可去掉“约为”或“左右”。C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 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与需求”成分残缺,可改为“处理好……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武亦姝对诗词的热爱还带有阳春白雪的“高大上”气息,那么抗癌农民白茹云的遭遇则足以让人感受到诗词慰藉人心的“接地气”的力量。

②随着新政的落地,网约车的共享经济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外地车牌网约车以及外地户口的司机首当其冲,“京籍京牌”的门槛让他们纷纷选择退出市场。

③信息被出卖得如此精准,不是掌握着第一手资料,如何能做到这种程度。如果不对那些帮凶按图索骥一并整治,徐玉玉会是最后一位受害的人?

④鲍勃·迪伦的获奖,让很多预测家们感到茫然,也让不少踌躇满志的出版社落空了。不过,即使是位冷门得主,国内依然有几本关于他的图书。

⑤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也是国人对本届奥斯卡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成龙为中国电影人争光添彩,但中国内地电影的“申奥”之路却依然遥远。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傍晚时分山静鸟倦令作者留恋不已的图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静影沉璧”来描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用“_____________”来描写微波时水面的月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欧阳修

尊前①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②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注】①尊前:即樽前,饯行的酒席前。②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此指别离的佳人。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拟把”“欲语”从心理和神态上形象细腻地写出了归期在即主人公内心的不舍、不忍又 不得不离别的痛苦。

B. 离歌一曲,愁肠寸结,离别的忧伤极哀极沉,“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叮咛恳切,反 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C. “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与“直须”和“始共”相呼应,只有赏看尽洛阳牡丹,才容 易送别春风归去。

D. 本词开篇即描绘了一幅离别凄凄的场景,奠定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使得整首词都笼 罩在一种伤感的情绪中。

E. 整首词通过记叙、抒情表达了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又从儿女柔情中提出带有哲理的问题。

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本词的名句,有人评价说这两句“于伤别中蕴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请结合全词对此进行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大学。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之士繇大学取科第自与之始。授浔州司法参军。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朱崖地产苦簦,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与之皆为榜免。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 自遗患。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至十有三疏。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秦余皆以均亲党。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累封至南海郡公, 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有删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停车裁决        停车:在某地停留

B. 有至期年者        期年:满一年

C. 趣召不已            趣召:“趣”通“促”,催促应召

D. 黩货为叛卒所逐    黩货:滥用物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学生的出身多为官宦子弟,亦有家境贫寒者,入太学学习 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

B. 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掌管土木、水利、屯田、手工业等事项。

C. 祠是为纪念死去的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与庙有些相似,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 先的处所叫“祠堂”。

D. 控辞即请求辞免,古人请求辞官的说法有很多,比如乞骸骨、致仕、挂冠等,原因不一定 就是年老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与之勤奋学习才华出众,更是开创了广东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 多次被委派到南方地区,造福当地百姓。

B. 崔与之认为对仓促间失手将富豪之子打死的百姓应从轻发落,因为是富豪拖欠百姓款 项并诬陷百姓在先,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C. 崔与之为政宽仁,在淮西任职期间废除了许多于百姓不利的政策,深得百姓爱戴,升迁 离开时,军民夹道送行,不忍他离开。

D. 崔与之一辈子奔波劳累,在政务、军事方面都有建树,为国家殚精竭虑,深得皇帝信任 和重用,直到退休也没真正闲下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2)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冬夜的歌

谢静

太阳像一只橙黄的圆橘,渐渐被灰蒙蒙的暮云遮去。呜呜鸣响的西北风摇撼着树木,摇撼着电线杆。狂舞的雪片碰撞在窗玻璃上,开始了它化为冰凌的再生……

坐在温暖如春的屋里,靠近银白色热烘烘的暖气片,我在阅读欧·亨利的名作《最后一片叶子》。

写字台上的两盆腊梅和玉兰,给房间增添了淡淡的幽香。那圆的、扁的、方的、长的,从海滩捡回来的五彩石,点缀于花盆之间,望去完全没有冬日的景象。

妻悠然斜倚于沙发上,正在织一件米黄色的毛线衣。纤细的手指,轻盈地抖动。

不知从何处,传进耳鼓一阵时断时续的悠远的喊声:“各家各户……注意啰……小心煤气……中毒……防火……防盗……”

这声音由远而近,在寒风凛冽的冬夜回响着,使我油然产生一种苍凉之感。读书的兴致完全被搅乱了。我刚看到“老贝尔门是住在她们这座楼房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过六十,有一些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那样的大胡子……”便就此打住,折页合书,忍不住问:

“这是谁?神经病?深更半夜在街里大呼小叫的,不怕惹人烦?”

“你才出差回来,不知道咱们街里出现的新鲜事儿。”妻继续织着毛线衣,没抬头,“这是一个部队离休的老干部,回来跟女儿、女婿养老的,半个月前开始,天天这么喊呐!”

“嘿,干嘛不住干休所?”我诧异了。

“大约是怕寂寞。”妻按自己的理解说。

“他女儿、女婿也够呛,父亲辛劳了一辈子,晚年应该让他在家享享清福,怎么会让老人到街上干这呢?难道是缺钱花吗?”我不满地嘟哝。

“哪里话,他的钱多的花不完,给区幼儿园送了三百,国库券买了一千。”妻抬起头来辩解说,“人家夜间值班,完全是尽义务。”

我呆了,有些不可思议。听那喊声越来越大,已接近我居住的楼下。

“各家各户注意啦,提高警惕,防火防盗,防止煤气中毒——!”

这声音倏忽间变得顺耳起来,可以听出是走南闯北、有点走了调儿的中原乡音,带着其特有的悠长的拖腔,容易使人联想到草原上的牧人,在广阔的原野呼唤走失的骏马……

“……喂,这是谁家的自行车?谁的车?快搬进去,天不早啦!”

那绝不是民警们手中拿的那种半导体喇叭。是纸喇叭筒,还是铁皮的?我猜测,并直起身来,想看清楚这吆喝的老人的模样。窗玻璃上蒙着一层薄冰。室外是浓深的夜色和飞扬的雪花。

“呀,真该死,是我的自行车忘搬了!”妻的脸上含着些微的惊慌。

“我去搬!”

穿上外套我飞步下楼。刚走到二楼楼梯口,见妻的那辆“凤凰”车已搁在梯口的空档上。

我的心热了。

此后,每天傍晚至深夜,我的耳边都回响着这老人的吆喝声。渐渐习惯了。像听风声、车声、雨声、树声一般习惯。这吆喝声,穿越深深的夜空,把人安然地带入了温暖甜美的梦乡。

因为工作忙,业余时间要赶写技术论文,《最后一片叶子》一直没有读完,真有点对不住欧·亨利先生。也对不住妻,她读了多遍,向我介绍。不过,那吆喝声却必不可少。每当此刻,耳神经似乎变得特别敏锐灵巧。

“咦,是时候了,怎么那老人没出来?”我在写字台边不安地问妻子。

“哦,他作为区街系统的先进代表,到市里出席劳模会去了!”妻在读《英语九百句》,乐呵呵地告诉我。“我说呢!”心,释然了。

“……还有亲爱的,瞧瞧窗子外边,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我终于读完了《最后一片叶子》,这最后一段大约是小说的文“眼”吧?我大声地读给刚进门的妻听。妻的眼眶湿润了。肯定是为了贝尔门的献身精神。

我看看表,该是老人吆喝的时间了。

我凝神静听,没有。我挨近窗户,还没有,我不安起来。贝尔门的死和妻子的泪给我带来了不祥的预感。我拉开门,要到阳台上去——

“别等了,”妻在身后喊,声音有些哽咽,“他……在结冰的街上……滑了一跤。从夜校回来时……我……看到了……他,难站起来了……”妻变得泣不成声。这难道是真的吗?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各家各户……注意啰……防火防盗……小心煤气……中毒……”

不,我分明听到了那亲切的永不消逝的喊声!像一首动听的灼人心胸的歌。

    (本文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描写了屋外寒风凛冽、雪花飞舞的景象,与室内温暖如春,梅兰幽香、花盆间的五彩石对比,为主人公的出厂作铺垫。

B. 小说塑造一位巡夜老人,对老人每晚巡夜的吆喝声运用了侧面描写,对老人的部队离休干部身份运用了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C. 小说通过“我”的妻子之口叙述了主人公的社会关系、生活与工作现状等情况,表达了她对老人不可思议的行为的不解。

D. 小说用欧·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的“贝尔门”与本文的巡夜老人作对比,反衬出巡夜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小说中的“我”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文,试从小说内容及艺术手法两大方面探究标题“冬夜的歌”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