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1.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

A. 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B. 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C. 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D. 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2.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

A.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B. 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受清算。

C. 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

D. 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在媒体的热情关注和商家推动下形成回归传统的热潮,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B. 我们今天有不少地方的女性以穿旗袍为时尚,许多酒店装修得古香古色,这说明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C. 某历史文化遗址,如果被开发作为旅游点,给商家带来了利益,也使该遗址广为人知,不一定是尊重传统文化。

D. 今天我们倡导过传统节日,兴起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都必须严格按古代的原有模式来做.。

 

1.A 2.B 3.C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文章第三段的开头说“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这是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阐述,紧跟着“然而”一词进行转折,后面讲述的都是令人忧虑的态度,BCD三项均为令人忧虑的态度。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解答本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要求“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原因的一项,故应重点分析选项的内容是否符合这一要求,B项,不是原因,而是背景。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判断绝对,原文说“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B项,原文说“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D项,原文说“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 德经》)

②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③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

⑤永恒的神推动宇宙,不朽的灵魂推动身体。(古罗马•西塞罗)

⑥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法•帕斯卡尔)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重提阅读经典,看似老生常谈,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经典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  ①  , 以文学为例,一部《红楼梦》如同多棱镜,为官者看到为官之道,风雅之士看中诗词歌赋与 琴棋书画,管理学者感受管理文化;其次,经典作品超越时空,    ,司马迁在《史记》 中所描述的项羽始终不妥协于现实,具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永恒特质。因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谈的这些粗浅的看法,只为抛砖引玉,期待聆听诸位高见。

B. 您说的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我必须权衡利弊,才可作出钧裁。

C. 前日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拨冗来当面致谢。

D. 你的文稿,有几处不妥当之处,我已斗胆斧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特朗普不顾拉美国家强烈反对,执意对古巴挥动“大棒”,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对拉美左 翼国家的干预和打压力度有所增强。

B. 在网络公共言论平台日趋多样、日益扩展的情况下,公民举报官员的途径也大大增加, 同时也增强了公民实现其权利的可能性。

C.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 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D. 老姑父的酒量是全村人抬起来的,特别是村里逢会,那是一年一度仅次于过年的大节气, 家家都有亲戚来……到了这一天,老姑父至少要串五十家以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人民日报》指出,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方针。

B. 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和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 键在于改革的力度。

C. 为做好台风苏迪罗防御工作,该县干部全力做好人民群众安置、转移工作,确保群众生 命安全。

D. 近年来,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 步,目前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