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B.许许多多地方的部落,因为不愿跪着把神圣的泥土撒上天灵盖,就成批成批地被杀戮了。

C.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D.如同人类精神史上所有的经典一样,雷锋精神被时代一次次重新解读,被赋予一次次新的生命因子,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C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A项,“而且”后加上“希望”一词;B项,主谓搭配不当,“部落”“跪着”“被杀戮”错。在“部落”补“的人”。 D项,语序不当,应为“雷锋精神一次次被时代重新解读,一次次被赋予新的生命因子”。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2分)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概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    guī)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其作品中瑰丽奇特、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堪称诸子散文中的奇葩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2)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天人交战的“盗火者”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成为彻底改变严复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中国的热血之士纷纷开出自己的救亡药方。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变法救国之策;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从来述而不作的严复,终于决定要化笔为剑,用文章来呐喊冲锋了!

新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发表了第一篇重磅文章《论世变之亟》。他清醒地看到: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压抑多年澎湃已久的爱国激情,终于化作急迫的救亡使命感,他一口气写下了《救亡决论》、《原强》、《辟韩》等为人传诵一时的名篇。这些充满激情的政论文章,抨击时弊,呼吁国人因时而变,维新图强,是一次对中国专制政体从治统到道统、从形式到内容的彻底清算,其宗旨用蔡元培的话说就是尊民叛君,尊今叛古。主要内容则可归纳为四句话:帝王窃天下,儒术卫王权,八股笼士心,治术坏民智。严复的这些思想,成为直接点燃戊戌维新的精神火炬,他从此声名鹊起,成为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

戊戌维新失败后,严复躲进小楼,立誓屏弃万缘,惟以译书自课。对中华文化不曾一日消解的深层焦虑感,成为他不竭的精神动力。十年中,这位孤独的圣徒扛着救赎的十字架,独自一人匍匐在精神孤旅之上。1906年,在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时,当他译到专制政体彼将使之为奴才也,必先使之终为愚民也一语,不禁心生悲愤,涕泪长流。中国千年的专制之痛,竟让一位遥远的西方人总结得如此精确。

拯救吾国,必先拯救吾民。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决定了他只选择那些有助于改造国民性格的西方书籍介绍给中国人。深受严译影响的鲁迅,后来也深为理解严复这种忧虑的心境,他感叹道:严又陵究竟是过赫胥黎的《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在严复是沉痛的三民论的呼号呐喊,到了鲁迅笔下则是痛极无声的那个麻木的愚民阿Q形象。中国的启蒙事业,就这样薪火相传,涓滴成河。

1905年春,围绕改造中国的途径,严复与孙中山有一次正面的思想交锋。严复对革命党领袖再次重申,在时机尚未成熟时革命,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

孙中山直言不讳: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孙中山对书斋中的严复显然不无揶揄之意。但这场对话显然也暴露了严复思想深处的矛盾:一方面他对君主专制恨之入骨,一方面又要遥遥无期地等待民智终开的那一天。

1910年,他以硕学通儒的资格进入实施新政的清政府新设立的资政院,又获文科进士赏赐。有人质问严复,为何还不与清廷划清界限?他说:今日政府未必如桀,革党未必如汤,吾何能遽去哉!这句话背后充满忠臣孝子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奈与侥幸。1911年武昌起义前六天,严复还为清朝写了第一首国歌。起义爆发当晚,严复在日记中痛惜地写下武昌失守四字。

1920年代,革命已取代进化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强势话语。坚持改良的严复自然被淹没在革命的洪流之中。在新潮人物的眼中,晚年严复已成为一个无法与同时代新人进行对话沟通的思想老人,充满精神的孤独。

1921年严复去世。临终前,他的遗嘱第一条便是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生前自题墓碑: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一个终生反对专制政体的启蒙思想家,却自甘把一个消失的王朝作为精神归宿,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  (摘编自《随笔》2014年第2期)

相关链接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1897发表译作《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阐发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1912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重忧虑,曾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

1879年,被康有为称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此后仕途不顺。1885年起,为博取举人的头衔,严复接连八九年参加了四次乡试都铩羽而归。苦闷到极点时,他甚至悔恨自己一肚子洋墨水全是多余。其间,他染上了鸦片烟瘾。                            (摘编自《国学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即使在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后,严复依然为了改造中国国民性格,不断地选择、译介了西方许多典籍,如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等。

B.严复与孙中山虽同是拯救中国,但由于各自政治主张的不同,即改良与革命的不可调和,最终使得二人在思想交锋中互相揶揄和攻击,直至不欢而散。

C.严复沉痛的“三民论”的呼号呐喊,鲁迅笔下那个痛极无声的麻木的愚民阿Q形象,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实质上源自于严复和鲁迅精神的孤独。

D.被康有为称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仕途并不顺利,留学所学不能帮他科举登第,这使得他精神极其苦闷,一度怀疑自己的西学知识。

E.作为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论”,并尝试着去实践,如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
2.文章以天人交战的盗火者’”为题有何寓意?请简要分析。4分)
3.文中最后一段说“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试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严复的“悖论与谜题”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贾平凹

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专注地凝视,高度的近视使你不得不贴得盒子那么近,以至口鼻的热气在玻璃上哈出一层水珠。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但比蟋蟀小多了,小到了五倍,十倍,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空气的流通是没有任何阻碍的,评弹调就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本不是长出的,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被剪刀铰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放形骸外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长到十九岁,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挎包在肩上,你已经奔波了二十年。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儿,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字。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殖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蛐蛐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

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你或许冷了不知道添衣,热了不知道减衣,但你却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黄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温度的。冬天里,大家坐在钻机下休息,都点着烟吸,你不会吸烟,就从怀里掏出黄蛉来看。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的衬衣兜里,你担心体温会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的外兜,害怕风寒冻坏,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大针脚缝一个小口袋。夜里,一盏孤灯伴着你,你画着图纸,鉴定着矿石,你常常把吃饭忘掉了,当炊事员送来晚饭,你总是疑惑地说:我还没吃饭吗?但你忘不了给黄蛉喂食,它只吃苹果,每次只削切豆粒大一点放在里边,这苹果却同你的仪器、书籍一样重要,你是专意让人从内地带买来的。 

现在,七斗星已经斜了,银河里风平浪静,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头底下,并不是枕头底下,你怕枕头的重量压了它。往被窝里放,又怕被窝热气烫了它。你用枕巾盖住,放在你的脖子下。这是你最惬意的时候,万籁俱寂,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你于是就入了梦里。

啊,你是梦见了你的妻子吗?梦见了你的儿子吗?在这么深的夜里,月光静泻,风儿没有起,狗儿没有咬,你的妻子打着灯笼正站在竹园边上,你的儿子,蹑手蹑脚进了竹园,竹叶上的露珠滑下来,落在他的头上,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像一个幽灵,往竹丛里走。立即,无数的黑点溅满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的妻子就跑来,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的黑点一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儿子手中拎着的土瓷罐里了。

他们捉了好多好多的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的生命之歌。

妻子说: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的,这歌子在召唤着你的爸爸。

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蛐蛐的声音叫得更响了,更清了,你听见了这爱情的召唤,这家庭的召唤。

第二天早上,你爬起来,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包,你又去找金子了。你依稀还记得夜里的梦,说: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紧我的工作!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装黄蛉的盒子和黄蛉,既表现了两者的不一般,又突出了它们在主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B作者写主人公头发总是乱的,胡子被剪刀胡子被剪刀铰得七长八短,说明主人公因为妻子和孩子不在身边,根本不注重形象。

C主人公是学地质的,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挎包在他的肩上整整二十年了,这样写突出了主人公的恋旧心理。

D文章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来表达男主人公对黄蛉的细心呵护,如写他在别人吸烟的时候掏出黄蛉看,花三个钟头在大衣内侧大针脚缝一个小口袋装黄蛉。

E本文中间主要写男主人公对黄蛉的精心照顾,同时穿插描写了他对妻儿的思念之情,最后以主人公的话收尾,表达了他加紧工作、早日与家人团圆的愿望。
2.文中黄蛉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4分)
3.请根据文本,探析 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 这句话的涵义。(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从新四化新五化,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涵,也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

现代化的进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文明的转型。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着眼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的挑战,还是瞄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都必须加快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让绿色化新四化协同推进,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③“绿色化包括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要求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也包括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要求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绿色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也是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责任。

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利益的取舍是关键。体现在实践中,就是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而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新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当然,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实现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也必须久久为功。在这一进程中,既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的躬身践行;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倡导垂范,也离不开企业、个人的多方参与;既需要价值层面的引导动员,也需要制度体系的规范约束。只有思想上与时俱进、行动上干在实处,让绿色化实现常态化,才能保持经济系统的绿色增长,提高社会系统的绿色福利,扩大生态系统的绿色财富,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有人说,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一个崭新的绿色现代化。用绿色化来推动生产、装点生活,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必将因此而更加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人民日报》(2015年05月07日 01 版)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加快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B.绿色化包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主要是政府、企业的责任。

C.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在实践中要倡导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的传统思维,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

D.实现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只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干在实处的行动,就必定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系统的绿色增长,提高社会系统的绿色福利,扩大生态系统的绿色财富
2.根据文章第段,解释绿色化这一概念。2分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如何看待推动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修己以安人。如斯而已乎?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下》)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