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

B. ①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②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秦    ②强国请服,国入朝

D. 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善于物也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①名词“老师”;②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B项①表目的连词“来”,②介词“按照”;C项①使动用法“使之弱”,“削弱”,②形容词“弱小的”;D项①②均为“借助,利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点。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康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 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

C. 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D. 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2.下列对中国诗歌性情与声色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宋之际,中国诗歌发生了第一次转变,从重性情转向重声色。

B. 诗歌在盛唐之前,重声色,轻性情;在盛唐之后,重性情,轻声色。

C. 盛唐时,性情与声色的完美统一,使中国诗歌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D. 盛唐半个世纪一过能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现象再也没有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B. 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C. 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D.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查看答案

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一位17岁女孩买彩票获得了100万英镑大奖。她领取奖金后购置了两套物业,吃喝不愁。周围的人都羡慕她,但百万富豪的身份让她内心焦虑,压力很大,生活并不如意。四年后,她起诉彩票公司,称彩票毁了自己的生活,希望回到获奖前的生活。彩票公司最后聘请财务顾问为她提供理财服务。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CCTV慈善之夜”活动拟设计一款海报,海报主体部分是该活动的奖杯图案(见下图)。

请:结合“材料1”和“材料2”,为海报补写一段宣传文字。要求:(1)突出活动主题,表现奖杯特征;(2)语言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不超过80字。

材料1:

奖杯的外形看起来是由多个爱心组成的一棵人形爱心树,奖杯上有无数大小不等的颗粒,它们体现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理念。

(央视网《奖杯设计者陈文令阐述奖杯理念》)

材料2:一朵花开在荒芜的山野/带来的露水温润了周围/一声亲切的问候在寒冬/融化了冰雪/融化了愁眉/当爱蔓延到无边无际/世界会变得多么美丽/当感谢已化成默默的感动/每个人都有一家人的亲密/当爱蔓延到无边无际/风雨也变得如此温驯/当帮助别的人成为了信仰/有你就会有了神奇/有奇迹

(“CCTV慈善之夜”主题曲《有你就有奇迹》歌词)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雾霾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物,  ①  。主要表现为:悬浮颗粒物进入呼吸道损害肺部,而且通过血液循环破坏身体其它器官。5微米粒径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粒径以下的颗粒物几乎可以全部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并通过血氧交换进入血液中,影响肺、心脏等。因此,  ②  。另外,随着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的悬浮颗粒物吸入增多,有害颗粒物就会伤害肺部,导致人体呼吸系统以至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患病。从上可知,  ③  ,可能会首先诱发呼吸道疾病,进而导致全身性疾病。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孔子诗教的根本目标,是要使整个社会符合周礼的规范,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使君臣、尊卑、长幼达到有序化。当看到季氏僭越等级制度观赏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舞时,孔子怒称:“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对于孔子而言,           。可见,孔子希望通过规范礼教以实现政治伦理的有序化。

A. 这不仅会破坏诗教的中和美学,更会破坏周礼、分裂国家,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

B. 这不仅会破坏周礼、分裂国家,导致他最不能容忍的“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更会破坏诗教的中和美学

C. 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因为这不仅会破坏周礼、分裂国家,更会破坏诗教的中和美学

D. 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因为这不仅会破坏诗教的中和美学,更会破坏周礼、分裂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