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认识于是之是个奢侈 程丹梅 7月9日是于是之先生的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认识于是之是个奢侈

程丹梅

7月9日是于是之先生的诞辰日,这让我又一次想起了他。 

一直觉得,认识于是之,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奢侈。所以奢侈,是因为我竟然那么近距离地和他聊过天儿,看他表演,与他同车远行,还在北京人艺的院长办公室里听他和导演谈剧本。这样的机会太难得,太珍贵了,所以感到奢侈。 

20多岁时的我,常常能面对那么多同龄的光彩照人的明星却不疯狂,有的只是当记者的冷静和挑剔。可是,对于是之,我只有无条件地崇拜。崇拜什么呢?崇拜他用思想演戏。当他扮演《龙须沟》里的程疯子时,他曾四处寻找曲艺界名流,拜访落魄艺人,为眼角上的一丝细纹而苦思,并为此写了6000字长的《程疯子传》。

他还这样酝酿过一个角色:1984年,梁信的《赤壁大战》准备开拍,于是之被谢晋选定扮演大政治家、战略家兼诗人曹操。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为此,于是之认真研读了《三国志》《孙子兵法》以及其他有关曹操的论著,甚至曹操的诗文作品。他到河南许昌、洛阳,到安徽,前往一切与曹操有关的地方,参观古迹,写了一篇又一篇感受„„虽然这部片子未能拍摄,但于是之为角色所做的准备让人叹服又叹服。 

我看过他拍《洋麻将》时的日记摘抄,有这样几段:8月27日,左腿膝盖有伤(指魏勃,《洋麻将》主角),老伤,或因踢球造成,左脚八字,因而拄杖。可能颈略向右偏„„面部肌肉随思想情绪,有一种(或几种)不随意的微动。(想到几个朋友的脸,有的已作古)„„不知为何,一幕二场魏勃说幻觉一段我准备时哭了,抑制不住,念一次哭一次……9月7日,昨晚拄杖去北洼路一带练走一小时不到,有收获。摇头应加进一起练……今天不去练,明晨去紫竹院,不携杖练。魏勃也是先伤腿后携杖的……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演员能这样去思考角色。我知道这是北京人艺的传统和风格,我也知道于是之年轻时如何受他舅舅石挥《舞台语》的影响,以及他一生如何潜心琢磨焦菊隐的“心象说”。记得上世纪90年代,我作为《光明日报》的记者随于是之、徐晓钟、田本相以及曹禺的夫人、女儿去潜江参加曹禺故居落成仪式。荆州花鼓剧团正将曹禺的《原野》改编成花鼓戏演出,彩排时,演员围住于是之让他指点,我旁听到了他是如何逐一分析金子、仇虎和焦母等人物的:“不能直接地去演一个性格,不能一上台就去表现一个‘狠’字,这很表面„„她也有正常人的另一面,她有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他以自己的半生经历去启发演员,他给他们讲自己祖母对儿媳的虐待,讲祖母对他这个孙子的疼爱,讲祖母一个人时也会低低地哭泣……美国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曾这样对英若诚说:“你们的演员很少会在舞台上用思想,但于是之会……” 

他的幽默又常让我感到朴素的智慧。有一次我问他:“您是喜欢穿中式衣服还是穿西装?”我知道,别看他演的都是掌柜的或者《龙须沟》中的程疯子,但他毕竟曾经是北大学生啊!他是这么回答我的:“冷天穿中山服,暖和;热天穿西装,凉快!”又有一次我对他说:“人们都说于是之就是人艺,人艺就是于是之。您怎么看?”于是之却这样说:“北京人艺的风格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追求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是郭沫若、老舍、曹禺三种不同风格剧目的演出,就是焦菊隐先生严肃的导演方法。”我服他了。 

和于先生的交往,让我无论在做人还是做事上都有了升华,他是人世间不可多得之人。我说我奢侈,还因为我存有于是之给我写的一幅字,他的字很有风范:“愿与白雪共芳菲,丹梅同志正。于是之”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于是之用思想演戏,为角色精心准备,全身心投入到演戏中。他扮演《龙须沟》中的程疯子时,四处寻找艺界名流,拜访落魄艺人。

B. 作者引用于是之的日记摘抄,意在表现于是之观察事物细心,做事十分认真,这样写,可以使材料更加富有真实感,更具有说服力。

C. 于是之悉心指导后学者。他用自己的经历启发演员,给他们讲祖母对母亲的虐待,对自己的疼爱,讲祖母一个人时也会低低地哭泣。

D. 于是之具有幽默而又不失朴素的智慧。他认为,自己的风格是在北京人艺的熔炉里通过生活、体验从而追求鲜明的人物形象形成的。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于是之扮演《龙须沟》里的程疯子时,四处拜访请教,为细节苦思,甚至为此写了《程疯子传》,这让作者因此而极为崇拜于是之。

B. 面对饰演曹操的艰巨任务,于是之认真研读了曹操的论著和有关诗文作品,到与曹操有关的地方参观,为进入角色作了精心的准备。

C. 于是之对待角色严谨,是受《舞台语》和焦菊隐“心象说”的影响,这也成了北京人艺的传统和风格,这一态度得到了人们的赞誉。

D. 在于是之看来,要充分表现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演员要以正常人的思维来展示角色作为人所具有的丰富情感。

E. 本文选择了和于是之交往中的几件小事,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严谨认真、幽默睿智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景仰怀念之情。

3.作者为什么说“认识于是之是个奢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B 2.ED 3.答:①于是之是作者崇拜的偶象,能和他近距离地聊天、看他表演、与他同车远行等,机会难得。②于是之是人艺的代表和象征,他精于钻研,善于思考,能和这样的话剧界泰斗相识相熟是十分幸运的。③作者曾多次见证于是之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深受他的影响,现在他已经去世,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有,更显奢侈。④作者存有于是之送的一幅字,弥足珍贵。 【解析】 1.试题分析:B “意在表现于是之观察事物细心,做事十分认真”分析不当,应为“意在表现于是之为角色精心准备,用思想来演戏的特点”。 2.试题分析:A“这让作者因此而极为崇拜于是之”因果表述不当,作者崇拜于是之的原因是他用思想演戏,演程疯子只是举例来说明。B“曹操的论著和有关诗文作品”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为“有关曹操的论著甚至诗文”。C“这也成为北京人艺的传统和风格”说法不当,北京人艺的传统和风格并非源起于是之。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沈从文

厨房中忽然热闹起来,问一问,才知道帮工王嫂的女儿来了。年纪十八岁,眼睛明亮亮的。梳一饼大大的发髻。脸圆圆的,嘴唇缩小如一个小荷包。头上搭了一片月蓝布,围裙上绣了一朵大红花,还钉上一些小小红绿镜片。说话时脸就发红,十分羞涩,在生人面前总显得不知如何是好。问问王嫂,才知道女儿刚出嫁五个月,丈夫在乡下做田,住在离昆明四十里的乡下,穿的衣还是新娘子衣服。主人说:“王嫂,你大姑娘到这里来是客,炒几个鸡蛋,留她吃饭去!”王嫂就望着那女儿痴笑:“太太说留你吃饭,不要走!”女儿也笑着。一家大小知道王嫂有个好女儿,都来看看,都交口称赞王嫂福气真好,闺女可长得俊俏逗人爱。 

王嫂只是笑,做事更热心了一些。王嫂不特有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儿子!儿子十二岁,已到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净挣十五块钱一个月。局里管教严,孩子长得干净清秀,穿上一件灰色制服,见过的人都说相貌有福气,长大一定有出息。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孩子虽是她唯一宝贝,可并不娇惯,守规矩,从不胡乱花钱。 

王嫂在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茅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为人性情忠诚而快乐,爱清洁,又惜物不浪费,所以在一家中极得力,受一家重视。这点重视为王嫂所感觉到时,引起她的自尊心,事情便做得更有条理。 

有一天,另外一个乡下妇人来了,带了些新蚕豆来看王嫂,两人一面说一面抽抽咽咽。来人去后,问起原因,才知道一年前那个作新媳妇的女儿,已在两个月前死掉了。来的就是那女儿的婆婆。女儿生产,在乡下得不到医药照料,孩子生下地两天,女儿流血不止,家里人全下了田,想喝水不得水喝,喝了些水缸脚沉淀,第二天就腹痛死去了。孩子活了两个月,也死去了。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 

吃晚饭时,王嫂加添一碗新蚕豆,就是白天那亲家送来的。两亲家说起女儿时,心酸酸的,眼睛湿莹莹的,都念着女儿。 

王嫂死了女儿,儿子却好好的。一个月必来看她一次,就便把工薪全部缴上,王嫂点清了数目,另外送他两块钱作零用。 

这家里同别的人家一样,有鸡,有狗,有猫儿。这些生物在家中各有一个地位。这一切却统由王嫂照管。 

把午饭开过,锅碗盘盏洗清楚后,王嫂在院中石碌碡上坐下喂鸡,看鸡吃食。看见横蛮霸道的大公鸡欺侮小母鸡时,就追着那公鸡踢一脚,一面骂着:“你个良心不好的扁毛畜生,一个小小肚子吃多少!我打死你!”公鸡还是大模大样不在乎,为的是这扁毛畜生,已认识了王嫂实在是个好人。每天大清早,家中小黑狗照例精神很好,无伴侣可以相互追逐取乐,因此一听公鸡伸长喉咙鸣叫,就似乎有点恶作剧,必特意来追逐公鸡玩。这种游戏自然相当激烈,是公鸡受不了的。 

因此这庄严生物,只好一面绕屋奔跑一面咖呵咖呵叫唤,表示对这玩笑并不同意,且盼望有人来援救出险。这种声唤自然引起了一家人的关心,但知道是小狗的恶作剧,谁也不理会,到后真正来援救解围的,照例只有王嫂一人。 

那时节王嫂也许已经起床,在厨房烧水了,就舞起铁火钳出来赶狗,同小狗在院中团团打转。也许还未起床,小狗恶作剧闹到自己头上,必十分气愤,从房中拿了一根长竹竿出来打狗。这支竹竿白天放在院子中晒晾衣服,晚上特意收进房中,预备打狗。小狗聪明懂事,食料既由王嫂分配,对王嫂自然相当敬畏,眼见那根竹竿,是王嫂每天打它用的。只是大清早实在太寂寞了,兴致又特别好,必依然折磨折磨大公鸡,自己也招来两下打,因此可好像一个顽皮孩子一般,跑到墙角去撒一泡尿,不再胡闹,乐意结束了这种恶作剧。尽管挨骂,挨打,小狗心中还是清楚明白,一家中唯有王嫂最关心它。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王嫂的儿子在城西区茶叶局当差,儿子一来,就被王嫂痛骂一顿,这并不是因为儿子犯了错,而是因为王嫂怕儿子学坏。

B. 王嫂的女儿来看王嫂,大家都来看她并称赞她可爱俊俏,就连主人也热情地留她吃饭,这说明王嫂的生活环境淳朴。

C. 王嫂的女儿生产后因大出血去世了,生的孩子不久后也死了,但王嫂在主人家还是“一切照常”,这表现了她的麻木。

D. 小说第四段交代了王嫂的女儿去世的具体原因,同时也暗示了作品的主题:小人物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奋力抗争,但无能为力。

2.小说在塑造王嫂这一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后半部分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社会保障一般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做法,其实,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早已有之,并长期行之有效。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他有一项不太为人所知的伟大贡献,就是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延续了900年。公元1049年,范仲淹用自己的俸银在苏州买了1200亩地,建立了“范氏义庄”。他亲自订立章程,规定义庄的收入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范氏子孙中的特殊对象,例如家庭贫困者、寡妇、丧葬等。因此,人们把范仲淹称为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中国政治家。类似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出现,大约是在范仲淹去世后800年的德国首相俾斯麦执政时期。俾斯麦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行为,范仲淹建立的制度是民间行为。然而,西方国家一般面积较小,人口数量不大,在工业化的经济状态下,比较容易实现政府主导的全民社会保障制度。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像范仲淹时代民间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更可取的办法。以宋朝来说,政府的社会保障有常平仓等制度,这些制度的救济行为主要针对灾荒年景,即所谓“救急”。而范仲淹制定的义庄制度,则是常年如此。虽然范氏义庄只针对范氏子孙,似乎没有涉及全社会,但是,自从范氏义庄建立后,范仲淹的“义庄”便成为各地仿效的对象。据目前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宋元之间记载的义庄约70多个,明代约200个,清代有“义庄遍天下”之说。清朝末年,仅苏州地区就有义庄200多个。这些沿袭自范氏义庄的各地众多的义庄,成为中国民间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固基础。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制度有三个来源,一是政府。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如“常平仓”,也就是灾荒年间的“开仓放粮”,针对最困难的状况提供救济。二是宗教机构的慈善。但是,宗教机构的慈善实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慈善,也不能算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宗教机构从根本上说不创造任何实际财富,它的生存靠的也是全社会的救济。宗教的慈善本质上只是将原先属于社会的财富临时性转手。社会保障的第三个来源就是民间。很多社会都有民间临时性的救济方式,全世界唯独中国在900多年前就将民间的社会保障严格地制度化,这种民间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特色,它很好地弥补了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同时也避免了政府全面提供保障,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难以实现公平、全面、足够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自从范氏义庄出现后,中国古代政府对于义庄这种民间社会保障方式,都采取了免除赋税的政策。也就是说,民间不用把义庄的赋税交给政府,再由政府统一派发社会保障。而是政府就专门的项目减免赋税,让利于民,并监督这些让利专门用于社会保障和慈善事业。现代西方理论经常提出“小政府大社会”概念,其实,减免赋税的义庄制度,就是“小政府大社会”的一个具体例证。 

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说,政府和民间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应该建立。当今中国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鼓励民间形成固定的社会保障方式,政府对这些行为应予以鼓励,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在政府让利的情况下,形成政府和民间共同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局面。

(选自《厦门大学学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很早就已经出现,并长期存在。范仲淹建立的“范氏义庄”及其运作模式可以看作中国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

B. 范仲淹规定义庄的收入用于赡养同宗族的子孙,并没有涉及全社会,但义庄制度逐渐成为各地仿效对象,保障了民众的基本生活。

C. 范仲淹创立的“义庄”制度属于民间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更符合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现状,是对政府“救急”制度的补充。

D. 根据现有资料,宋元间有记载的义庄约70多个,明代约200个,清代更是“义庄遍天下”,这些义庄在运行上大都沿袭自范氏义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比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出现早了800多年,西方这一制度出现在俾斯麦执政时期。

B. 俾斯麦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行为,而范仲淹建立的制度是民间行为,两者不同主要是由所面对的实际情况不同造成的。

C. 宋朝时政府有常平仓等社会保障制度,救济行为主要针对灾荒年景,而范仲淹制定的义庄制度是常年如此,救济行为主要是救贫。

D. 中国在900多年前就将民间临时性的社会保障严格地制度化,弥补了政府社会保障的不足,这种民间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社会保障一般有三个来源,即政府、宗教机构和民间,政府、宗教机构一般只针对最困难的状况提供救济,民间保障相对范围更大。

B. 中国幅员辽阔,情况复杂,政府全面提供保障难以实现公平、全面,因此政府采取了减免赋税等措施鼓励民间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C. 义庄不需要将赋税交给政府,但政府有权监督义庄被减免的赋税的使用情况,这符合现代西方理论提出的“小政府大社会”概念。

D. 当今中国应该大力鼓励民间形成固定的社会保障方式,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社会保障网络,减少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投入。

 

查看答案

请认真观察下面的这幅漫画《薄养厚祭》,针对此现象写一则公益广告词(不超过25个字)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不超过50字),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言之有物。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传统的人机交互系统中,用户身处真实世界中,通过鼠标、键盘、显示器等传统设备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进行交互,①______。而在新开发的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被完全包裹在计算机生成的世界中,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仿佛融为一体。置身于虚拟世界中的用户,②______ ,而是通过更为自然而友好的交互方式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研究人员为了增强人机交互的效果,③_______,来更好地实时监测参与用户的行为,并对其行为作出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