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与书本,书本与人生。人与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与书本,书本与人生。人与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人的精神食粮可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你有怎样的读书故事?你有将阅读体验转化为人生思想的经历吗?......

请根据以上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例文: 书是一盏灯 书籍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能给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书籍就像饥饿中的一份美食,能让我们精神振奋的工作。 “阅读让生活充实”,在不同的心境下,可以选择翻阅情调各异的文章。悠闲时不妨欣赏一些清雅脱俗的小品搜索或散文,刚烈时也可朗读几首豪情奔放的诗词,再不然,在阅读了一大堆西方的 名著之余,也不妨顺手拈来一本《张爱玲小说集》,尝尝倾城之恋的滋味,又或者找来《余光中诗选》,洗刷一下呆滞的脑袋,甚至是博益的“书仔”也会合胃口的。总而言之,正是“于书无所不读,凡物皆有可观”。 人生与书本,书本与人生,两者对爱读书之人来说,是分不开的一回事。人与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人的精神食粮可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试问一个有气质的读书人又怎会沉醉于浅薄晦涩的书中呢?怎么样的人,便会看怎么样的书;相对地,看怎么样的书,便会成为怎么样的人。这或许不是个定律,但也有它的道理。今日,在这种繁忙的工业社会里,人要是没有一点文学修养做底子,一味追求时髦和偏向物质的享受,张口闭口都是钱,南来北去都是房子、股票,问他莎士比亚是何人也?则瞠目结舌。这种满身铜臭的人,充其量只是语言无味,而且可憎的“空心一族”而已。 古诗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修养精湛,表现在外自是雍容的气度,出俗的谈吐,脸上洋溢的亦是灼人的光华(用“灵气逼人”一句不算夸张吧?)还记得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以后,就应该为自己的脸负责。” 为什么有的人上了年纪,虽然是头皤齿豁,满脸布满岁月沧桑,但在那填满生命中的悲酸欣喜的容颜,却是一派安然,慈祥和无边的笃定?但有一些却又是一副猥琐不堪的容颜?这无他,日日端为衣食谋,却不知多读读书,充实充实自己,因此离开学校的日子愈久,就愈是语言无味,愈是面目可憎了。相对地,书乡浸淫日久,则胸次玲珑、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此即“书卷气”之谓也!固然,我们不必强调中国古代名文人黄山谷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但如果穷年累月,一襟风尘,满面烟火,人就真的是俗不可耐的。 书让你走人生路途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书让你在浩瀚海洋中尽情畅游;书点燃希望,让你在无穷无尽的人生漫漫路上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一直像帆一样将你这只小船送道路的终极。 这篇议论文正确地把握了材料的主旨,提炼出“时间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最大财富,要善于支配时间”的观点,审题、立论正确,文体选择恰当。围绕“阅读让生活充实”这个核心话题,从多个方面分别阐述,分论点的设置合理,论据充实,能给人有益的启示。从整体布局上看,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完整严谨,过渡自然。从论证过程和方法上看,文章合理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据充足、论证有力。文章审题准确,感悟深刻,思维缜密,结构严谨。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本作文题目不难,只要抓住“人的精神食粮可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便可容易审题,读书可以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据此可以立意:书是精神食粮,应多读书等,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均可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根据所给语句,续写成一段70字左右的文字。

要求:(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2)必须写一个带着哲理性的句子(6分)

在你的旅途中,会有许多你没有见的鲜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肯德基、麦当劳在被曝光使用过期变质鸡肉原料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终于查明这些过期劣质肉类原料来自上海福喜食品公司。

B近日,由江西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这部关注网瘾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近年以来,道教文化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D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借以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了难关。

B.在3日NBA常规赛对阵火箭的比赛中,湖人队到第四节还落后火箭11分,但由于最后一节突然发威,群起而攻之,最终以96:93战胜了火箭队。

C.李实哲是个胸无城府的天才棋手,围棋下得出神入化,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却常常出言无忌,因为自己的直率他付出过不少代价。

D.据报载,金庸先生与各路武林高手论剑华山,中央电视台作了现场直播,中外游人拍了许多照片,立此存照,留作纪念。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猗(yī)郁      陨落     妄自菲(fēi)薄      绿草如荫

B.机杼zhù       慰藉     脉脉mò含情         溘然长逝

C.踯躅(zhú     嘻戏     载(zài)笑载言      四牡睽睽

D.愆(qiān)期    鲑珍     蓊蓊(wěng)郁郁     象弥鱼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归于泥土

 

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乡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村的徽章,让我对故乡充满眷顾。你离家久了,对故乡生分了,故乡就成了一种疼痛。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故乡给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乡的存在。故乡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文人的牵扯。

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告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

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故乡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太阳就在头顶,泥土被晒得白花花。我不理解父亲,就埋怨说把最后的这地给人算了。但他固执地说:没有了土地,那怎算农民。到泥土里转一转,薅一把草,捉一下棉花和芝麻上的虫子,也比闲着强。

不能亏待土地,你亏待了它,它就报应你,收成不好,炊烟不起。与土地厮守的人,彼此都清楚对方的脾气秉性。哪块泥土性硬,你就多掺和点肥料,多给些水;哪块泥土面软,你就让它歇一茬歇一季。泥土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你伤了它,它就给你脸子看。

父亲用抓钩敲砸土块,说: 到挪不动了,再说不种庄稼的事,能种一茬是一茬。是的,故乡是用一茬一茬的庄稼来计量生命的长度。有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茬念想;送走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次沉稳的收获。

庄稼的茬子是无穷尽的,人的一生是有尽头的,而在泥地上劳作的人是无穷尽的。即使乡村都起了高楼,即使乡村的路面都铺成了柏油,农民也还是和土地亲近。那时,庄稼还是一茬一茬,还有播种还有收获。真的没有了播种没有了收获,大地上没有了农民,没有庄稼,那大地还会留存什么呢?

霜降了,庄稼叶子颜色慢慢发暗,没了精神,树的枝条开始删繁就简。删繁就简三秋树,那删繁就简的手,是霜降,是节气。

霜降过后,父亲说:泥土也该躺倒睡一会,谁不累呢?泥土也要歇息一下筋骨。与泥土厮守的人要讲良心,让泥土安静地睡一觉,不要打搅。泥土睡觉的时候,连故乡的狗也会噤声。有时土地有了鼾声,那雪就会覆盖下来,鼾声就成了白色。

(选自《藏在草间》,贵州人民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2段中划线句子用身体的部位不适引发疼痛类比,说明故乡在人心灵中打下的烙印,通俗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6段中报应”“它就给你脸色看等词语,表明泥土有灵魂有记忆的,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人不能亏待土地。

C.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土地观。

D.这篇散文以泥土为中心,托物寄情,抒写了泥土、庄稼、人三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抒发了对泥土的热爱,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呼吁人们要呵护土地。

E.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从自身经历和审美形态等层面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对泥土进行了述写和认识,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2.简要分析作者用大量篇幅叙写父亲 敲砸土块一事的作用。(6分)

3.联系全文,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整体赏析第4段和第10段中划线的句子。(6分)

4.《庄子·在宥》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 归于泥土内涵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