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古代儒家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很多深刻的论述,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古代儒家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很多深刻的论述,孟子便对道德情感,尤其是恻隐之心做了细致的阐述。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同情,这种同情并非为了结交孩子父母,也不是为了邀誉于乡党朋友。由此看来,恻隐之心是纯然的善,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

这意味着,儒家学者不会同意卢梭的认为同情心源自爱的观点。按儒家的观点,恻隐与自爱截然不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或源流的关系。恻隐固然也需要对自身感受的关切,因为恻隐之心是经由的痛苦而感知他人的痛苦,但用自爱却无法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一定要从自己推及他人,同情他人的痛苦,更无法解释那种自我奉献的意愿和行为。

那么,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概括地讲,可以这么说,但还需要做些具体分析。完整意义上的道德包括三种现象—一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知识。对道德心理而言,恻隐之心无疑是其原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推动着其扩展和深化;对道德行为而言,恻隐只是一种最初的动力,且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动力;对于道德知识来说,恻隐则是形成它们的最原始也最微弱的动力,必须经过理性的中介才能起作用。恻隐之心是道德最初的涓涓细流,虽不汹涌澎湃,但却源源不断。人类历史上虽不乏以所谓“原则”“主义”扼制甚至消灭恻隐之心的企图,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在一个基本的底饯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恻隐之心绝对无误。“原则”“主义”可能会出错,会忘记生命的根本,而恻隐之心对待生命的基本状态却不会出错,它是人类道德乃至全部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这一防线也守不住,如果人类连起码的恻隐之心也丧失殆尽,那就很难想象人类会成为什么样子。当然,从另一方西看,作为源头,恻隐之心还有必要发展,它不能满足和停留于自身。它最主要的发展当然是和理性结合,使单鈍个人主观的恻隐之心转向普遍客观的道德理性,使人治转向法治。

在当今的社会,理性规则、道德义务都是必要的,但规则和义务并不是道德的全部,道德并不仅仅是规则和义务的普遍履行,我们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厚同情。它会让规则与义务不至于硬化干枯,会提醒我们道德与生命的深刻联系。道德也会与时俱进,只要人类还有恻隐之心,我们就可以对它的变化基本放心。 

(摘编自何怀宏《道德情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恻隐之心让我们同情他人的苦难并做出超越功利、舍己为人的道德行为

B. 儒家认为恻隐与自爱不同,两者虽都关注自身感受,但它们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C. 侧隐对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知识的推动作用呈逐渐减弱的趋势。

D. 恻隐是人类抵御不道德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守住它就守住了人之为人的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证明恻隐是纯粹的善,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

B. 阐述道德这一概念,是讨论“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这一问题的重要前提。

C. 恻隐之心绝对无误是基于它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而言的,否则就不一定能成立。

D. 文章主要按照提出论題、辨析概念、分析作用意义这一基本逻辑对恻隐之心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恻隐会推己及人,同情他人的痛苫,因此从人类生存的角度看,侧隐比自爱更重要。

B. 仅有恻隐之心是不够的,如果它不能朝向道德理性发展,其意义就会打折扣。

C. 如果社会的治理者只是从恻隐之心出发施政,那么这种治理方式只能算是人治。

D. 只有保持恻隐之心,道德规范才会具有人性的温度,道德的演化才不会违背人性。

 

1.C 2.A 3.A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说法绝对,从原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看恻隐之心并不一定能让人产生舍己为人的道德行为;B项,张冠李戴,这不是儒家的观点,而是作者依据儒家观点提出来的看法;D项,“恻隐是人类抵御不道德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理解错误,原文的意思是说恻隐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类情感,失去了恻隐就等于丧失了基本的人性。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A项,结合文本内容“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同情,这种同情并非为了结交孩子父母”分析,孟子举例是为了证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无中生有,“恻隐比自爱更重要”不当。第二段比较了恻隐与自爱,但并未指出哪一个更重要,从文中也推断不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图书馆组织了一次以“家风建设”为背景的“家庭文娱活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占据现代家庭文娱活动前几位的关键词,家长栏是:聚餐,健身,打麻将,追剧。孩子栏是:兴趣班,手游,网络小说。而在调查中“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文娱活动”这一栏,占据前几位的是:郊游、运动、读书、看展览、听音乐会。

对这份调查结果你有怎样的认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全国妇联发布的调查报告中的一组数据,请仔细阅读.并概括出结论。不超过60字。

影响父母生育二孩意愿的因素中选择“很重要的"比例

孩子入园、入学、升学的情况

83.7%

婴儿用品的质量

82.5%

生活地区环境状况

78.3%

孩子看病就医的便利程度

78.2%

母亲的精力

73.9%

家庭的经济状况

72.8%

孩子上幼儿园前有人帮助照料

67.2%

独生子女太孤单

59%

与祖辈观念一致程度

40.6%

祖辈经济支持

26.6%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18字。

产品说明书的出现是商品生产的一大进步。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许多商品的使用方法已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常识。_________,就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如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可见说明书是不可或缺的。________ ,否则,文字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使消费者乃至生产者付出沉重的代价。除了文字错误以外,产品说明书还存在诸如专业术语艰涩难懂、产品说明与实际不符等各种问题。现在关注产品质量问题的人越来越多,________ ,许多人甚至不看说明书或者不按说明书来使用产品,这意味着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说明书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新闻发言人说,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B. 赵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说:“在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不吝赐教。”

C. 兴汉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活动,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D.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6年食品调查结果显示,许多速食面含有食用色素、防腐剂等物质对人体有导致消化不良、 智力发育迟缓的危害。

B. 能否核查出贫困资金在使用中存在的扶不准、挪用等问题,关键在于第三方监督制度的落实要到位。

C. 李保国同志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行动彰显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

D. 中国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在南海问题产生后的几十年里始终保持极大克制,从未主动挑起争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