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闺思(其一)

张仲素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注】

【注】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1)两首诗通过对秋虫的鸣叫的描写分别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两首诗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何相同点请结合诗句任意选取两点简要分析。

 

(1)《秋夜曲》:用秋虫的彻夜鸣叫点明秋天的到来,以此引发思妇对戍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之情。《秋闺思(其一)》:写思妇从梦中惊醒后彻夜难眠,秋虫的鸣叫让她泪湿衣襟,突出了思妇的哀伤和对丈夫的思念。(2)①都通过描写秋夜的漫长来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独守空闺,深夜不眠的孤寂形象。《秋夜曲》通过描写漏水的“丁丁”、轻云的“漫漫”和秋虫的“通夕响”等表现了秋夜的漫长;《秋闺思(其一)》通过描写透过碧窗的“斜月”“寒螀”的叫声等表现了秋夜的漫长。②都寓情于景。两首诗都把抒情女主人公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隐含在描写的景物之中。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这是一道比较型试题,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如通过第一首诗歌中的“秋逼”“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可知,体现了思妇对戍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通过第二首诗歌中的“愁听”“泪湿衣”“梦里”“金微”可知,体现了思妇泪湿衣襟,表达了对戍边丈夫的思念。(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人物形象。由第1题的题干可知,这两首诗歌描写的都是思妇,都表现了秋夜里思妇对戍边丈夫的思念之情。具体赏析时,要结合诗句选取两点进行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1)诗歌的一、二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中的”“两个字。

(3)下列各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A.“青枫浦上暗用《楚辞·招魂》中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暗含离别之意。

B.“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洒满的意思。

C.“鱼龙潜跃水成文中的为通假字波纹的意思。

D.“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出自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诗歌前八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两句。

(3)前人认为这首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增删个别字词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形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查看答案

请运用拟人和衬托等手法以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为开头续写一段文字。要求赋予某种性格、气质表达一个中心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张若虚在唐开元初与贺知章、张九龄、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C.《春江花月夜》一诗中青枫浦上不胜愁一句化用了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送美人兮南浦几句诗。

D.《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