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忠诚院士:当个好医生不容易 1952年,王忠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忠诚院士:当个好医生不容易

1952年,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碰巧国家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人脑就像豆腐一样,很软,一捏就坏了。里面集中了人体20%的血液,神经纤维比头发丝还细,线路非常复杂。”王忠诚上大学时解剖课曾考满分,可学习脑神经外科还是明显感到有难度。“大脑是人的生命、思想、行动的中枢系统。神经系统一旦患病,通常表现都较严重,轻则瘫痪、痴呆,重则往往有生命危险。”

那时,学习科研条件艰苦。王忠诚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由于西方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他们只能靠着少得可怜的翻译材料进行摸索。一年后,王忠诚首次为脑部肿瘤患者实施手术,获得成功,这极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当时,中国能初部掌握的脑部疾病诊断办法是气体造影,这种方法有2%~3%的危险性,且病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头疼欲裂。此时,国外已有较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技术,危险性降至0.1%~0.3%,病人基本感受不到痛苦。

为此,整整一个夏天,王忠诚和同伴泡在医院一间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反复在尸体上进行研究和试验,终于自主成功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

然而,由于那时隔离防护措施较差,王忠诚长期几乎是完全暴露在放射线中,他的白血球数降至3000多,不及正常人的一半。为此,他特别怕感冒发烧,曾先后八次患肺炎,两次险些丧命。可他说:“豁出去了!外国人能做,我们也一定要想办法研究出来。”自此,数不清的病人受益。

2001年9月16日,在悉尼召开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第12次国际大会”上,王忠诚被授予“最高荣誉奖章”。

几十年如一日,始终面对脑部造影和手术台,会不会觉得乏味?王忠诚说:“人的情况太复杂,每个病例都不一样,都是全新的挑战。每天都在进步。”

20世纪80年代,CT技术、显微手术等引进中国,王忠诚的神经外科医疗技术也日臻完善。他曾是世界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这个数字曾被国外同行误以为多写了一个零,王忠诚也因此被誉为“万颅之魂”。

王忠诚又试着向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手术禁区的“脑干”进行探索。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在这里“动刀子”,被称作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可能关系到生死存亡。在医学攻关的道路上,王忠诚循序渐进,终于突破了这个禁区。

1995年11月,他在悉尼召开的国际神经外科大会上作了题为《脑干肿瘤250例》的学术报告,震惊了世界同行。至今,他已做了600余例脑干肿瘤手术,数量之多,死亡率之低,始终保持世界第一。

“所谓‘好医生’,不是不犯错,而是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尽可能少犯错。”尽管手术死亡率已经是全世界最低,但王忠诚仍然说,人的实际情况太复杂,每个案例都不尽相同,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即使非常小心有时也难免出错。所以,他总是告诫学生,“下诊断永远别说百分之百。”

“病人也对我们的成长做出很大贡献。”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每次手术后,王忠诚总是不放心,总想去看看,或者打电话询问康复病人情况。他说:“我们不但要把人救活,还要让他能活蹦乱跳才行。”

他还强调,对于医生而言,一重技术,二重品质,“没有好的医德,再好的医术也发挥不出来。”

【相关链接】

①王忠诚(1925.12.20—2012.09.30),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1月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②经多年临床实践和对已有理论的不断完善,王忠诚于1965年出版了《脑血管造影术》。这本专著被视为中国神经外科划时代的进步标志,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30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大脑的特点和作用,又以王忠诚上大学时满分的成绩作衬托,突出了学习脑外科的难度。

B. 气体造影诊断脑部疾病的高风险和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促使王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同伴不畏艰难地进行研究和实验。

C. 文本以王忠诚院士在国际上获得的巨大声誉和崇高荣誉,从正面表现出他在神经外科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

D. 文本在叙述王忠诚向手术禁区“脑干”进行探索时,用“循序渐进”一词,体现了他在突破这个禁区时严谨的科学态度。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 王忠诚在研究脑血管造影技术时,整整一个夏天都待在研究室内,几乎完全暴露在放射线中,这体现了他的专注忘我和无私奉献。

B. 王忠诚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手术台上,经历过各种复杂手术,是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他已做了600余例脑干肿瘤手术,数量之多,死亡率最低,始终保持世界第一。

C. 王忠诚是一个兼顾实践和理论的医学专家,他做过的手术不计其数,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又参与医学研讨,著书立说。

D. 王东城的《脑血管造影术》不仅缩小了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对世界神经外科的发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E. 本文在叙述王忠诚在医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时,有详有略,各有侧重,既丰富了传主的形象,又突出了他的一些重大贡献。

3.结合文本中王忠诚的成长经历,分析成为一个“好医生”的条件。

 

1.A 2.BD 3.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掌握先进的医学技术,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从王忠诚“白天上班, 晚上学习”“终于自主成功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又向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手术禁区的脑干进行探索”可看出。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第二段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大脑的特点和作用”错误,根据原文内容来看,“人脑就像豆腐一样”运用了比喻,这是说明大脑的特点,“大脑是人的生命、思想、行动的中枢系统神经系统一旦患病,通常表现都较严重,轻则瘫痪、痴呆,重则往往有生命危险”是说明大脑的作用,没有使用比喻的手法。因此A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鱼 骨

迟子建

他们说这条江在几十年前是用麻绳捕鱼的。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陶醉的光辉。

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冬天就谈论起关于这条江的故事。风雪像铠甲一样包围了镇子的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望大地,都给人一种白茫茫的感觉。而逼人的寒冷也像瘟疫一样弥漫了整个小镇。

也记不得是哪一天了,总之是有那么一天,漠那小镇最敏感的女人旗旗大婶忽然向全镇的人宣告了一条重要的消息:镇长成山家门前晃着一堆鱼骨。其中有一根鱼脊骨像大拇指那般粗。它们是鲜鱼的鱼骨,鱼骨上缠着带着红色腥味的血丝。

于是,镇子上男女老少就像去赶着看一场露天电影似的,纷纷走出自家的门院,带着惊喜和疑惑去看那一堆鱼骨。

那真的是一堆鱼骨,旗旗大婶没有说错。它们很生动地躺在一片白雪地上,极北的太阳很冷清地照出它们象牙般的肤色。

“嗬呀,这么漂亮的鱼骨,一定是条二三十斤的大鱼!”旗旗大婶在人群中感慨着,然后把目光投在我的身上说,“外乡人,你没有见过这样的鱼骨吧?”

“这么粗的我见过,但这么漂亮的没见过。”

“是啊,这条江开了怀了!”有人跟着说。

这条江在几十年前,可以很随意地用麻绳系起一张网,撒在江中,然后鱼就像爬满了篱笆的葫芦似的钻了一网。起网时鱼尾翻卷,鳞光闪烁,那真是让人百思不厌的美好时光。

可是几十年后,江水不似往昔那般喧嚣,它平静而沉稳,就像个行将入土的人。而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漫漫长冬的时刻,就热切地思恋起她的过去。

人们议论了一番,兴致就蓬勃起来了。大家纷纷回家,准备着捕鱼的工具。旗旗大婶很慷慨地把那块最精彩的鱼骨送给我了。

傍晚,天气骤然冷起来。白蒙蒙的江面上弥漫着无边的寒气。旗旗大婶凿好了第一口冰眼,将一张大网甩进江底。

平素寂静的江面霎时活跃起来了。远远近近的都是人影。近处的人影像被风摇摆的黑橡树,而远处的人影则模模糊糊,像夜空中的云彩。

一个小时过去后,旗旗大婶打算起第一片网了。

“这网头很轻,好像是……”旗旗大婶顾自说着,蹲在冰眼前熟练地拽起网来。

银白的渔网从黑沉沉的江水中被提出来了。一出水面,它们就变成了一块大花布。网上有的地方恰恰被火光照着,就成了一片霞光;有的地方隐在夜色中,就变成了灰蓝。旗旗大婶沉默着,我沉默着,寒风也冷峭地沉默着,只有火盆热烈地响着,那些贪婪的火舌活跃地舔着夜色。

整片网起出来了,没有一条鱼。旗旗大婶一屁股坐在冰上,阴郁地抽起烟来。旗旗大婶抽烟抽得很凶。

我走上江岸,把皮袄裹紧,站在黑沉沉的柳毛丛中。此时的漠那小镇,在风雪中静静地沉睡了。镇子中听不见狗吠,所有的房屋都融在蒙蒙的夜色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这条冰封的大江,却渔火点点,人影绰绰,全然一幅原始村落的平和的生活图画。

旗旗大婶起了三片网,基本都空,她忽然怀疑起那一堆鱼骨来。

后半夜是最难捱的时光。寒冷、饥饿、疲乏同时袭来。我觉得双腿已经冻得麻木不堪。夜空中的繁星好像离我们这般的近,又那般的远。

凌晨四点多钟,旗旗大婶已经起了十二片网了。冰面上扔着几条杂鱼。

天有些灰蒙蒙了,灿烂的群星也显得不那么灿烂。江面上泼墨似的摊着一堆堆火盆燃尽的残渣,而寒气把每个人的脸都弄得又红又粗的,像是松树皮。

旗旗大婶守了一夜,虽然哈欠连天,但精神却很饱满。她说这几条杂鱼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于是她又讲起这条江的过去。她说每次渔汛到时,捕上来的鱼摆满了江面,家家都要套上狗爬犁才能把鱼装回去。

江面上残灭的渔火忽明忽灭。而远方大山的轮廓却渐渐澄澈起来。八点左右,在东边天出现一团毛茸茸的太阳,被寒气包裹着的像堆羽毛的太阳。漠那小镇的上空升起了一缕缕迷茫的炊烟。

这时,镇长成山突然出现在江面上。他像巡逻兵似的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南,然后把江面上所有捕鱼的人召集在一起,庄重地宣布了一桩秘密。

那堆鱼骨是他故意摆在那的。因为他们接到了一个任务:要把这山林中的一头大黑熊活活捉住。他们已经多年不做这样的事了,他担心他们胜任不了猎熊的工作。所以,就试探着摆出鱼骨,看他们是否还像几十年前一样的敏感而有耐力。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外乡人,目睹了人们晚上冒着严寒在江面捕鱼却所获无多的情景,“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 小说对镇长成山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从他的三言两语中,我们却能看到一位决心带领全镇人们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基层领导人的形象。

C. 几十年前人们可以在“这条江”里轻松地捕到很多鱼,如今它却失去了活力,这是人类过度打渔造成的,小说借此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

D. 从鱼骨出现时漠那小镇人们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曾经的传统渔猎生活还是那般热切地憧憬、思恋,这体现了小镇人思想的顽固性。

2.小说中画横线的三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以“鱼骨”作为题目,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其实,早在张骞之前,走通东西方通道的,是众多不知名的英雄。但是,为什么到了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呢?这与丝路此端的汉唐帝国国力的强盛密切相关。

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的开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秦朝及汉朝初年,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自然垄断了丝路贸易。到了汉武帝之后,凭借父祖几代六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的政策,因此才有张骞的出使。带着军事外交目的出使的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过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然这不算官方贸易,但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唐朝设立安西四镇以及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汉唐时代的国力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在西汉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中亚原有道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便成为丝绸之路的西段,从长安横贯中亚、西亚到欧洲,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方面来说,主要是边境贸易,中国人主动出境贸易不占主流。

隋唐一统,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对于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管理井井有条,就是适应边境贸易的外商而订,当地居民是不可能有如此大量需求的。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了管理商贸活动的“互市监”。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是因为这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而这笔收入,中央政府是把它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

宋代,西北地区掌握在西夏政权手里,海上贸易因而兴盛。东西方贸易空前高涨,马可波罗一家就是从这条路上来华的。元朝以后,西域地区出现了哈密、别失八里、柳城、于阗、火州以及吐鲁番等割据政权。帖木儿汗国控制了中亚,奥斯曼帝国统治了西亚,特别是1453年拜占庭灭亡之后,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和海上通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阻碍。因此,15世纪欧洲人的大航海事业,其重要动力之一就源自于破除丝绸之路的阻塞,适应东西方贸易增长的需求。欧洲人不满意丝绸之路被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中间商人垄断,他们这回携航海技术进步的优势,要直接走到东西方贸易的前台,航向所指,就是遥远的中国和印度!

(摘编自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所周知,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首次走通东西方通道,开通丝绸之路,才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B. 汉武帝时期,前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成为了反击匈奴的资本,同时也为张骞出使西域提供了条件。

C. 唐朝的丝绸之路较之汉代发展得更好,唐朝对安西四镇、伊西北庭以及葱岭东西地区实行有效的控制功不可没。

D. 由于西夏政权掌握了西北地区,所以宋代有了更兴盛的海上贸易往来,马可波罗正是从海上通道来到中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诸部族本来是带着军事外交目的,却偶然发现了一条能够最终到达印度的商贸通道。

B. 张骞出使西域诸国,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不是向风慕义,而是为了经贸往来。

C. 汉唐时期,逐渐形成了从长安直至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但中国人的主动出境贸易却并不占主流。

D. 元朝以后,西域地区出现了众多割据政权。拜占庭灭亡之后,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和海上通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阻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 丝绸之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汉唐时代国家实力的强大与兴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前提。

B. 吐鲁番的出土文书中,记载了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管理,这就是为了适应边境贸易的外商而制定的。

C. 因为边贸收入是节度使重要的财政收入,中央政府也把这笔收入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所以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

D. 15世纪欧洲人大航海事业的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要破除丝绸之路的阻塞,适应东西方间贸易增长的需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春秋后期的孔子,最为主张“仁”,于是他如此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其意为:人若不仁,怎样来对待礼呢?人若不仁,怎么来对待乐呢?诚然,仁,是重要的。没有仁,便没有礼;没有仁,便没有乐。孔子之所以能名扬天下,是因为他有一颗对万物众生的仁爱之心。唐太宗之所以能得“贞观之治”的千古美名,是因为他有一颗对百姓子民的仁爱之心。汉文帝之所以能成因“亲尝汤药”闻名的孝子,是因为他有一颗对母亲的仁爱之心。不同的荣耀背后总有不同的执着,不同的执着背后总闪烁着温暖人心的仁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评点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有关事件进行评论。请评点下面的材料。要求:自选角度,观点明确,不超过60字。

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神题”常见,“怪题”不断,如“玉皇大帝和如来哪个大?”“老子与孔子打架你帮谁?”等。这些题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有人褒,有人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学习和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数学焦虑者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忧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从而分散对当前任务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数学焦虑程度的增加,会导致个体的记忆容量减小,反应时间增长,正确率降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