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多地近日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百姓的出行与健康,引发媒体、网友密切关注。最新消息显示,中央气象台1月12日18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12-13日京津地区、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苏皖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和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据报道,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上午9时的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区域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最高站点为456。
除北京外,河北、天津、山东、湖北、河南等地高速公路、机场处于封闭状态,旅客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
(节选自“中兴网”)
【材料二】
自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成为不折不扣的“雾霾之月”。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
据专家介绍,从几次明显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分析,都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大气环流由前期的经向型转为纬向型环流,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本来在“三九”、“四九”受冷气团控制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河北省),被变性的大陆高压控制,加上气温缓慢回升,近地面湿度增大,导致隆冬季节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对于河北省包括石家庄在内的中南部地区居民来说,冬季雾霾频发几乎已经习已为常。在1月份河北省发生的几次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几乎都出现在石家庄、邯郸等中南部县市。究其原因,这与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县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受西部的太行山脉影响,风速在到达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后减小,容易出现静稳和逆温天气,使大气垂直层结构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
河北省1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受降雪影响,连日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空气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受夜间辐射降温影响,导致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最终使水汽凝结而形成雾霾。
(节选自《燕赵晚报》)
【材料三】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1月份我国中东部多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邀请大气和环境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由于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今年1月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与前期最大的不同是中纬度地区环流经向度小,这使得此期间北方冷空气强度变弱,南方暖湿气流相对较强,大气静稳且相对湿度较高。
专家指出,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较高的,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美洲的城市。气溶胶粒子不仅对形成霾有贡献,还作为凝结核参与到了雾的形成过程中,因此,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
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强调,不能把1月份的雾霾事件简单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形成,气象是一个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总体在加剧。1月份的雾霾天气过程警示我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极值,加强节能减排的研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节选自“人民网”)
【相关链接】
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粒,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无机氧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含氧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可以来自被风扬起的灰尘、海水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烧的烟尘等天然源,也可以来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的烟尘等人为源。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着重报道了我国多地雾霾天气的严重状况,连百姓的出行和健康都受到影响,甚至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
B. 材料一中,作者以北京为例,说明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着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但两则材料关注的地区范围不同,专家的观点也大相径庭。
D. 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一,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关注了“雾霾”问题,都能引起民众对防霾治霾的重视。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二项是
A. 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交通受限,影响出行;还会危害身体健康,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
B. 由于太行山脉阻滞了西北风,因而风速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导致河北省1月份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都出现在南部县市。
C. 导致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的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减弱和气温回升造成的近地面湿度增大。
D. 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一旦出现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雾霾就会形成和持续。
E. 大气污染既有天然源,也有人为源,其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因此,雾霾治理,当务之急是加强人为污染物排放的研究和治理。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雾霾形成的原因。请根据材料三,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别提一条防霾治霾建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听蟋蟀歌唱
钱续坤
①听惯了夏夜此起彼伏的蛙鸣,一不留意,蟋蟀的瞿瞿声带着特有的金属质感,在耳边悠然地响起。古来有“以虫鸣秋”之说,这鸣秋之虫远远不止一种,但是屈指数数,恐怕要算蟋蟀最为积极。
②大雁南飞,黄叶遍地,在刈割后的田野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比赛捉蟋蟀,小心地装在用竹篾做成的笼子里,听它们唱歌,看它们打斗,那份愉悦,至今都享用不尽。到了晚上,草丛下,瓦砾间,墙缝中,厨房里,这些夜游的民间歌手,不知疲倦地奉献着清纯朴素的鸣唱,给肃杀的秋天增添了些许生机,使得我们的童年始终充满了欢乐、幸福和憧憬。我那时非常欣赏蟋蟀的“歌喉”,固执地认为那种歌唱比油蛉子要悦耳得多,比纺织婆要动听得多。事实上,那是彻底的谬误,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嗓子,而是在于它的翅膀。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个像锉一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就能够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了。
③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秋夜的蟋蟀,在线装的中国里独具魅力。《诗经·豳风》里记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对蟋蟀的描写完全遵循着它的活动时序。宋朝词人周邦彦云:“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蛩即蟋蟀,古人听蟋蟀鸣叫,好像是劝人机织一般,因此蟋蟀又称促织。乡下的孩子解释蟋蟀鸣唱的歌词为“浆浆洗洗,预备寒衣”,这样的儿歌与“促织”的意思相距不远,只不过不是织布做新衣,而是浆洗旧衣裳,做好过冬御寒的准备罢了。加之秋天总会使人伤怀悲悯,愁肠百结,蟋蟀还往往作为悲秋的载体,宋朝姜夔《齐天乐·咏蟋蟀》词云:“瘐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此词从“愁赋”起,到“更苦”终,满纸尽是凄凉之音,哀婉之语,读来令人怅然万千,慨然万千。
④尽管蟋蟀的鸣叫会引来悲怨愁苦,但还是有人愿意去听它的“哀音似诉”。《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这些深宫佳丽夜夜与蟋蟀为伴,是同病相怜,互诉悲怨,还是排遣寂寞,聊胜于无,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吧。这些宫女与被她们关在小金笼中的蟋蟀,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两样。
⑤蟋蟀不仅仅是悲秋的载体,同时也是乡愁的化身,它在游子的窗前和床下歌唱,在月亏月盈的夜晚歌唱,唱得多少人牵肠挂肚,唱得多少人潸然泪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浓浓的思乡之情,也深深触动了作家流沙河的灵感:“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那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处处唱歌。”
⑥我是不会徒生故园之叹的,这也许是因为我没有长时间离开家乡,缺乏那种离愁别恨的故土情结吧。但我生活的地方是个新兴的县城,与生我养我的乡村只有百里距离,我常常有机会回到母亲身边撒娇,或者蹲在村头,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今夜,我与无数只蟋蟀相聚在乡村的一隅,先是轻轻地敲打墙根,尔后屋顶,尔后窗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那声音就像木兰家的织机,细细密密的节奏里,有一种亲切与柔婉,唧唧复唧唧;那声音又像摇着摇篮的母亲在那哼吟,清雅自然,充满磁性,唱得人心里服服帖帖的,似用熨斗熨过,瞿瞿又瞿瞿……
⑦枕着蟋蟀的和鸣入眠,今夜,我一定会做一个甜美的梦。梦中,我也变成了一只鼓噪着翅膀的蟋蟀,在那荡气回肠地歌,在那自我陶醉地唱!
(选自《钱续坤散文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行文思路清晰,“蟋蟀”贯穿始终,先认为蟋蟀是鸣秋之虫中最为积极的一种,接着回忆童年乡村捉蟋蟀的场景,之后认为线装的中国里蟋蟀独具魅力,最后聆听蟋蟀并梦化蟋蟀。
B. 第③段划线句子中的“线装的中国”主要指中国的文学作品
C. 本文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长句与短句相结合,多用叠词。比如第⑥段中就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倾听蟋蟀歌唱的种种感受.
D. 本文语言朴实直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2.作者在第⑤段引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3.文章的标题是“听蟋蟀歌唱”,请结合全文探究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
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 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 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 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 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 2012 一年,就增加了 6000 余万辆新车。预计到 2020 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毫无疑 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 顶,甚至有可能下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 2004 年触顶,自 2007 年经 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 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 1945 年出生的人,大 部分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 60—64 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 痴迷汽车的一代。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 开。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 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 30%。在 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 里,偶尔才用。2001—2009 年间,美国 18—34 岁年龄段年收入 7 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 使用增长了 100%。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 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 18—34 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年轻人越来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 “美国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的主 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据估计, 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 2010 年的 77%上升到 2050 年的 86%。这意味着,将把 快 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 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 20 世纪不同。汽车在 20 世纪的城市化 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 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市区空洞化——贫困、高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 以根治的“城市病”。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 郊区的“睡城”和都市的办公室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这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等城市,大力扩张自 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拥堵 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 城市的复兴。
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近居 住。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 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1.关于“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是最大开支之一,但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 至可能下降.
B. 开车的老年人的人数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时代的主体却并不是老年人.
C. 在发达国家,最依赖汽车的是农村,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正在增加,将会让发达国家 的人口越来越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D. 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尔用一用汽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 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
B. 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 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
C. 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来 说,汽车已经越来越只是日常工具.
D. 2012 年,全世界增加了 6000 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3.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 重拥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B. 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 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
C. 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 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D. 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 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在上映前得到了张艺谋、李安、贾樟柯、韩寒等人的一致推荐。由于影片上映后,日均排片不足 2%,7 天累计票房仅 364 万,制片人方励下跪磕头,喊话院线经理增加排片,一时轰动。
某院线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百鸟朝凤》的票房和排片都算合理,没有想看买不到票的情况”。他认为现在排片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并不是院线打压的结果。若用下跪的方式来求排片,感觉是把影院无情地推向了对立面。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观点明确,自拟题目。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不得抄袭、套作。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故君子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 (《论语》)
(2)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 。 (《阿房宫赋》)
(3)谨庠序之教, , 。 (《寡人之于国也》)
(4) ,其黄而陨; ,三岁食贫。 (《氓》)
(5) ,不可胜计, 。 (《报任安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论语·里仁》)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 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看,判断一个人品行高低乃至是否该杀的基本依据并不是他人的评价,而
是 。(不超过 4 个字)
2.为什么孔子和孟子都强调“察”?怎样“察”?请根据材料做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