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涛声
陆原
①在眼前摇曳的一望无际的绿色,是棉田的青春,婀娜娇媚,朝气勃发。饱满的激情在田野上张扬,这是江南浓烈的春之景!
②然而,这里不是烟雨迷蒙的江南,而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七月的阳光,在没有白云的过滤下,恣意而为,热浪汹涌,极尽夏日的威力,仿佛要证明它的无穷能量。
③在太阳底下,无形的光线有如万千枚银针一齐刺在身上,焦灼的疼痛感从皮肤底下冒出来,使我极想躲到树荫下,以逃避阳光的暴晒。都说新疆夏季的阳光火辣辣 的,紫外线特别强,这次我真的领教了。难怪我看到台州援建第一师阿拉尔市指挥长蔡文富和副指挥长林杰,都是满脸紫黑。来援疆前,他们是江南典型的白嫩脸 色,没想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脸竟晒得这么黑,可见他们没少在援疆工地和援建的农业园区上跑。
④我站在棉田里,站在火烈烈的太阳下,心想,任何一种植物都经不起这样烈日的烤灼?
⑤但眼前绿色的棉花在无声地回答着它们的可能。嫩绿的棉秆,挺拔纵横向上伸展,连枝秆上毛茸茸的细管也笔挺不萎。一片片硕大的碧绿棉叶如掌托举,万千片棉 叶便像万千只奋举的手掌,让人感受到它们奋发的劲力、不屈的争取精神。这不禁使我心生感慨:棉花也是大自然里的一种生命,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
⑥辽阔的棉田,有红花和嫩黄色的花在绿叶下探头探脑,也有的在枝头上迎风摇动,给棉田带来无限诗意。
⑦经八团连队职工介绍,我才知道棉田里那些粉红、大红、紫红色的花,都是从嫩黄色的花朵蜕变而成。清纯的黄花无所顾忌地开放,如天真烂漫的孩童,惹人喜爱。当黄花经风经雨后,便成为娇艳的粉红色,展开的花瓣聚合而起,如青春少女,显得羞羞答答,仿佛知道世间荣辱美丑。粉红色的花朵逐渐变成大红色,然后再 变成深红色,于是凋谢于天地。棉花朵的色变,有如枫叶,待到叶红如丹,美丽的辉煌便是生命的顶峰。这像人生,大红大紫后,便走向沉寂,走向消亡。
⑧虽然,棉花朵的生命凋谢了,但它孕育了新的生命。每一朵深红色的花朵都留下了一颗绿色的棉铃,棉铃在时光里生长万千根银丝,这是棉花朵美丽的希望。
⑨风过处,棉田绿浪起伏。连队职工兴奋地介绍说:“再过十多天,整个棉田便会黄花盖顶,今年棉花丰收,已没有悬念了!”在兴奋之余,可他们又担忧今年的棉花价格继续走低。
⑩但在台州市援疆副指挥长王若嘉的眼里,看到团场棉花丰收的前景,没有担忧,只有喜悦。他不仅是为兵团职工能有棉花好收成而高兴,更是为台州产业援疆的正确决策而高兴。
⑾台州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林杰,是我的老乡和朋友,每一次我从老家给他打电话,他都忙着。我想象不出援疆工作有这么忙?这一次我到阿拉尔,才见证了他的忙碌。我在新疆的这些天,他想坐下来陪我聊聊天的时间都没有。
⑿前几天,林杰的妻子利用女儿的暑假,俩人不远万里,兴致勃勃来新疆探亲。她们满怀希望林杰陪她俩在新疆玩一玩,但她们想不到计划一个月的探亲假,只用了六天,便让林杰给画上了句号。
⒀林杰跟我说,援疆指挥部工作太忙,实在没时间陪她们,不如让她们早点回去。
⒁可以想象,在机场送别的那一刻,林杰一家三口人的心情是何等的复杂,有愧疚、有无奈、有酸楚,也有强颜欢笑的理解。
⒂站在棉田里听他无意地聊起这段事儿,我仿佛听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传来的涛声。这被谓为死亡之海的中国最大沙漠,难忘丝路上清脆的驼铃、黄昏里宁静的梵音、不同种族人们的悠扬歌唱,难忘沙漠变成桑田的美丽现实。
⒃像林杰一样,许多援疆干部都把援疆情谊置于亲情之上。这是因为他们自觉地把援疆工作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重大的工作职责,他们把援疆的一汪情感浇灌在苍茫的西部边陲上,要让这里的沙漠变成绿洲,再让绿洲成为宜居的富民之地,要让新疆成为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的新疆。
⒄我聆听着沙漠阵阵涛声,这涛声,是沙漠对绿洲的向往?是沙漠对繁荣城市的向往?是沙漠渴望深埋的矿藏早日服务于建设的向往?
⒅我相信沙漠也是有自尊、自强和奉献精神的,它们不愿意这么白白荒芜偌大的国土,它们也希望自己能为新疆美丽着、能让新疆骄傲着。
⒆我想,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呼唤,会成为现实的。被全国人民浓浓爱着和深深爱着祖国的新疆,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光明日报》2015.10.9)
1.简析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赏析⑤段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3.文中为什么要写林杰的妻子、女儿?
4.题目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涛声”,“涛声”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选自《南史》,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忧去官 忧:担心
B. 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 勒:勒令
C. 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 见:被
D. 疾卒于师 卒:最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 以我应他人
B. 然保己廉慎 怅然心中烦
C. 为吏民所悦 慎勿为妇死
D. 去城数十里乃反 作计乃尔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他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表面答应与李乌奴共事,暗中却另有他谋,最终独骑逃回。
B. 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C. 杨公则对百姓轻刑罚薄赋税,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D. 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
⑵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
B. 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C. 颈联以山雨降至时飞鸟、绿芜、秦苑、鸣蝉、黄叶、汉宫等眼前实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D. 尾联对行人的嘱托,是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眼前东流的渭水,顺其自然。
E. 全诗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2.本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诗人赫巴德对友情的认识我特别赞同,但是①______________。友情至少有一半被有所求败坏,即便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等等。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所以③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客人慨叹即便英雄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更何况我渔樵之辈和与鱼鹿为伍之辈!借此来表达对生命的无限感慨。
(2)《氓》中诗人运用比兴艺术手法,用淇水也有堤岸,洼地也有边际说明为人要有限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 中描写加高帽子和加长佩带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应该明白,__①__当前在我们的国有企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__②__有诸多方面的原因,__③__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还没有消除。__④__,要尽快使国有企业解脱困境,__⑤__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__⑥__能实现。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尽管 | 既然 | 那么 | 所以 | 只有 | / |
B | 如果 | 虽然 | / | 但是 | 只要 | 就 |
C | / | 虽然 | 但是 | 因此 | 只有 | 才 |
D | 虽然 | / | 那么 | 因此 | 只要 | 就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