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50字左右。 ①有人说,高中生不...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50字左右。

①有人说,高中生不仅要读文学类名著,还要读哲学、历史、科学类作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②下面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三幅插图,请结合其中一幅,叙述相关情节。

《明天》                      《阿Q正传》                      《白光》

③从“孔子、曹雪芹、鲁迅、沈从文、罗广斌、路遥、海明威”这些名字中任选一个,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向他表示你的敬意。

 

略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名著阅读能力的题目,采用微写作的形式,答题时注意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第(1)题考核对高中阶段阅读的看法,(2)题考核集合漫画叙事情节,重点在名著的情节,(3)考核名著的作者或名著中的人物,答题的前提是对名著的内容熟悉,这就要求精读考纲列出的六部名著,然后结合题干作答,三个题目要求的表达方式不同,(1)题突出论证,(2)重在叙事和描写,(3)题重在抒情。如选第(3)题,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从内容看是“表示敬意”,从形式看要求是“小诗”或“抒情文字”,注意落实,如写“曹雪芹”,注意突出其文学上的成就和其坚持不懈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芍药盈筐满市香

难忘那些美好的日子。

杂院里有位大姐在小厨房里操持晚饭,不断地吟唱着当时极为流行的 《乡恋》。我在自己的小屋里收拾东西,心想就要迁往的新楼单元,该不会再一家之音大家皆听、一家烧鱼各家皆闻吧。忽然窗外有人唤我,是住在不远的什刹海湖畔的张叔,忙迎出去。他听说我就要搬离北边杂院,往南边去住单元楼了,特来送行。他手里提了个藤筐,筐里是满满的芍药花。我见了大吃一惊:“这不是把您那屋前花池里的花儿,全剪给我了吗?”他笑:“可不是!早告诉过你,当年有人去糟害我那池芍药,手拔脚踹,还拿开水泼根!可是也怪,那宿根竟然不死,也没怎么施肥拾掇,嘿,它就猛开大花!这不,今年又这么灿烂!”我接过满筐芍药,感动得不行:“真是的,您把芍药全给了我,难道不心疼吗?”他笑:“今年的花剪了,明年开得更旺呀!”又说:“你搞文学的,你该懂得白居易那诗吧?‘离离原上草’,吟的是什么?今儿个我给你个别解吧,离草,说的就是这芍药,我给你送芍药,就是跟你来惜别呀!”我还真觉得新鲜:“白居易那诗,吟的不是野草,竟是芍药?”他笑【解析】
“可不是!芍药在几千年前,就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了,有特别栽种的,也有自然野生的,它是宿根植物,可不是‘一岁一枯荣’嘛,当然‘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繁殖起来,势不可挡。为什么说‘远芳侵古道’? 一般野草有什么芳香?只有大片的芍药才会香满古道城郭嘛!那诗怎么收尾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离草嘛,送别的时候引出诗情的植物,就是芍药嘛!”他说的时候,一直望着我的眼睛,最后问:“你这一去,还会常回这边来吗?”我别过头,望着那搁在小桌上的满筐芍药,一瞬间,觉得包括那邻里间声音气息的强制性共享,竟也难舍难分。

迁走以后,其实遇上原来邻里的机会还是不少。比如到王府井新华书店去,排队购买西方古典文学名著,就会遇到原来胡同里的邻居,他排在前头,很幸运地买到了 《欧也妮·葛朗台》,到我买时傅雷译本都售,但我买到了包括 《大卫·科波菲尔》 等五种书,也非常高兴。又一晚,去首都剧场,在前厅与张叔不而遇,我们都是去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话剧《茶馆》,演员还是原来的阵容,看完后我们在剧场外路灯下聊了一阵,都痛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人间正道。我说:“您那对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的另解,我现在越来越服膺啦。开水泼不死真善美!我现在年年春天要供满屋的芍药花!我现在住的那地方,离丰台很近,丰台又恢复芍药花的种植啦!”

我迁往的那栋楼里,住进若干富于艺术气息的家庭,我跟其中石大爷石大妈一家,有了来往。石大妈深受书香门第熏陶,对北京风俗掌故,随口道来,都令我觉得口齿噙香。说到芍药花,石大妈能背诵出不少相关的竹枝词,比如:“燕京五月好风光,芍药盈筐满市香;试解杖头分数朵,宣窑瓶插砚池旁。”“天坛游去板车牵,岳庙归来草帽偏;买得丰台红芍药,铜瓶留供小堂前。”她告诉我,以往“四月清和芍药开,千红万紫簇丰台”,更有“万顷平田芍药红”之说。每到仲春,我总是骑车去丰台找花农,从他们那里得到可插瓶的芍药,记得有一春返回时遇到潇潇春雨,虽然带了雨披,还是挨了淋,骑回我们那栋楼,先去石大妈家分她一些芍药,她忙递我干毛巾擦拭,又去沏糖姜水给我喝,我发现她家门扇旁挂着个纸剪的人形,她递我热腾腾的糖姜水,告诉我:“那是我刚剪的扫晴娘。挂上她,祈愿别老阴天下雨。”她赞我用藤筐盛芍药是雅人雅事。其实,用藤筐盛花,本是什刹海畔的张叔的做派啊!回到自己单元,一边用几个质地大小不同的花瓶花钵分插购来的芍药,一边自责:怎么就很久没有去看望张叔了呢?

那些年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各家相继安上了座机电话,那时接到的电话,多是喜讯。但是有天接到个令我悲痛的电话,是张叔家属打来的,报告我张叔仙去。我去吊唁,提去满篮的芍药花,放在他的遗照前。我没有哭,因为我知道,他晚年赶上了好日子,院里那池开水泼不死的芍药花,每年仲春繁花似锦。

后来我又搬了几次家。不管迁往何处,春四五月购来大筐芍药,分插在瓶钵之中,摆放在客厅茶几上、书房电脑旁、床头柜一侧、飘窗正中……当年的芍药开放后,会逐渐变成形态优美的干花,依然会氤出香气。今年初春,我照例向花店预订了一百枝芍药,进入仲春,花店按约将芍药送来,分插摆放那些芍药,我忆念告诉我芍药别名离草的张叔,还有也已仙去的剪出扫晴娘的石大妈……我想起许多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现在盛绽的芍药在电脑旁,以它的芳香鼓励我在键盘上敲出这篇文章。

2016年4月30日

(取材于刘心武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罄”的意思是“剩余”    B. 而遇:“期”的意思是“日期”

C. :“膺”读作yìng    D. :“氲”读作yūn

2.下列对作品中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歌。白居易的代表作品还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B. 《欧也妮•葛朗台》出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巨著《人间喜剧》。葛朗台是世界文学中最出名的吝啬鬼之一。

C.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表达了作者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愿望。

D. 老舍创作的话剧《茶馆》,叙写了老板王利发经营的茶馆由盛及衰的过程,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刚要搬离大杂院时,为不能再享受市井生活中的烟火气息而感到遗憾。

B. 听了张叔对《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别解,作者开始觉得很新鲜,后来便越来越认同。

C. 最后一段借景抒情,用盛绽的芍药抒发作者对故人及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

D. 在作者看来,芍药已融入自己的生活,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

4.分析题目“芍药盈筐满市香”的含义及作用。

5.文中两次提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各有什么作用?

6.文中写到了一些“雅人雅事”,这里“雅”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从《红楼梦》《边城》《平凡的世界》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情节再举一例。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_____________。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本诗写送别,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______,僮仆欢迎, ________。”

③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秦,________。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 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 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 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2.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B. 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

C.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D. 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

3.《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1】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1】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异复因进说曰             间:暗中

B. 惠泽                     布:陈述

C. 每所止舍                   舍:宿营

D. 隗嚣降                 畔:通“叛”,背叛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充饱                       何以汝

B. 赤眉、延岑之酷             申之孝悌之义

C. 虏兵盛新乘胜                 倚歌和之

D. 击鼓建旗而出                 惶急不知所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B. 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

C. 因分遣巡取栒邑                     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

D. 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       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我们就乘势深入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②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阻止了。

B. 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

C. 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

D. 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邑。

6.唐太宗李世民对冯异有过这样的评价:“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唐太宗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查看答案

材料三

如果我们有准确预知未来的能力,必定不会像今天这样,浸泡在广泛和普遍的焦虑中。未来是可以预知的吗?

人类历史早期对未来的预测往往与占卜、星相学、巫术等联系在一起。即使到了16世纪末,人们都还预测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只会使教会和皇室变得更强大。18世纪的大多数分析家并不认为蒸汽机的发明将彻底改变农业经济。19世纪的一些主要观察家认为,电气的前途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照亮街道。哪怕有些人曾在20世纪初预见到潜艇、飞机、电影、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但却没有人(包括凡尔纳)认为这些事物可以改变大英帝国当时的统治格局。20世纪末,很少有人预料到,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如此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到了现代,科技似乎给了我们更多自信。技术精英不断宣告着“未来已来”,从凡尔纳的海底环游到菲利普·迪克的神经漫游,无数想象中的“未来”正通过技术变成现实。从人工智能、脑科学、克隆技术、虚拟现实、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到太空旅行,我们以科技的乐观主义创造着“未来”。另一方面,生态灾难、末日想象,又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好?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们虽然多次登上月球,但并没有把人类的足迹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推进。我们本应造出会飞的汽车,但最终得到的只有140个字符的微博。不过,现在硅谷的一些人,再次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太空探索和星际旅行。

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永恒的终结》里,用数学家的思维逻辑推论,“人类往往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他又指出,人类的未来“不是追求永恒时空与绝对的安全,不是将自己禁锢在安全的牢笼中,而是开启人类的无限时空——继续人类文明无限冒险的历程,向宇宙中拓展,开拓银河帝国”。

(取材于蒲实的相关文章)

1.对材料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假如能够预知未来,我们就可以减少焦虑。

B. 预言未来曾经与占卜等迷信活动联系在一起。

C. 16世纪对活字印刷术的作用的预测是正确的。

D. 只追求安全,会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

2.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未来已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中对未来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

B. 乐观主义让我们质疑未来是否会更美好。

C. 科技进步使得我们创造出了会飞的汽车。

D. 硅谷的技术精英正在进行外太空旅行。

3.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