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最近,在一堂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的公共课上,教授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最近,在一堂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的公共课上,教授随机让5名学生口述请假条,竟没有1人能准确回答。请假条的标题写在哪?有的说居左,有的说居中。请假条要陈述请假理由,有的学生直接跳过。落款写在正文下方的哪个位置,学生说法不一。教授说,这些都属于基础的语文知识,但一些大学生却没有掌握。

 我在批改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很多存在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二学生黄松鹤说,中文专业学生尚且如此,真让人担忧。《百家讲坛》特约主讲、武汉大学李敬一教授也表示,即便是博士生,有时候也会在论文中出现标点错误和错字。

对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有理。150字左右。

 

大学生中文素养堪忧为教育敲响了警钟。首先,大学生中文素养不高,源于中小学重理轻文倾向。长此以往,教育的发展必然跛足而行。其次,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中文,大学生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其基础,充分暴露了当下中文基础教育的全民性危机。因此,全社会都要关注当下社会面临的中文危机。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评述题,其答题的思路是观点+阐述,内容只要言之成理,持不同意见亦可。观点2分,能说出2点充分的理由4分,表达流畅、语句通顺1分;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3分)

11月3日下午,著名游泳运动员孙杨驾车与公交车发生刮擦。交警部门查实,孙杨系无证驾驶。作为中国游泳运动员中的    (qiáo chǔ),孙杨曾获得奥运会双料冠军,成为世锦赛三冠王,并且两度荣获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最佳男运动员孙扬一跃成为蜚声中外的名人,但盛名之下,名人也要善待和爱惜自已的羽毛,更要承担起与名相称的社会责任。在    之下,为社会做出好的榜样。

(1)请在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2)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大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地注视着这一意思,在处填写一个四字成语。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反映的主要现象及其原因。(不超过30个字)(3分)

美国耶鲁大学,在过去的25年里,历史一直是头号热门专业。史景迁的中国史课年年几百人上,已经成了传奇。英语专业在1990年代前半期就是第二热门的专业,后来才被经济学超出。耶鲁的经济学,是高度理论化的人文学科,不是实用学科。在哈佛大学,前四大热门专业,第一是社会科学,第二是生物,第三是英语,第四是心理学。普林斯顿传统的五大专业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英语和国际关系,46%的学生集中在这五大专业。这些美国的精英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要把握大方向,其关怀和训练当然必须宏观,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学数钱算账。这些精英学校,大部分学生出身于中高产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很高,对大学有充分的理【解析】
大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经历,上大学的最基本目标是培养兴趣、发现自己、认识世界、反省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度过了这样的4年人生,再想实际问题也不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他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

1月4日,是作家史铁生的六十岁生日。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一天。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朋友与读者。

4日下午3点,他的亲人、朋友、同学在北京的798“时态空间”为他举行追思会。“请各位亲朋好友不要带花圈、挽联,而是带着回忆与鲜花,在我们准备好的留言卡上写下对铁生的追忆和思念。”这是大家与史铁生的最后一次聚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越聚越多,上千人在凛冽的寒风中缅怀一位伟大的作家。

同一天,上海也在复旦大学举行了史铁生追思会,由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担任主持人,纪念这位“用生命书写生命”的作家。曾与史铁生有过多次合作的《天涯》杂志社也宣布,将举行“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以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学习他一生追求文学理想的崇高精神。

早在二十年前,史铁生就在《我与地坛》中平静叙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但这个“节日”真的来临时,不少人依然泪如雨下。

按照史铁生的遗愿,他的心脏在去世当天便紧急送往天津,大脑和腰椎也捐献给了武警总医院,不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说,以前家住地坛公园附近,他一直很喜欢那里,“所以我想应该有所表达”。据悉,陈希米目前正与有关方面商量,有意将史铁生的骨灰撒在地坛的树林里,不过不留任何的地上标志。

说起地坛,人们总会想起那篇著名的《我与地坛》。正如韩少功所言:“《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1991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事实上,不仅是那一年,《我与地坛》已成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而其影响也不限于“文坛”。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参加了北京的追思会。他说,在两个半小时的追思活动中,每一个场面都很感人。大家对史铁生的所有热爱,都是因为读了他的作品而产生的。很少有人意识到,史铁生是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这一时间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还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史铁生是用了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对生命进行了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才变得平静从容。

在他看来,史铁生以自己的苦难为我们这些健全人背负了“生与死”的沉重答案,他用自己的苦难提升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而我们没用任何成本地享受了他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在这个意义上,史铁生堪称当代文化英雄。

“史铁生的意义在于他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作为史铁生的好朋友,王安忆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痛切之情。

史铁生的去世,引发了读者对他作品无限的怀念与记忆,《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名作被频繁提起。在某购书网站上,很快推出了史铁生专题,他的作品的重新出版也被提上了日程。

北京追思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感慨地说:“能在过去五年间每年都与铁生见面,是我的荣幸。铁生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一个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淳厚,坦然,诚朴,有尊严。他那么多年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看得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游走四方的人拥有更辽阔的心。在这个不轻言‘伟大’的时代,铁生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这样的评价。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作家,他对中国文学而言都是有着非凡重量的宝贵财富。他个人和文学作品的深厚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充分地彰显出来。”

史铁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他是最纯粹的写作者,其想象力与思辨力代表了我们当代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他沿着悬崖行走,一次次以生命的名义对抗死亡卷土重来的生命奇迹,留给人们更多生活的勇气。(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韩少功说《我与地坛》的发表在当年(1991年)的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是唯一的一篇,但其价值仍使那一年的文坛收获颇丰。

 B.“用生命书写生命”,第一个“生命”指的是史铁生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第二个“生命”指的是其作品中对生命意义和张力的探索。

 C.史铁生的去世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如为其举行追思会、其作品被频繁提起、某购书网站推出其专题、其作品被重新出版等。

 D.文中大量引用了史铁生本人以及亲属、朋友的言论,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显得生动、真实,使情感抒发也更含蓄、真挚。

 E.在史铁生追思会上,评论者们从史铁生用苦难提升人们的生命意识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方面,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2.文章开头交代了北京、上海两地同一天为史铁生举行追思会,及《天涯》将举行的“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3.在史铁生追思会上,陈福民评价他堪称当代文化英雄,铁凝评价他无愧于伟大的生命’”,你更倾向于哪种评价?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暮雪

韩少华

下雪了。守在小桌子旁边的那个老者,还揣着手,眯了眼睛,望着窗外;任凭那些打完电话的,把四分硬币放在桌角,看也不看一眼。傍晚,信息高潮过去了;就剩下小伙子,一把抄起话筒,开始拨号。

 K,K,K,K,K,K

 ……是我呀……甭管友谊俱乐部,民族宫;也甭管用乐队的,用录音机的,只要有迪斯科舞票,给哥们儿弄两张,就齐啦……”

老者的眼光凝住了——窗外,从纷纷的雪花中间,现出个人影来;衣着,体态,面容,都朦胧着;只见一片玫瑰红,正透过飞雪,轻轻地飘来。老人目不转睛——那片玫瑰红,眼看飘到门前了。

什么?还得等?……得,……等你的信儿!

一阵寒气,滑进门来。小伙子挂上电话,在靠墙那条板凳上坐定,闭目养神。那话筒让一只小巧的手,给轻轻地拿了起来。

号盘拨得轻灵,娴雅。话筒,让那只纤手举着,像一枝奇怪的黑色的花。

K,K,K,K K

喂!语音那么轻,那么柔,是你呀,还是一个人值班?……没事儿——就想跟你聊聊……”

小伙子睁眼了。借着窗口映进来的雪光,姑娘的侧影依稀可辨。那面容,白,润,冷,让人想起大理石;只是那双眼睛,在望望窗外飞雪的那一瞥间,闪着光亮。

老者神色不动。小伙子却把眼睛渐渐睁大了。

复试了,没什么希望……即兴小品还可以。亏了你的那位指点有方……成败无所谓。可你们俩够朋友……咱们仨,聚一聚——在哪儿?老莫儿还是国际?你定……”

小伙子的肩膀,慢慢离开了一直倚着的墙。

妈妈来信了。她在伯尔尼天堂广场的塞沃伊饭店下榻的……嗯,塞沃伊意思是卷心菜,挺土的一个名字吧?可它是全瑞士顶有名的一家贵族化饭店……西方就这样儿,最贵族的,跟最土气的,常揉在一块儿……”

小伙子还坐在那儿,身子却不觉倾着了。

妈妈信里说,巴黎卡丹时装研究中心在圣诞节前夜发布了预测,说春季风靡于整个西欧的女性服装用色,将以淡淡的丁香紫色为主导’……要一件吧?……唔,这容易,让妈妈托哪位搭国际班机的朋友,给你捎回来……”

姑娘说着,随手撩了撩从额头散下来的一绺柔发。

别生气,你去年春天那件红的,颜色太正了……浅丁香紫的魅力就在不那么正,不那么单一,也不那么清晰;穿在身上,就像走在早春的晨雾里似的——……什么?谬论?听着,别林斯基说过,艺术不是数学,它越模糊,就越美……”

小伙子不知不觉地,站了起来。

来年么,还要考!……唉,上次复试,糟就糟在了独白上。你的那位本来让我读蔡文姬……对,就是那段;可我觉得太陈旧了。这次么,哦,你先听听好了……”

说着,姑娘微昂起头,望着窗外,低声诵读起来:“‘快快跑过去吧,踏着火云的骏马,……让阴沉的暮夜赶快降临,成全恋爱的黑夜!遮住夜行人的眼睛,让罗密欧悄悄地投入我的怀抱’……”

小伙子好像微颤了一下,却还留在原地。

哦,……我一读朱丽叶,就激动得难以忍耐,……唉,人生也不过就那么回事……可我,还是得一天一天地这么过……抱歉,好朋友,再见了……”

姑娘略低着头,把似乎是两个二分硬币,匆匆地放在桌角上;随后,一转身,任凭长长的玫瑰红头巾披在肩头。又一阵寒气,滑了进来。

……”老者似乎无所动,只长叹了一声。

她是几号几楼的?小伙子盯着那背影,问。不知道。

她们家干什么的?”“不知道。”“那她这是……”“反正每逢星期六这个点儿,她准来——交给我四分钱,跟自个说上十分钟的话儿……”

跟自个儿?小伙子话音凝在暮色里。嗯,全北京直拨电话,号码儿都是六位数的;她呢,每回都只拨五个。

窗外,那片玫瑰红,渐渐隐到纷纷的飞雪中去。雪地上,竟仿佛没留下什么痕迹……

                                       一九八四年春于西湖龙井寺(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标题是暮雪在文中共有三处点扣:开头下雪了;姑娘到来时纷纷的雪花”“飞雪;尾段姑娘离开再次点

B 小说语言带有京腔京韵,最具特点的是儿化音和地方语词的运用,比如信儿”“事儿”“”“等,显出浓郁的地方色彩。

C 小说多次写到老者的眼光,眯了眼睛,望着窗外,姑娘来时眼光凝住了”“目不转睛等描写侧面表现了姑娘的美丽动人。

D 小说刻画姑娘多用正面描写,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姑娘与众不同的魅力。

E 小说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公共电话站,借助出现在这个电话站的两个人物来完成情节的戏剧性转折,巧妙传达了作品的主题。

2.小说有一个·亨利式的结尾,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请从小说中寻找相关的伏笔,并作简析。(4分)

3.有人认为那位姑娘虽然举止怪异,却是一个颇有内涵、不弃梦想的美丽女孩,作者对她是持肯定和同情态度的。而有人却认为那位姑娘是一个虚荣浅薄之辈,是作者的批判对象。你赞同哪种看法?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早期的某一个段落,历史学与文学曾经浑然一体。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既是历史事件的记载,又存在强烈的美学特征。历史学与文学的分道扬镳意味着另一个文化阶段的开始。显而易见,历史学更多地负有特殊的责任。从史官的设立到修史的慎重严谨,历史学的记载、叙述以及形形色色的褒贬时常与涉及江山社稷的大是大非联系起来。孟子曾经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是历史叙事不露声色的政治倾向。因此,历史学热衷于注视各种宏大的巨型景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政治风云,外交形势,社会制度,革命运动,诸如此类的显眼事件往往是历史学的注视焦点。多数时候,帝王将相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历史著作的主要人物。

相对地说,文学认领的是各种具体的人生故事,现实主义之后的文学明显地转向了底层,转向了普通大众的悲欢离合。文学带来的喜怒哀乐源于日常生活的各种经验、细节,而不是高瞻远瞩的宏论。一首小令或者一篇美文仅仅抒写了些许人生感慨;即使像《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种鸿篇巨制,人们读到的仍然是一个个人物的曲折命运,而不是包罗万象的历史全景。为了强烈的戏剧效果,为了逼真的现场气氛,文学甚至享有一个特权:虚构。现今,历史学与文学的分工日益清晰:当前者精确地提供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数据或者翔实陈述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文学正在栩栩如生地想象一条街道,一幅肖像,或者一批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

然而,这并不是文学与历史相互分离的证明。相反,历史始终是文学围绕的一个中心词。这不仅表现于一批以历史故事为主轴的演义小说,不仅表现于迄今盛行的历史小说或者历史戏剧,更为重要的是,历史的理解、再现时常成为鉴别文学价值的内在尺度。诗史是杜甫赢得的一个崇高赞誉,巴尔扎克自称要做法国历史的书记员,恩格斯在典型人物背后察觉到某种历史潮流,并且提出了美学的历史的相结合的批评标准……或许,亚里士多德关于诗比历史著作更富于哲学意味的观点已经包含了重要的启示:文学不负责陈述已发生的事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显示的是另一种史识。如果说,历史学擅长居高临下地处理历史,那么,文学考察的是历史与人生的复杂互动。没有完全脱离宏观历史的具体人生,正如没有完全脱离具体人生的宏观历史;但是,文学主要承担这个命题的上半部分:历史如何造就各种不同的人生,同时,每一个体如何在自己的位置上理解和承受来自历史的压力。

1.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    )(3分)

 A.文学与历史学浑然一体    B.文学与史识的关系  

 C.文学特点与历史学特点的区别  D.文学的历史走向与历史学的责任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历史的叙事有不露声色的政治倾向,因此孔子写成《春秋》,一些乱臣子很担惊受怕。

 B 历史学与文学是处理问题的两种方式,文学可单独表现历史,也可不围绕历史单独表现。

 C 第四段列举杜甫、巴尔扎克、恩格斯等的事例及言论,表明历史对于文学的重要作用。

 D文学创作中享有“虚构”这一特权,目的是为了收到强烈的戏剧效果逼真的现场气氛。

3.文中证明“‘历史始终是文学围绕的一个中心词的主要论据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