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 佳 ①演“技”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 佳

①演“技”还是演“戏”?这个几乎不能构成问题的问题,已经困扰京剧很久了。

②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但是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转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抟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程式就像细胞之于生命、语词之于文章,是一出戏的最小构成单位。作为构成美和呈现美的艺术元素,程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高度提炼概括,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就像书法线条可以脱离字意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一样,不依赖于剧情和人物,我们也一样可以欣赏水袖的曼妙、唱腔的婉转和武功的惊心动魄。“技”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要求,并与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③在“戏”中建构起的“技”的确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技”,最初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戏”而被创造出来的,它的不断打磨也是为了让“戏”更精彩,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

④能否正确认识“戏”与“技”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京剧传承与新剧目创作的质量。在流派创始人相继离去、流派意识却空前强化的后流派时期,究竟应该如何继承流派?是满足于模仿那些被大师们使用过的程式技巧,还是那一种使大师能够成为大师的流派精神?“不似之似似之”,观众所希望看到的“高水平传承”,不是要求现在的演员简单机械地重复前辈大师的一举一动,而是要像他们那样在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进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

⑤由于文人与艺人、理论家与演员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微妙关系,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长期存在着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不相同的话语系统,给演“技”还是演“戏”等很多基本问题的阐释带来难度,往往大家明明是一个心气儿,说出来的话却迥然不同。其实我们只要从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出发,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相信这种“戏”与“技”的割裂状态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的提高、评论家对戏曲创作实践的重视而逐渐消除。

1.分析文中划线句子有何作用。

2.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述层次。

3.作者认为后流派时期应该如何继承流派?

 

1.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例举书法线条和京剧水袖、唱腔、武功等具体的程式元素可被独立欣赏,并进行类比,;论述程式经过提炼概括,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使论述更具体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①首先,作者提出京剧是演“技”还是演“戏”话题。接着分析戏和技的关系,③然后分析正确认识“戏”与“技”关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从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出发,消除“戏”与“技”的割裂关系的建议。 3.①刻体察剧情与人物;②顺应时代审美需求;③巧妙运用程式。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分析。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就像”,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将“书法线条可以脱离字意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一样可以欣赏水袖的曼妙、唱腔的婉转和武功的惊心动魄”,进行类比。结合后面内容“‘技’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审美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分析,论述程式虽然在是“戏”中建构起来的,但是可以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论述思路分析。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等)。论证的过程越复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结合文本第一段内容分析,作者提出京剧是演“技”还是演“戏”话题;“在‘戏’中建构起的‘技’的确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分析“戏”和“技”的关系;“能否正确认识‘戏’与‘技’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京剧传承与新剧目创作的质量”,分析正确认识“戏”与“技”关系的意义;“相信这种‘戏’与‘技’的割裂状态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的提高、评论家对戏曲创作实践的重视而逐渐消除”,从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出发,消除“戏”与“技”的割裂关系的建议。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信息筛选、分析、概括。后流派时期应该如何继承流派,内容主要集中在文本第四节,结合内容分析,“要像他们那样在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河上

汪曾祺

在乡下住了这些日子,什么都惯了。起先有些不便住,原谅说这是乡下,将就着过去,住了些时,连这些不便都觉不到了,对于乡下的爱慕则未消减一分,而且变得更固执,他不断在掘发一些更美丽的。。

清晨真好,小小的风吹进鲜嫩的叶子里,在里面休息一下,又吹了出来,拂到人脸上,那么顽皮的,要想绷起脸,那简直是不可能。

“山外青山楼外楼。”他笑了,不知是为了这声音,还是因为这声音所唱出的歌,还是低着头也照样用假嗓子接唱下句:“情郎哥哥住在村后头。

“早啊,少爷。昨晚上在秧池里又弄到两尾鲫鱼,过会儿跟你送来吧?”

“今儿我上城去一趟,你养在水缸里吧,晚上我自己来拿,你要点什么我给带来,怎么样,还是酒我知道!”

“不敢领,不敢领,谢谢了。

他回头看看,老头子笑着转了河湾,还拾起一块石头往河里一丢,又嘬起嘴吹起嘹亮的哨子,逗那歇在柳梢上逞能的画眉。

要不是医生说我神经衰弱我怎么会来这里疗养呢,这一住真不知到什么时候才回去,我现在才知道乡下人为什么那么看重他们的家。可是他们还一直叫我城里人!

“蛇,蛇,蛇,一条大土谷蛇!”

他猛地赫了一跳,但很快的辨出这是谁的声音,便不怕了。

“你才是蛇,蛇会变个好看的女人迷人,三儿。”

三儿不理他,跳蹦着回家去了。

迎出来的是王大妈。

“早,少爷,我们马上就要下田了。早饭这就好了,吃了跟我们一块车水去。”

“王大妈我今儿要上城去一趟呢。问你借样东西,你把那条双舞剑借给我!”

“不借,不借,船是妈的,妈是我的,我不借!”

“妈,我先下田去了。”

“下田干嘛要换身新衣裳,嗨。”

王大妈到屋后浅湾头找船,船不在了,岸上有新渍的水。

转过村头,三儿一个人,把船摇在河中央,自由自在一身轻。

“我要到越娃沟去采野蔷薇去,不等到船上装不下时不回来!”

“三儿,再不划回来妈要生气了。’

岸上人互相笑笑。

他一直由岸上赶着,赶到快到越娃沟,才找个地方跳上了船。河滩上的绿草长得齐齐的,野花的香气飘过来飘过去,脚踏下去惊起的几只蚂炸,格格地飞了,露出绿翅里红的颜色

三儿,你说我这回上城干什么,我几乎有点厌恶城里,既然?”

“我哪知道?”

“你知道。”

“你,哼,你是去看有没有信,那个人的!”

“谁的?”

“谁!谁!谁!那个挂在你桌子前面的那个大照片的人的!”

“随你说罢!”

三儿看见他平板的脸像腌过一般,忍不住笑了。

两岸的柳树交拱着,在稀疏的地方漏出蓝天,都一桨一桨落到船后去了。城楼的影子展开了,青色。平凡又微丑的。

“三儿,到我家,我搯许多花给你。现在能开的花我家的园里都有。”

“我不要,你家那条大黄狗也看不起乡下人。我不去。小姐们会说我要是换上旗袍多好,我不愿而且你家里知道你成天跟我们乡下女孩儿玩,一定要骂你,他们会马上要你搬回去。啊,到码头了,你到前面去插上船椿。我的脸红不红?”

“不,不要插上船樁,划回去,我不要回家了。”

“唔?”

“你等等,我跳上去买一点吃的来。

“唔?”

码头上有各色的颜面与计谋,有各种声音与手势,城里的阴沟汇集起来,成了不小的数股流入河里。一会儿是屠宰户的灰红色,一会是染布坊的紫色,还有许多夹杂物,这么源远深长的流着使其出口处不断堆积起白色的泡沫。三儿看着想这些污水会渐渐带到乡下去的,是的会带去……

“这是甜瓜,这不是你喜欢的牛角酥么,你驶船,我替你剥去瓜子,剥了瓜皮。三儿,你看月亮已经上来。浮萍上有萤火虫在住家了。”

“三儿,我将永远不回城里。”

“永远住在乡下,妈会煮了新剥的茆豆等我们,还有茄子,还有虾,还有豆油炒鸡蛋哈哈。”

拴上船,三儿奔向妈的怀里。

“李老爹来过一趟,送来两条鲫鱼,我给你们清炖了。”

“哦,酒忘了了!”

(选自《中央日报·文艺》1941年7月第71期,有删改)

1.小说中的城里少爷对乡下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2.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艺术特色。

3.城乡对照是汪曾祺小说的叙事模式,请概括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河上”为题的作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4)蜂房水涡,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困于心,________衡于虑,而后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同心之言,________。(《周易•系辞上传》)

(8)________,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句:"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结合诗歌的颔联与颈联,概括作者“恋吾庐”的两点原因。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流露出哪些情感。

3.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②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

③后刺史杨雍即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

④及帝,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时,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卓斥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有删改)

注①句(gōu)就:羌别种也。②蹇硕:人名。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或劝勋可因此报              隙:怨仇

B. 后刺史杨雍即表勋汉阳太守    领:领导

C. 贤所以报国也                简:推举

D. 而欲人之口乎                杜:封堵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 “表”是我国封建时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公文文体,可叙事可议论,且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C. “皇太子”也称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的嫡长子,通常也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D. “崩”和“薨”“卒”“不禄”等常用来委婉地表达“人死”的意思,但古代只有帝王的死才能用“崩”。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

(2)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

4.根据文章第③段,概括盖勋“甚见亲信”的原因。(不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面对徐悲鸿的邀请,齐白石辞谢道:“谢谢您的厚爱,我只不过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子,您的不情之请,恕难从命。”

B. 进入2017年以来,公司的效益连续下滑。在危急关头,他不计个人得失,主动俯就财务总监一职,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

C. 临近期末考试,本来想安安静静地复习,家里却不断有人来叨扰,复习效率极低,实在令人心烦。

D. 我翻开筹委会赠阅的《百家论坛活动指南》,看到许多名家都来出席,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让我受宠若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