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清夜徂(cú):是说清静的夜晚易逝。

1.首联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的尾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1.首联勾画出了一幅清秋月夜村居宁静的画面。夜风吹拂,竹叶萧萧,入室生凉;(2分)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普照。 2.表现了诗人在动乱岁月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百姓的命运、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万事干戈里”,诗人思考着千桩万桩事,都与战事有关; “空悲清夜徂”,诗人悲叹良夜白白逝去。 【解析】本题属于诗歌鉴赏的考查,分别考到了诗歌的内容、语言、情感态度及表现手法等。本诗难度不大,容易理解,解答时应结合全诗内容考虑。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解答时先解说相关诗句,然后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最后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答题模式可以采用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本题可以抓住首联中的“竹”“凉”“野月”“满庭”等内容分析,意思对即可。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解答时可以采用“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的答题模式。本题可以抓住尾联“万里干戈”“空悲清夜徂”等内容考虑,作者的情感是悲的,悲的原因是“万里干戈”,也就是战争;另外原因还有“清夜徂”,也就是悲叹良夜白白逝去。意思对即可。 点睛:本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形象”“思想情感”两个答题角度,然后再逐一考虑。尤其是注意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有相关的总结,答题时才能对号入座,进行准确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B.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C.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D.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岁五经              通: 通晓

B. 傲放                益: 更加

C. 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辟: 开辟

D. 璘败,累系浔阳狱       累系:捆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 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 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 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5.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划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_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 落红满地乳鸦啼

B. 柳梢听得黄鹂语

C. 春山一路鸟空啼

D. 楼阁新成花欲语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中加黑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

A.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 “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 “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 “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自号”的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和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B. 李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以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情感充沛,常常用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出壮丽奇谲的境界。后世称他为“诗仙”。

C.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D. 白居易,字乐天,号易安居士。他的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查看答案

小说结尾再次写鲁镇“祝福”的热闹景象,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说明祥林嫂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

B. 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也与前文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C. 热闹的景象恰似是祥林嫂的葬礼,表现出人们对祥林嫂的同情。

D. 热闹的气氛与祥林嫂的死恰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民众的愚昧、冷酷,同时也与前文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