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 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C. 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D. 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2.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3.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1.C 2.①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②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的,以幸福的情节开头,以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3.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 【解析】 1.试题分析:“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无中生有。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的能力。赏析语句的作用可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这句话中“笑”指“我”为考上北京大学而开心,“哭”指的是以后将与母亲分别,不能再侍奉母亲,同时母亲也为舍不得“我”的离去而哭。从结构上分析,是为了引出下文的相关描写;开头是幸福的情节,结尾是忏悔的心理,此句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忠厚、老实”的性格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公众对现代诗的认知,一般停留在朦胧诗到海子阶段,越往后越觉得“困惑”。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无论是对西洋诗人的文本引进,还是本土日常诗性的挖掘,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反映在诗歌接受上,便出现了“现代诗比古诗更难进入”的不满与控诉,“懂”与“不懂”的老生常谈再次被提出来。对现代诗的阅读与接受,除了诗歌观念、审美趣味、教学方法等众多因素牵扯外,我以为被忽略的下述三点,应引起充分的反思。

其一,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按照布罗茨基的说法,进入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意味着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有人会说: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辞格,可是并不灵验呀。这里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诗歌。况且新诗经过近百年实践,发展积累起许多新元素,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这些“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的。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即便你掌握再多,也很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基本常识处于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可想而知。所以,进入现代诗,要从叩响“特殊知识”的门环开始。

其二,现代诗与文言诗是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很多人把现代诗与古诗作为一个“共同体”看待,但大量实践证明,现代诗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已然与旧体诗产生巨大差异,若死死抱住旧体诗与现代诗这一“共同体”,在传统审美惯性与惰性的驱使下,把古诗那一套评价鉴赏体系移用到现代诗身上(好一点的略加变通),就必然出现某种方凿圆枘;而且愈是固执地执行“古今通用”标准,阻抗愈大。“古今一体”的审美绿道通行,在某些时候(比如遇到早期白话诗)勉强还能凑合,但如果遇到稍微“怪”一点的现代诗,比如遇到某些超现实文本,势必捉襟见肘。如若遇到更怪诞的后现代诗,简直就不知所措了。

由于现代诗写作更趋于一种个人化的体验写作,讲究自我体验的微妙散发,所以有必要来一次观念疏通,清除一下误区:不是死死抓住古今诗歌的共通性,而是寻找、发现双方的差异,从差异中重新审视现代体验的瞬间、碎化、游动,从差异性入手去解读。

其三,文本细读与微观分析是有效进入途径。这就不能不提到英美新批评,尽管新批评被诟病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间各环节上不乏机杼独出。许多新批评的核心术语都成为现代诗解读的利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方法针对现代诗内部的架构更是十分有效。一个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意象选择、搭配及隐显,上下文关联及言外之意……都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分层扫描”之内。读者仿佛是在用放大镜和显微镜阅读诗歌的每一条纹理,那么,再深厚的漫天雾霭,还能不露出点“庐山真面目”吗?

(摘编自陈仲义《读诗就是再做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是海子之后的现代诗呈现出的诗歌格局。

B. 海子后现代诗人或引进西洋诗人的文本,或挖掘本土日常诗性,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

C. 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这些“特殊知识”包括文学常识、传统修辞学以及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

D. 认为现代诗和旧体诗是“共同体”,按照传统审美习惯,把古诗的评价鉴赏体系迁移到现代诗身上是解读现代诗的误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取得的重大突破、诗歌写作资源的复杂多样,让人们对现代诗感到越来越“困惑”,甚至抱怨、指责现代诗比古诗更难理解。

B. 布罗茨基认为要理解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说明现代诗具有特异的质地并需要与之相适配的方法论。

C. 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关系密切,所以解读现代诗时要将书本上的修辞格转化为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

D. 英美的新批评虽然被批评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各环节上却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许多新批评的核心术语被视为解读现代诗的利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诗经过近百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新元素,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已与旧体诗大相径庭,因此,解读现代诗的方法也需与时俱进。

B. 采用“古今一体”的审美标准解读现代诗,在某些超现实文本面前将难于应付,在怪诞的后现代诗面前更是不得其门而入,可见“古今通用”的标准是行不通的。

C. 解读现代诗时,可以从现代诗与古体诗的差异中重新审视现代体验的瞬间、碎化、游动,而细读和微观分析是解读现代诗内部的架构的基本前提。

D. 细读与微观分析可“分层扫描”现代诗中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上下文关联及言外之意等等,这会让读者面对现代诗时多少读懂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只是我,尽管我人单力薄,无法做到每件事情,然而我仍然可以做点事情。就因为我不能做到每件事情,我不会拒绝去做我能够做到的那一点事情。

认真阅读、理解文字,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从下列《史记》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语言表达准确。(不少于150字)

孔子     刘邦      李广     项羽      陈涉

 

查看答案

选择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九州春色  民安国泰  莺歌燕舞  春暖风和

人寿年丰  虎跃龙腾  四海征程  花香鸟语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①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1)  (2)  (3)  (4)  (5)  (6)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