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刷下降,直至2014平起开始止跌趋稳。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较2014年增加3万人。

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口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中国的出生人口在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2500万人,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从2001年至2014年,新生儿教量进入个平稳期,长期徘徊在每年1600万左右。根据适龄人口统计以及在校生存量分析,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基本探底。截至目前(5月28日),包活北京、江苏、湖北、浙江等22个省(自治区)公布了2016年高考报名人数,13个省份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北京、辽宁、江苏等省份更是创下近年来的新低,河南、江西、新疆等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则有不同程度上涨。然而,无论是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还是上涨,各地高校招生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现象普遍存在。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了52.37万人,同比增加6.39万人,创历史新高。根据美国开放报告数据,2014-2015年赴美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达到了124552人,较前一年增长12.7%,且首次超过同期赴美读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撼媒体报道,已有包括悉尼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国外大学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域学校。随着国外高校强有力的竞争,中国高校内外交困,提高自身质量与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高招调查报告》)

材料二:

近几年,际底和国际学校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捧。从《2015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中得知,中国目前己有597所国际学校。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国际班录取线已超过校本部。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材料三:

3月31日,清华大学召开大类培养领导小阻会并对外宣布,并对外宣布,从2017年起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将整合为16大类,包括数理类、化生类、能源类、计算机类等,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将会按照专业类来填报。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都在尝试推进大类招生。部分985、211高校将不得不面临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低于地方普通高校的情况,而高校中社食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专业甚至会遭受无人报考的境遇。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

1.下列对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为出国积极准备,而美国仍旧是最受我国留学生青睐的国家之一。

B. 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部分国外大,是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创出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

C. 材料二图表中9所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连续4年上升,可见北京学生出国留学的热情和决心。

D. 材料二的九所学校中,北京四中国际班录取分数线连续四年最高,而人大附中和八一中学则垫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与人口出生率紧密相关,无论报名人数达到峰值、急剧下降或是止跌趋稳,都是如此。

B. 2016年各省(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有升有降,但总体呈现大规模下降趋势,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不容乐观。

C. 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甚至超过了校本部录取分,因此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捧。

D. 从2017年起,我国将全面推行大类招生模式,这势必会让每一个专业都暴露于激烈竞争的舞台之上。

E. 大类招生对同一高校的各专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专业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增强吸引力,获得优质生源。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高等学校出现招生难现象的原因。

 

1.B 2.AE 3.外部原因:①出生人口减少。②出国留学人数增加。③国外高校的有力竞争。内部原因:部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主要原因”错,从材料一的内容来看,“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部分国外大学”确实可以增强其竞争力,但不一定是“出国留学人数创出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既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拥有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化。当前,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多元文化的大家庭,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可以说,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含义很广泛,中华文化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如何科学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从海外传播的视角,我们可以将中华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主要是指反映各方面生活的有形文化,包括旅游文化、服饰文化、习俗文化、汉字文化等。“软文化”主要是指反映精神风貌的无形文化,包括心态文化、思维文化、艺术文化等。“硬文化”的海外传播,主要是通过其固定性、形态性来吸引其他国家民众了解、认识、欣赏中华文化。比如,很多国外民众对中国功夫很感兴趣,加强中国功夫文化的海外传播,能够增强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向往。“软文化”的海外传播,主要是希望增进其他国家民众对我们民族精神、伦理道德、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的了解、理解和尊重。

当前,“硬文化”的海外传播渠道比较多,可以依靠政府或民间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进行,如举办各种文化展览和文化博览会、开展文化互访演出活动等。也可以通过沟通协调,在其他国家国民教育中设置中文课程。此外,还可以通过各个国家的汉学家、中文翻译人员将中华文化推荐给其本国民众。那么,“软文化”的传播渠道应该如何拓展呢?实践证明,“软文化”与“硬文化”应紧密结合,在进行“硬文化”传播时善于传播我们的民族精神、伦理道德、核心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例如,在开展汉语教学时,可以适当融入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当代中国人核心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内容。把“软文化”传播寓于“硬文化”传播之中,不仅可以拓展“软文化”传播的渠道,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是“硬文化”还是“软文化”的海外传播,要想真正取得实效,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需求。这包括其他国家发展的需求、其他国家民众精神生活的需求等。如果有强烈的需求,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借鉴。二是文化本身对其他国家民众的吸引力、感染力。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巴尔扎克等人的文学作品,意大利的达·芬奇、荷兰的梵高、西班牙的毕加索等人的绘画作品,德国的贝多芬、俄国的柴可夫斯基等人的音乐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之所以能脍炙人口、传遍世界各国,靠的就是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艺术魅力。三是文化传播者的良好形象。常言道:“自尊者人尊,自重者人重,自敬者人敬。”要想让中华文化更好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必须深入思考文化传播者的形象问题。外派外访的国家工作人员、汉语教师以及自费出访的中国公民包括旅游者,都是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都是中华文化的窗口与镜子,其言谈举止直接关系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四是文化传播者的良好心态。文化很难强加于人。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传播者要有良好好心态,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认识到各种文化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过程中,决不能贬损其他文化。要通过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让世界各国民众体会到中国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愿意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互鉴,从而树立和维护中国的良好形象。

(摘编自《 加大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度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类。

B. 为了传播“硬文化”,应适当融入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等“软文化”,以“软”促“硬”。

C. 除了文化本身,文化传播者的形象和心态也会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D. 良好心态是指文化传播者既要尊重他国文化,也要认识到我国文化的进步性与优越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世界各国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为立论的前提。

B. 本文首段总述,提出观点,后文分别从文化分类、传播渠道、需考虑的因素展开论述。

C. 文章对文化进行了分类并分别作了闸释,为后文论述中华文化的传播渠道理清了思路。

D. 文章第四段提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四个因素,并分别提供了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加大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度,提升其世界影响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B. “硬文化”的传播渠道很多,但“软文化”只有借助“硬文化”才能实现有效传播。

C. 世界各国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可见中华文化符合他们在某些方面的需求。

D. 如果缺少对文中提到的四个因素的考量,就难以让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取得实际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国家鼓励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公共图书馆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对于高校向社会开放图书馆这一条款更是引发各界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人倒了还可以扶起,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只要走出“扶不起”的窠臼,那就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扶老人风险基金”正起着“道德靠山”的作用。据了解,目前沈阳、温州、苏州、武汉、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都设立了“扶老人”专项基金,完全解决了“扶人者”的后顾之忧。这也给通过公益组织解决道德领域问题提供了新思考、新路径,这样就可以阻止道德滑坡。

(1)走出窠臼不一定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人文学科,①______,这也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比其他学科更高的要求。而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均受到严重的扭曲,教师“跪着教书”、学生“跪着读书”的现象十分普遍,②______?也遑论重视和张杨真正意义上的人文。这样的教育,既不可能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③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主持人说:“刚才刘教授的发言很独特,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B. 毕业时,她拿着同学赠送的画作说:“恭敬不如从命,你送的礼物我就笑纳了。”

C. 今天我收到了一张请柬,上面写着:为表庆贸,特于1月1日在开源大酒店宴请宾朋,务必光临!

D. 开业在即,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