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四个五角粽 肖复兴 母亲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每年端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四个五角粽

肖复兴

母亲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每年端午节的粽子,不再亲自动手包了,都是孩子们到外面买五芳斋的粽子吃。母亲包的粽子,可比五芳斋的要好吃得多,不仅是里面的糯米和五花肉好吃,就是外表的五个尖尖的角翘翘的,也好看。儿子吃完了五芳斋的粽子,常常这样对母亲说。

去年端午节前,母亲忽然兴起,让儿子按照她的要求,买来江米、五花肉和粽叶,要亮亮手艺了。儿子明白母亲的心思,老人是特意包给唯一的孙子吃的。孙子去年暑假去美国留学,读研究生。一年没有回家了,奶奶想孙子,平常不说,做儿子的心里明镜似的。而且,以往孙子最喜欢吃奶奶包的肉粽。

儿子买回来东西,摊在母亲的门前,笑着说:“您给您孙子包好了粽子,得等一个来月呢。”母亲笑眯眯说:“包好了,冻在冰箱里,等孙子回来吃,照样新鲜好吃。”您这是想孙子心切呢!儿子心里说,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看着母亲把五花肉煨好,把江米泡好,把粽叶一片片挑好,用剪刀沿尖剪齐,也泡在清水里,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还没包,光看颜色就那样好看。

母亲要等待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才会上手包粽子。这是老人多年的老规矩,说是时令的食品就得讲究时令,这时候包的粽子米才糯,肉才香,粽子才有粽子味儿。以前,母亲在包粽子前念叨这套经时,儿子总笑。只有孙子支持奶奶,说老规矩就是民俗,能够成为民俗的东西,就得信。

去年的端午节前夕,母亲一个人坐在灯下包粽子,不让人插手。儿子看得出来,母亲很享受包粽子的这个过程,像一个戏迷自己在静静的角落里神情专注地唱念做打,一丝不苟,自得其乐。而且,她是把对孙子的感情和思念,一起包进了粽子里面。只是,母亲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她的动作显得迟缓多了。一盆粽子包好了,她从那一盆粽子里挑了四个粽子,放进冰箱里。母亲说,多了也吃不了,四个,图个四平八稳!儿子看明白了,那四个五角粽,个头儿一般齐,是包得最漂亮的。

盼了一年的孙子回来了,从美国给奶奶带来了好多礼物,其中包括奶奶最爱吃的黑巧克力。奶奶那一宿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从冰箱里拿出那四个五角粽,解完冻之后,坐上一锅水,把粽子熥在锅里的笼屉上,等孙子一醒就端上桌,作为迎接孙子的第一顿早餐。

孙子一觉睡到快中午才醒,别人都上班去了,家里只有奶奶。奶奶端来粽子,孙子笑着说:“起晚了,起晚了,我和同学都约好了,要迟到了,奶奶,我得先走了。”奶奶端着粽子,望着孙子风风火火的背影大声说:“是你爱吃的粽子,你就回来吃吧,别忘了。”孙子大声回答:“行,您放在那儿吧,我回来吃。”

都是大学同学,一年没有见面了,聚会一直闹腾到半夜,孙子回到家里,累得倒头就睡,早把奶奶的粽子忘在脑后。问题是,这一天晚上忘了情有可原,却几乎是孙子天天有聚会,不是大学同学就是中学同学,还有从美国一起回来的研究生同学从外地到北京来玩。孙子几乎是脚不沾地,风吹着的云彩一样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一直到暑假结束,孙子回美国读书去了,那四个五角粽还放在冰箱里。儿子发现粽子已经有些变馊,悄悄拿出来,扔进了垃圾箱。

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老人却已经病逝了。

(选自《北京晚报》)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起笔交代母亲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第五段再次写到母亲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前后呼应,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B. 母亲虽身体状况不佳,但仍为在美国留学回来的孙子包他最喜欢吃的粽子,可孙子却一直没吃,老人对此非常不满。

C. 母亲最后一次包粽子,不让人插手且一丝不苟,自得其乐,像戏迷一样神情专注地享受包粽子的过程,只是动作迟缓了。

D. 孙子尽管对奶奶也非常疼爱,但因长期在美国留学,沾染了些不良习惯,回国后不是天天睡懒觉就是与同学们聚会喝酒。

2.作品第三段细致描绘母亲包粽子的准备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为什么以“四个五角粽”为题?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C 2.①表现母亲的确是一位包粽子的高手,细心认真,熟练专业;②表现母亲对孙子的无限疼爱,她要把孙子的感情和思念,一起包进粽子里面;③照应小说开头对母亲包粽子水平的交代;④与后文孙子始终没有吃一口粽子,只得扔进垃圾桶里形成强烈反差。 3.①“四个五角粽”是全文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四个五角粽”将母亲包粽子,精心挑选四个五角粽,为孙子熥粽子,直到这四个五角粽被扔掉等情节依次展开,使作品线索明晰,结构严谨。②“四个五角粽”有四平八稳的寓意,暗示着母亲对孙子的一片深情,希望孙子远在异国他乡平平安安;作品依托这“四个五角粽”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生动、丰满、真实、感人。③端午节前一天包粽子,这是一和睦规矩,一种风俗,更是一种文化,这种民俗不该丢弃,作品借“四个五角粽”突出了这一观点。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前后呼应,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有误,开头和第五段写母亲的身体状况是为最后“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老人却已经病逝了”做了铺垫,或者暗示。B项,“可孙子却一直没吃,老人对此非常不满”有误,文中并没有“不满”的表现。D项,“沾染了些不良习惯,回国后不是天天睡懒觉就是与同学们聚会喝酒”有误,这不能称之为“不良习惯”。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品第三段细致描绘母亲包粽子的准备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内容上来看,对于“母亲包粽子的准备过程”的描绘,表现出母亲对孙子的思念,粽子里融进了祖母对孙子的感情;从结构上来看,和开头所写的母亲包粽子的内容形成照应,而母亲精心准备的粽子最后是“馊了”“进了垃圾桶”,前后内容形容强烈的反差,引人深思。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作品为什么以‘四个五角粽’为题?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这是针对小说的标题设题。可以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几个方面作答。“四个五角粽”是物象,小说以物象为题的时候,常是文章的线索,从文章来看,小说是围绕这“四个五角粽”展开叙述,从包粽子到选粽子材料再到熥粽子一直到最后扔粽子,故事围绕标题展开,可见是文章的线索;从形象来看,母亲之所以留下四个五角粽,是取其“四平八稳”之意,包含母亲对孙子的情感;从主旨来看,这四个五角粽代表的是习俗,是文化,是亲情,凸显了文章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哲学的作用

哲学能够锻炼理论思维。由于哲学包含真、善、美几方面内容,因此理论思维也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求真能培养科学精神,求善能提高道德水平,求美能造就艺术素养,融汇三者,贯通一切,就能升华为“境界”。因此,有人认为哲学就是境界学。境界是人的总体文化素质,是对待世界人生的总态度。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可以说是对人生的反思。概言之,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是哲学的主要功用。

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是用。这是满足物质需求的用。还有另一种用,即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用。这类用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两种用互不替代。哲学作为精神产品,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应该能满足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在物质需要基本满足之后,这就是最大的需要,也是哲学最大的用。

在市场经济兴起的初期,人们刚从贫困中出来,更多地追求物欲的满足,在这时候跟他谈哲学,不太容易引起他的兴趣。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们不再迷恋金钱,而是更愿意细心冷静地寻找自己的适当位置,更有愿望认真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实际能力,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本领,为社会做尽可能大的贡献。这时,哲学的用处开始彰显。

哲学,“无用之用,是谓大用”。庄子讥笑惠施不善“用大”,王充对于摧残“大材”感到愤慨,杜甫伤感于“古来材大难为用”。社会发展了,哲学的用处就大了,所有具备远见卓识的人都会看到哲学的大用。哲学的用处是存在的,由于此用是隐形的、模糊的、长效的,鼠目寸光的、急功近利的人是难以看到的。

孔子周游到卫国,看到人口很多,很赞叹。弟子问:“人口多了,当政者应该做什么呢?”孔子说:“富之”,让他们富起来,首先要满足他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弟子又问:“富以后,还要做什么呢?”孔子说:“教之”,对他们进行教育。教什么没说,根据孔子思想可以推想,教的是礼乐文化,道德情操。

秦朝统一天下以后,没有使人民富起来,很快就被人民所抛弃。汉朝文帝时代使人民富起来,得到人民的拥护。富了,就容易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富者更富,富者骄暴,伤害人民。贫者更贫,无法维持起码的生活,被逼走上造反之路。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这就需要文化教育。正如孟子所说“富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富以后缺乏文化教育,人性变坏,像禽兽一样。

孔子“富而后教”思想深刻反映了人性的特点,与马克思主义相一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要吃饭、穿衣,然后才能进行宗教活动和哲学研究。哲学是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看似没用,却是社会和谐文明的基础。没有它,人类社会就会停留在野蛮状态。哲学看似无用,实有大用。健康和智慧都是千金难买的,只有蠢人才以为无用。

(节选自周桂钿《哲学有什么用》,《光明日报》2017年05月22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哲学能够锻炼人的理论思维;哲学的内容包含真、善、美这几方面,所以理论思维也蕴涵有真、善、美的内容。

B. 哲学被公认是境界学,其依据是哲学能够将求真、求善和求美三者融汇贯通而升华为“境界”。

C. 按照“境界是人的总体文化素质,是对待世界人生的总态度”的说法,可把哲学看成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 哲学和文学、艺术、宗教均属于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用,哲学作为精神产品应该能满足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们的需要除了精神需求的用,还有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后者属于满足物质需求的用。

B. 人们在市场经济兴起初期还未变富裕,滑处在更多地追求物欲满足的阶段,对哲学不太感兴趣。

C. 到了不再迷恋金钱的阶段,人们会更期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实际能力,哲学的用处开始彰显。

D. 富有远见卓识之人能够看到哲学的大用,而目光短浅之人则很难看到,也就没有精神方面的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笑惠施不善“用大”,王充论述摧残“大材”,杜甫说“古来材大难为用”,文章举这三个例子,论证了哲学有大用。

B. 孔子周游到卫国,孔子的弟子问孔子,让百姓富了后还要做什么,孔子回答说教他们礼乐文化、道德情操。

C. 跟统一天下后的秦朝不同,汉朝在文帝时代使人民富了起来;富后若出现贫富两极分化而贫者无法生活时,社会仍然难以安定。

D. 孟子的“富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说明了人们在富裕后加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跟孔子的“富而后教”有相通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近日,新密市一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导致宝马车倒车镜损坏,车身多处划伤。肇事后,该学生留下一封道歉信,然后用道歉信包着身上全部的311元现金,粘在宝马车左前门的把手内侧。第二天,车主薛战民发现了道歉信和钱,被感动。他报了警,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这位名叫陈奕帆的学生,将钱还给对方并决定资助其读书。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影响着命运。但是,命运并不完全与性格相关,环境、条件、机遇,  ①  。性格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  ②  ,只有性格相近的人,就像树上的叶子,看着相似,其实不同。性格既反映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又不与人的品质完全一致。比如,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温柔,但骨子里却很阴毒苛刻;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暴戾,  ③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 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 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 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