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明清时代农业依然是社会经济的第一基础,农业人口依然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明清时代农业依然是社会经济的第一基础,农业人口依然是帝制国家统治的基本对象,所以“重农抑商”的言论与政策表现都依然存在,在某些特定语境下甚至表达得很激烈。但是“农商皆本”的言论已经表达得很清晰,并且愈来愈成为朝野共识,“利商”、“惠商”而非“抑商”,成为国家政策的基调。

    明朝初年,曾颁布一系列与商业相关的政策,其中有被误读为抑制商业政策者。如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曾谕户部:“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足衣在于禁华靡。尔宜申明天下庶民各守其业,不许游食。”明代“游食”,并不等于经商,“庶民各守其业”包括商人继续经商,并非禁止人们经商。其他如初入商业者需有一定规模的资本,坐贾需在营业地占籍等政策,都是从稳定社会成员职业、地域性征,从而稳定社会秩序角度出发的政策,具有抑制商业的实际作用,但并非以抑制商业为最终目标。其次,明初商税并不沉重,大致三十税一,同时对军民婚丧嫁娶所用物品及舟车丝布之类免税。明中期以后,商税名目增多,收税机构增设,税率也有所提高。不过,万历中期矿监税使四出,盘剥商民现象,是出自皇权滥用,并不体现明代基本政策,所以遭到朝野一致反对,并在万历帝死去后立即终止,故在将万历皇帝派出矿监税使作为明朝抑商证据的时候,要注意其复杂性。通明一代,商税趋于由轻到重,但商税总额与社会商业总规模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而且,万历初将“一条鞭法”推行全国,赋税负担更大程度地落实在土地上面,使得一些富商大贾以“无田而免差”,规避大量赋税负担。

    相对于商业规模,明代商业税率偏低而非偏高。这种情况,一方面表示明朝政府财税观念仍然盘桓在农本经验之中,没有调整明白;另一方面表示明朝政府并无意于通过高税收压制商业,使之难以发展。清朝人口大幅度增加,商业规模也较明代更为庞大,而且朝廷随着商业税收增加而日益看重商业税收在政府财政中的地位,相应管理制度也从涣散仅取其大意转向精细严格。

明清外贸政策,曾经多受诟病,被一些学者视为“闭关锁国”。然而近年大量研究表明,此种认识,夸大了该时期的封闭性。综合官方、民间、海路、陆路贸易趋势,并考虑到明清时代前所未有的全球贸易对中外经济往来的影响,应视为“有限开放”更为贴切。

(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时代农业是社会经济的第一基础,但“重商”的呼声已高过“重农”。

B. 明初的一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是统治者的本意。

C. 明中期以后,商税加重,万历中期,盘剥商民现象更是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D. 清朝商业管理变得精细严格,取决于商业规模扩大后其财政地位提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时间顺序,主要论述了从明到清,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政策、态度。

B. 文中引用朱元璋的话,表明明初一些所谓的“抑商”政策纯属人们的误读。

C. 文章先总领全文,然后具体评析明清商业政策,最后批评明清外贸政策。

D. 文章末段提出的观点新颖:明清并非“闭关锁国”,而是“有限开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明清利商、惠商成为国家政策的基调,是因为“农商皆本”越来越成为朝野共识。

B. 明政府财税观念仍未摆脱农本经验,无意以重税压制商业,故商业税率偏低。

C. 万历初,赋税负担主要落在土地上,表明明政府对农民的压迫非常深重。

D. 闭关锁国忽略了明清外贸的开放性,实际上明清外贸还是受到了全球贸易的的影响。

 

1.B 2.C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A项“重商”的呼声已高过“重农”表述错误,原文是:“农商皆本”的言论已经表达得很清晰,并且愈来愈成为朝野共识;“利商”、“惠商”而非“抑商”,成为国家政策的基调。C项“万历中期,盘剥商民现象更是抑制了商业的发展”表述错误,原文是:“将万历皇帝派出矿监税使作为明朝抑商证据的时候,要注意其“复杂性”。D项“取决于”表述错误,过于绝对,原文中“清朝人口大幅度增加”也是原因。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批评明清外贸政策”表述错误,原文持批评意见的是“一些学者”不是作者的观点。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项“表明明政府对农民的压迫非常深”无中生有,文中没有相关信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大会报告指出,上海未来五年要成为人文之城: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有温度”这个有着细腻感觉的词语,此后逐渐流行开来,它的意思是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含义由物理层面扩展到了人文层面。

材料中的“有温度”一词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央视《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请仿照下面主持人的开场白,以“选择”为主题词,仿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结构相似,不超过 180 字,有四处引用。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的。”这是宝玉与黛玉之不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可是目前的教育却过分功利化,没有把受教育者当“人”,_______。这意味着教育被看成“制器”,是单纯的“投资”。对受教育者的家长们来说,_______;而从主办教育的政府或单位来说,希望教育出成果,强实力、振国威。_______,但没有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希望都将落空;即使有的实现了,人也难以感到幸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或许,                      。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                   只有雪野的空旷

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     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只有雪天的凄冷

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A. ①⑦③②④⑥⑤    B. ③①⑦②④⑥⑤

C. ①⑦③⑥⑤②④    D. ③①⑦⑥⑤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G20峰会达成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将使我们在机制上有保障,行动上有计划,理念上有共识。

B. 2018年是贵阳市清华中学校庆80周年纪念日,来自地北天南的校友相约重回母校参加相关纪念活动。

C. 在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上,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相继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D. “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仙逝引发众多读者的緬怀,其实余光中并不喜欢在公众场合吟诵《乡愁》,这可能是由于这首诗过于出名而遮蔽了他在诗歌上的真正成就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