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谣诼 嘻戏 拾掇 溘然长逝 要言不烦 B. 虚诞...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谣诼     嘻戏     拾掇     溘然长逝     要言不烦

B. 虚诞     厮打     江渚     冯虚御风     残无人道

C. 忸怩     和蔼     拊掌     趣舍万殊     时过景迁

D. 契合     窈然     磐石     无物以相     汗流浃背

 

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和修改。改正:A项,嘻戏(嬉戏) B项,残无人道(惨无人道) C项,时过景迁(时过境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 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要革除“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B. “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源于人们长期对在 “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的重新审视。

C.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羊绒衫价格悬殊非常之大,大商场里售价基本在千元以上,小摊上却只卖几十块钱。业内人士表示,价格很低的羊绒衫肯定不是纯羊绒的。

D. 淘宝网传来消息,12月12日将推出本年度继双十一之后最大型的网购盛宴,并继续开展去年的“全民疯抢”活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和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地写,而是一辑一辑地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所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来《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地方——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漂,并传授诀窍——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出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意就行了。

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从马屁诗人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除了写诗,翻译也是余光中近年热衷的一项工作。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依旧笔耕不辍。他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3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以前写诗,他喜欢把中国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们拆开又并拢,拆来又叠去。如今他却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的话,每页纸最多改一两处地方。尽管外文系毕业的他用英语写论文都不成问题,但他说自己在写诗和骂人这两件需要抒发情绪的事情上,是非得用母语不可的。

深入生活越多,就越需要清净和一张干净的桌子。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是谁的问题,诗人余光中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济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B. 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非常不愿意。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 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而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D. 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

E. 余光中重游垦丁时,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漂,而且还传授诀窍,这是童心未泯的表现,也是对女儿的深切怀念。

2.余光中少年立志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最终成为中国文字的炼丹人。请结合文本,分析促使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余光中的许多诗歌,包括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被杨弦拿去谱曲并引发了台湾校园民谣风潮。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余光中诗歌能够引发民谣风潮的原因。

4.记录余光中日常工作、生活状态的纪录片以逍遥游为题。为什么说余光中是逍遥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祖国山河发出深沉的思考:“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3)《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慨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兰亭集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其次:它的旁边,指曲水之旁

B.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指自然界的万物

C.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 互相赠与

D. 或取诸怀抱                         怀抱: 胸怀抱负

2.下面全都属于作者感到“信可乐也”原因的一项是

① 暮春之初,修禊事也     ②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③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④ 无丝竹管弦之盛    ⑤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⑥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写兰亭聚会,畅叙幽情。描绘兰亭周围的山水美景,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从而有了“一觞一咏”的作诗情形。

B. 第二段情景交融,以景托情。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美景烘托,由此说到“俯”“仰”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顺理成章。

C. 第三段兴感抒情,发挥议论。先说躁者“悟言一室之内”;静者“放浪形骸之外”;接着指出不管怎样不同,人总要死,从而提出“死生亦大”的观点。

D. 文章借题发挥,立意高远。从一次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虚诞”“妄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⑵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