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幼聪敏绝人,书过目成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幼聪敏绝人,书过目成诵。绍兴三十年,廷试第一。授平江签判。时金主亮死,众皆言可乘机进取。克家移书陈俊卿,谓:敌虽退,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动,将有后悔。俊卿归以白丞相陈康伯,叹其远虑,召为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

郊祀有雷震之变,克家复条六事。迁给事中,凡三年,遇事不可,必执奏无隐。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曰欺罔、茍且、循默、奔竞。

八年,诏更定仆射为左、右丞相,拜克家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一日,上谓宰执曰:近过德寿宫,太上颐养愈胜,天颜悦怿,朕退不胜喜。克家奏: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允文奏:尧独高五帝之寿以此。上曰:然。允文既罢相,克家独秉政,虽近戚权幸不少假借,而外济以和。张说入枢府,公议不与,寝命,俄复用。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

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陛辞,上以治效为问,克家劝上无求奇功。既而三省、密院卒移牒泗洲,敌不从,遣泛使来,举朝震骇。后二年,汤邦彦坐使事贬,天下益服克家谋国之忠。

淳熙八年,起知福州,在镇有治绩。赵雄奏,欲令再往,降旨仍知福州。召除醴泉观使。九年九月,拜右丞相,封仪国公。十三年,命以内祠兼侍读,赐第,在所存问不绝。十四年六月,薨,年六十。手书遗奏,上为之垂涕,赠少师,文靖。

(选自《宋史·梁克家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B. 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C. 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D. 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廷试,我国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

B. 陛辞,我国封建时代朝官离开朝廷,上殿向君王告别称为陛辞。

C. 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门下设户部'礼部等六部。

D. 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克家聪慧过人,很有主见。他小时候书看—遍就能背诵,考了廷试第—名;不盲目从大家的意见,认为不衡量自己兵力而贸然进攻金朝,终会后悔。

B. 梁克家忠于升上,公正无私。在任给事中的三年中,坚持上奏没有隐瞒;独自掌握政权时,即使是亲近外戚的权贵也没有一点照顾。

C. 梁克家敢于劝谏,受人敬佩。当皇上问到政治如何收敛的题目时,梁克家劝皇上不要追求奇功;汤邦彦被贬后,人们更佩服梁克家为国家谋划的忠诚。

D. 梁克家政绩卓著,深得皇恩。梁克家任福州知州时,政治卓著,由此得到皇上赐给的府第;生病时皇上随时慰问没有间断,逝世后,皇上为他流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

(2)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

 

1.B 2.C 3.D 4.(1)尧把没有得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已经得到舜,本来应该很快乐。 (2)张说恼怒士夫不附和自己,阴谋诬陷他们,梁克家全力调解保护。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这段话是写梁克家劝谏的内容以及皇上的反应;“欲用”的主语是“陛下”,故应把“陛下”放在后面,排除AC两项;再分析固定句式“以……为……”,从句中来看,应是“以空言为惩”,排除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中书省门下设户部'礼部等六部”有误,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梁克家任福州知州时,政治卓著,由此得到皇上赐给的府第”分析有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十三年,命以内祠兼侍读,赐第”,可见并不是“任福州知州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城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城可燃冰试开釆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陡对海城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发出贺电,贺电指出,这是在掌握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关键枝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历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可燃冰又称气冰、固体瓦斯,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潜在替代能源。主要蕴藏于陆地永久冻土带和海底,全球海洋总面积90%的区城具备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随着传统油气资源的枯竭,人类急需寻找新的可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天然气水合物是石油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合形成的一种固态结品物质,多呈白色或浅灰色,外观像冰且点火即可燃烧。

据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蕴藏的天然气资源总量约为21000万亿方,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相继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和勘查,其中加拿大在陆地永久冻土区、日本在海城进行了试开采。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将使用深水半潜式平台,通过降压进行开采,首先,平台从动员位置自航至作业井位,然后进行钻探、按装实验设备、降压试气等一系列试采作业程序,直至点火试采成功。

据测算,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约为700亿吨油当量,与全国陆海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总和大致相当。海城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的实施,将提升我国天然气水合物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抢占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发先机,加速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摘自《第一财经》2017年05月22日)

材料二:

据《俄罗斯报》网站5月18日报道,根据中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消息,中国石油专家在全球首次从南海海底开釆出“可燃冰”。这种天然气水合物本身不是“革命性的”,其丰富的储量遍布全球。但迄今为止没人下决心开采它。原因很多,包括技术和经济因素。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副长李金发表示,能够成功实现这种有益矿物质开采的事实证明,在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方面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在开采“可燃冰”上占据了领先位置。它将会是继美国引领“页岩气革命”之后的,由中国引领的“天然气水合物革命”将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毫无疑问,如果中国确能成功实现工业开采“可燃冰”,那么北京在同美国争夺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战役中又多了一张非常重要的王牌,因此中国官员的喜悦之情定全可以现解。

根据塔斯社消息,中国专家是从水深超过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水下井位于香港东南方向285公里处。据悉,1立方米的该物质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加100升天然气的汽车能够行驶300公里。如果汽车能够加入“可燃冰”,那么理论上100升“可燃冰”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不过,目前这只是未来的计划。未来会有多远?无疑,中国不会将该计划束之高阁。

(摘自《参考消息》2017年05月20日)

材料三:

可燃冰的优点吸引了全球大国竞相研究开采手段,除了中国,美国和日本也在尝试开采可燃冰。

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12日宣布,正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机构合作,于5月在墨西哥湾深水区开展可燃冰开采研究,11日已经开始了一次钻探。

美国十分重视可燃本研究,2000年曾通过《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采法案》。此后美国能源部多次拨款支持可燃水研究。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9月,宣布投入380万美元支持6个新的可燃冰研究项目。开展本次钻探的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就是受支持的项目方之一。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4日宣布,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成功从日本近海海底埋藏的可燃冰中提取出甲烷。此次试验开采海域位于爱知县和三重县附近的太平洋近海,估计该海域拥有的可燃冰估量达1.1万亿立方米,约是日本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0倍。

这是日本第二次开采可燃冰。2013年,日本尝试过开采海底可燃冰并提取了甲烷,但由于海底砂流入开采井,试验仅6天就被迫中断。本次试验持续12天后也因出砂问题中断,未能完成原计划连续三四周稳定生产的目标,12天产气量只有3.5万立方米。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05月21日)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可燃冰开采的问题,对当前正在开采可燃冰的行为,持以期望和鼓励的态度。

B. 材料一侧重描述了可燃冰开采的发展史、规模、前景等,还阐述了目前试采所产生的效果和意义。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开采可燃冰的国际竞争状况,表明开采可燃冰的行动涉及中国能源战略。

D. 三则材料都谈论了世界可燃冰的储貴和应用,然而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以第一则材料最为详细深入。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二则材料均来源于国内的报纸,都及时捕捉到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叙述了新闻的背景。

B.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可燃冰开采的难度这一问题,相比较而言第三则材料更能反映开采难度之大。

C. 因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所以各自报道倒電点也不同,比如《参考消息》比《第一财经》更具国际视野。

D. 三则材料为了突出新闻的客观性,都使用了政府报告、专业术语和具体数据,以做到事实确凿。

E. 三则材料都没有关于可燃冰研究方面的报道,而宽在阐述开采可燃冰的紧迫性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3.中国成功开采可燃冰,将有着怎样的国际影响?请综合以上二则材料进行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四个五角粽

肖复兴

母亲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每年端午节的粽子,不再亲自动手包了,都是孩子们到外面买五芳斋的粽子吃。母亲包的粽子,可比五芳斋的要好吃得多,不仅是里面的糯米和五花肉好吃,就是外表的五个尖尖的角翘翘的,也好看。儿子吃完了五芳斋的粽子,常常这样对母亲说。

去年端午节前,母亲忽然兴起,让儿子按照她的要求,买来江米、五花肉和粽叶,要亮亮手艺了。儿子明白母亲的心思,老人是特意包给唯一的孙子吃的。孙子去年暑假去美国留学,读研究生。一年没有回家了,奶奶想孙子,平常不说,做儿子的心里明镜似的。而且,以往孙子最喜欢吃奶奶包的肉粽。

儿子买回来东西,摊在母亲的门前,笑着说:“您给您孙子包好了粽子,得等一个来月呢。”母亲笑眯眯说:“包好了,冻在冰箱里,等孙子回来吃,照样新鲜好吃。”您这是想孙子心切呢!儿子心里说,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看着母亲把五花肉煨好,把江米泡好,把粽叶一片片挑好,用剪刀沿尖剪齐,也泡在清水里,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还没包,光看颜色就那样好看。

母亲要等待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才会上手包粽子。这是老人多年的老规矩,说是时令的食品就得讲究时令,这时候包的粽子米才糯,肉才香,粽子才有粽子味儿。以前,母亲在包粽子前念叨这套经时,儿子总笑。只有孙子支持奶奶,说老规矩就是民俗,能够成为民俗的东西,就得信。

去年的端午节前夕,母亲一个人坐在灯下包粽子,不让人插手。儿子看得出来,母亲很享受包粽子的这个过程,像一个戏迷自己在静静的角落里神情专注地唱念做打,一丝不苟,自得其乐。而且,她是把对孙子的感情和思念,一起包进了粽子里面。只是,母亲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她的动作显得迟缓多了。一盆粽子包好了,她从那一盆粽子里挑了四个粽子,放进冰箱里。母亲说,多了也吃不了,四个,图个四平八稳!儿子看明白了,那四个五角粽,个头儿一般齐,是包得最漂亮的。

盼了一年的孙子回来了,从美国给奶奶带来了好多礼物,其中包括奶奶最爱吃的黑巧克力。奶奶那一宿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从冰箱里拿出那四个五角粽,解完冻之后,坐上一锅水,把粽子熥在锅里的笼屉上,等孙子一醒就端上桌,作为迎接孙子的第一顿早餐。

孙子一觉睡到快中午才醒,别人都上班去了,家里只有奶奶。奶奶端来粽子,孙子笑着说:“起晚了,起晚了,我和同学都约好了,要迟到了,奶奶,我得先走了。”奶奶端着粽子,望着孙子风风火火的背影大声说:“是你爱吃的粽子,你就回来吃吧,别忘了。”孙子大声回答:“行,您放在那儿吧,我回来吃。”

都是大学同学,一年没有见面了,聚会一直闹腾到半夜,孙子回到家里,累得倒头就睡,早把奶奶的粽子忘在脑后。问题是,这一天晚上忘了情有可原,却几乎是孙子天天有聚会,不是大学同学就是中学同学,还有从美国一起回来的研究生同学从外地到北京来玩。孙子几乎是脚不沾地,风吹着的云彩一样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一直到暑假结束,孙子回美国读书去了,那四个五角粽还放在冰箱里。儿子发现粽子已经有些变馊,悄悄拿出来,扔进了垃圾箱。

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老人却已经病逝了。

(选自《北京晚报》)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起笔交代母亲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第五段再次写到母亲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前后呼应,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B. 母亲虽身体状况不佳,但仍为在美国留学回来的孙子包他最喜欢吃的粽子,可孙子却一直没吃,老人对此非常不满。

C. 母亲最后一次包粽子,不让人插手且一丝不苟,自得其乐,像戏迷一样神情专注地享受包粽子的过程,只是动作迟缓了。

D. 孙子尽管对奶奶也非常疼爱,但因长期在美国留学,沾染了些不良习惯,回国后不是天天睡懒觉就是与同学们聚会喝酒。

2.作品第三段细致描绘母亲包粽子的准备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为什么以“四个五角粽”为题?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哲学的作用

哲学能够锻炼理论思维。由于哲学包含真、善、美几方面内容,因此理论思维也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求真能培养科学精神,求善能提高道德水平,求美能造就艺术素养,融汇三者,贯通一切,就能升华为“境界”。因此,有人认为哲学就是境界学。境界是人的总体文化素质,是对待世界人生的总态度。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可以说是对人生的反思。概言之,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是哲学的主要功用。

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是用。这是满足物质需求的用。还有另一种用,即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用。这类用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两种用互不替代。哲学作为精神产品,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应该能满足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在物质需要基本满足之后,这就是最大的需要,也是哲学最大的用。

在市场经济兴起的初期,人们刚从贫困中出来,更多地追求物欲的满足,在这时候跟他谈哲学,不太容易引起他的兴趣。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们不再迷恋金钱,而是更愿意细心冷静地寻找自己的适当位置,更有愿望认真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实际能力,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本领,为社会做尽可能大的贡献。这时,哲学的用处开始彰显。

哲学,“无用之用,是谓大用”。庄子讥笑惠施不善“用大”,王充对于摧残“大材”感到愤慨,杜甫伤感于“古来材大难为用”。社会发展了,哲学的用处就大了,所有具备远见卓识的人都会看到哲学的大用。哲学的用处是存在的,由于此用是隐形的、模糊的、长效的,鼠目寸光的、急功近利的人是难以看到的。

孔子周游到卫国,看到人口很多,很赞叹。弟子问:“人口多了,当政者应该做什么呢?”孔子说:“富之”,让他们富起来,首先要满足他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弟子又问:“富以后,还要做什么呢?”孔子说:“教之”,对他们进行教育。教什么没说,根据孔子思想可以推想,教的是礼乐文化,道德情操。

秦朝统一天下以后,没有使人民富起来,很快就被人民所抛弃。汉朝文帝时代使人民富起来,得到人民的拥护。富了,就容易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富者更富,富者骄暴,伤害人民。贫者更贫,无法维持起码的生活,被逼走上造反之路。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这就需要文化教育。正如孟子所说“富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富以后缺乏文化教育,人性变坏,像禽兽一样。

孔子“富而后教”思想深刻反映了人性的特点,与马克思主义相一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要吃饭、穿衣,然后才能进行宗教活动和哲学研究。哲学是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看似没用,却是社会和谐文明的基础。没有它,人类社会就会停留在野蛮状态。哲学看似无用,实有大用。健康和智慧都是千金难买的,只有蠢人才以为无用。

(节选自周桂钿《哲学有什么用》,《光明日报》2017年05月22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哲学能够锻炼人的理论思维;哲学的内容包含真、善、美这几方面,所以理论思维也蕴涵有真、善、美的内容。

B. 哲学被公认是境界学,其依据是哲学能够将求真、求善和求美三者融汇贯通而升华为“境界”。

C. 按照“境界是人的总体文化素质,是对待世界人生的总态度”的说法,可把哲学看成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 哲学和文学、艺术、宗教均属于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用,哲学作为精神产品应该能满足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们的需要除了精神需求的用,还有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后者属于满足物质需求的用。

B. 人们在市场经济兴起初期还未变富裕,滑处在更多地追求物欲满足的阶段,对哲学不太感兴趣。

C. 到了不再迷恋金钱的阶段,人们会更期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实际能力,哲学的用处开始彰显。

D. 富有远见卓识之人能够看到哲学的大用,而目光短浅之人则很难看到,也就没有精神方面的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笑惠施不善“用大”,王充论述摧残“大材”,杜甫说“古来材大难为用”,文章举这三个例子,论证了哲学有大用。

B. 孔子周游到卫国,孔子的弟子问孔子,让百姓富了后还要做什么,孔子回答说教他们礼乐文化、道德情操。

C. 跟统一天下后的秦朝不同,汉朝在文帝时代使人民富了起来;富后若出现贫富两极分化而贫者无法生活时,社会仍然难以安定。

D. 孟子的“富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说明了人们在富裕后加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跟孔子的“富而后教”有相通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近日,新密市一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导致宝马车倒车镜损坏,车身多处划伤。肇事后,该学生留下一封道歉信,然后用道歉信包着身上全部的311元现金,粘在宝马车左前门的把手内侧。第二天,车主薛战民发现了道歉信和钱,被感动。他报了警,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这位名叫陈奕帆的学生,将钱还给对方并决定资助其读书。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