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关键是找到属于它的钥匙。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关键是找到属于它的钥匙。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⑥不少于800字。

 

小钥匙大智慧 为何铁棒使尽浑身解数终只能砸坏锁心,而钥匙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开启锁心?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不也正是如此吗?只有摸索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 《阴符经》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人们应观察天下万物的内在规律,只有用心认知和感悟,世间万物才能了然于心。庖丁喜爱摸索事物的规律,三年时间,摸清牛身结构规律,然后加以领悟并按其规律行动,便可在牛体筋肉骨节的微小间隙中游刃有余,十九年刀刃不仅不损,更若新磨过般锋利,不也贴切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世界上的事物虽是千姿百态,但只要能究其内在本质,摸清各自迥异的个性,就如同找到了一把开启门锁的钥匙,能准确地认知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达到最好的开锁效果。 反之,若是不能充分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便要像铁棒般无从下手。三国争战,诸葛孔明大开城门,抚琴雅坐,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故事家喻户晓。空城计成功的关键,便是把握了别人的心理。诸葛孔明能用空城解围,是因为他充分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并有谋略地加以利用,以自己不常犯险为掩护,使司马懿在虚虚实实中判断错误。而司马懿之所以败逃,是因为他虽多疑,但并没有疑在关键点上。于是,当诸葛亮“真心实意”的引狼入室时,“狼”反而被吓跑了。 如此,两人处理问题的态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是摸清敌心巧施妙计,一是只顾表面狼狈而逃。由此可见,只有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究其问题的内含症结,才能参透其“心”,为问题的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前事之鉴,警后事之人。即使遇到再棘手的难题,也不能毫无章法地乱挥铁棒。为达目的莽撞而为之,往往会适得其反,效果不尽如人意。既然如此,何不追其根本,探其究竟,找到其隐含的规律,为此“心”寻找到一把适合的钥匙?如若能如此,原本很难的问题解决起来也会随之变的得心应手! 世间万物都有它本身所蕴藏的规律,这便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只有了解其心,才能用对钥匙开启锁,此所谓小钥匙的大智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本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为“关键”“属于它”“钥匙”等,因此可以就这些考虑作文的立意。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开门的智慧”“找准方法或方式”等等。写作时应当明确文体特征,不能写成四不像。 点睛: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首先要把握材料内容,注意审材料的整体性,综合考虑核心事件。明确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进行立意。写作时应以原材料为主,前后通过类比,相似、相关的名言、名人、名事、现实事件、生活(社会)中某种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美美与共(节选)

费孝通

①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②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③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2.《拿来主义》中关于“鸦片”的比喻,可以插入本文第②段作为比喻论证,请具体陈述你的理解。

3.有人认为,“只要各美其美,就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达到天下大同”,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收字纸的老人

汪曾祺

①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口、宽肩的扁篓子,竹蔑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纸”。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腿脚还很轻快。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老太爷的病好些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

②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

③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文昌帝君之神位”。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帝君”。他是司文运的。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因此,读书人对他很崇敬。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阁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的士人心目中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

④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西厢房是老白住的。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祝。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板。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树。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老白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

⑤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有时有人家拿几刀纸让老白代印《阴骘文》(印了送人,是一种积德的善举),也会送老白一点工钱。老白印了多次《阴骘文》,几乎能背下来了(他是识字的)。后来,也没有人来印《阴骘文》了,这副板子就闲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不过老白还是饿不着的。他挨家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送他一点钱。端午节,有人家送他几个粽子;八月节,几个月饼;年下,给他二升米,一方咸肉。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他有时也会想想县里的几个举人、进士到阁里来上供谢神的盛况。往事历历,如在目前。

⑥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发生过)。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和欧几里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⑦老白活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

(节选自《汪曾祺自选集》,有删节)

1.文章对中国人“敬惜字纸”习俗的叙述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主要就是介绍跟主人公职业有关的几件事,请结合文本分析这几件事中表现出的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3.请简要分析划线句子的艺术特点。

4.汪曾祺小说意境平淡,叙述舒缓,这样写对表现小说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臣心一片磁针石,____。(文天祥《渡扬子江》)

(2)王于兴师,修我戈矛,____。(《诗经·无衣》)

(3)____,戛戛乎其难哉!(韩愈《答李翊书》)

(4)又送王孙去,____。(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_________。(《荀子·王制》引《传》)

(6)句有可削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泊舟盱眙①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②

夜久潮浸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③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注释:①诗人时任盱眙县尉,仕途失意。②次:停留。③候馆:旅馆。

(1)请赏析本诗颈联的写景特点以及所抒发的情感。

(2)前人评价这首诗“心思之巧,最易启人聪颖。”请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做到构思精巧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列小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汝离.间.我兄弟    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隐

⑤但其尽.心.所事    ⑥从.容.对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 ①②③⑤⑦    B. ②④⑤⑥⑧    C. ①③⑤⑥⑦    D. ③④⑤⑥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 “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 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

D. 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