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生未卜此生休 (预料) B. 画...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生未此生休 (预料)    B. 画图识春风面 (曾经)

C. 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    D. 以手抚膺长叹 (坐下)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实词含义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题中D项,“徒”解释为“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老大嫁作商人妇     ②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似诉平生不得志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⑥我从去年辞帝京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纨绔(kù)     洗漱    戏谑(xuè)    懵懂顽童

B. 拓片(tuò)    纳罕    悚然(sǒng)   孽根祸胎

C. 吞噬(shì)    瞋视    脊髓(suí)    韬光养晦

D. 石栈(zhàn)   抚赝    迁谪(zhé)    群山万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要求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有人说,“没有借口”太绝对,不公平;有人说,“没有借口”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反思自我,承担责任。

作为中学生的你,听到过一些借口吗?曾为自己找过借口吗?你对它有何感受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文面整洁。

 

查看答案

用简洁而精警的语言概括或评价以下课文的主旨或内容。如:《老人与海》无所畏惧的坚定信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琵琶行》一次浔阳江边的偶然相遇,一段沦落天涯的情感共鸣。

要求:运用对偶句,语言精炼, 30个字以内。(任选一题)

(1)《祝福》   

(2)《蜀道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小题。

到乡村去找生活和灵魂

熊培云

①这些年,南北西东,颠沛流离,因为学习、工作或旅游的缘故,我到过一些地方。然而能让我有望乡之痛的却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我在中国的乡村老家,另一个则是法国巴黎。除了在两地度过的难忘时光,想来还有另一个原因,即它们都流淌着一种从容、悠闲的乡村主义。而这种乡村主义,恰恰是现代化、城市化不可或缺的。或多或少,它可以医治由消费主义与成功学等催生的现代病与城市病。

②城市,对许多人来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过关游戏场。游戏者不舍得放弃已经得到的,还要为新的奖励不断过关,任凭工作劳心劳力,永无闲暇,谁还有心事像梭罗那样去做一个林间流浪汉?梭罗把清晨的散步当做是对一天的祝福,然而失去森林的我们,散步却总是在失眠的夜晚,在自己的床上,从左侧到右侧,再从右侧到左侧,辗转反侧。及至白天,也很少享受散步的乐趣。像袁伟时先生那样,在中大校园里日行数公里者,实乃凤毛麟角。更多的情形是,人们似乎只能通过消费机器来安排自己的人生,他们抱怨平时锻炼得太少,然后打车去健身房,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

③总而言之,在顾此失彼的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单向度推进下,中国人是活得越来越不耐烦了。几代人建设一幢房屋的耐心没有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诗意没有了,责任心也没有了。谁需要大树,谁就花钱到别处去挖;谁需要乘凉,谁就买个电扇回家。在巴黎,我看到法国人会花几年的时间为巴黎圣母院修葺外墙,若在中国,以中国人的“拆哪”本性,恨不得把它拆了重盖一个新的。

④农村本是最有条件慢条斯理地建设的。相较城里的快节奏,我所体会到的乡村生活原是另一番景象:当你行走于田野,这里上接天,下接地,中间是与你共生的万物。你不会因为老牛走得缓慢而沾沾自喜,也不会非得撵上一只奔跑的野狗以证明自己的速度与价值。走自己的路,让万物生长吧。当你把种子埋进地里,除了浇水施肥,你只需安心等待,而不必心急如焚地蹲在地里等待“第一桶金”。只要时间到了,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⑤然而,当急功近利的现代化与城市化,使乡村一点点沦陷。法国大革命的问题出在“你不要自由,我强迫你自由”,现在农村有一半问题则出在“你不要城市化,我强迫你城市化”。种种逼迫的背后,显然是人们控制了社会生长的速度,而不是由社会本身决定自己的生长。

⑥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发生在欧洲的另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据说,当年罗马军队带着葡萄的种子到达位于高卢的博讷时,发现这里充沛的阳光与肥沃的砾石土地特别适合葡萄的种植,于是他们便和当地农民一样边种植葡萄边酿酒。谁知三年后,当军队要开拔时,有近半士兵都留了下来,因为这里的葡萄美酒俘获了他们的芳心,他们宁可留下来当酒农也不愿意再去南征北战、拓展帝国的疆土了。为此,查理曼大帝后来还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军队经过博讷。甚至,在临终前,他还说过这样的话:“罗马帝国靠葡萄酒而昌盛,又因葡萄酒而毁于一旦。”难怪莎士比亚会借李尔王之口说出“罗马帝国征服世界,博讷征服罗马帝国。”

⑦应该看到,在这里征服罗马帝国的,不是博讷,而是生活。准确说是平民的生活愿望征服了帝王的政治野心。在那样的年代,不跟随国王打仗算是“政治不正确”了。然而,这才是历史最真实的面貌——所有帝国终究灰飞烟灭,只有生活亘古长新。

⑧必须保卫乡村,正如必须保卫社会。我在这里强调的需要保卫的乡村,并非地理意义上的乡村,而是一种乡村主义与乡镇精神。它们与所谓的主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甘心卷入狂飙突进的时代游戏。就像写在电影《云上的日子》里的古老寓言:如果你走得太快,灵魂就跟不上了,你就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选自《读者》)

1.第①段中,作者写到:“而这种乡村主义,恰恰是现代化、城市化不可或缺的。或多或少,它可以医治由消费主义与成功学等催生的现代病与城市病。”联系全文,指出这里的“乡村主义”和“城市病”分别指什么?

2.文章第⑥段叙写了发生在欧洲的一个故事,写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末尾引用了古代寓言:“如果你走得太快,灵魂就跟不上了,你就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作者在本文中所传达出来的生活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