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最近,在河南郑州举行了智能机器人与三位...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最近,在河南郑州举行了智能机器人与三位名师团队对决的首场教学比赛。比拼的是人类教师与智能机器人谁更擅长教学,谁提升考试能力更强。其方式是教师和机器人分别为参加数学比赛的78名初中学生进行四天集中性的教学辅导。结果是,智能机器人依靠程序精密、反馈及时、矫正到位的大数据教学方式,在平均提分上以36.13分打败教师教学组的26.18分。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获得了胜利。

材料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办公室。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男生在等候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送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男生半信半疑。陶校长又很欣赏地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像被唤醒一般的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我不能用砖头砸同学。”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我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

或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机器人比不上老师的“人情味” 日前,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11位外国留学生完成一份特别中文试卷,而看卷老师竟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它在学生们的试卷上精确圈出了缺词、语序等错误,在不到200字的作文中看出8处错误 ,“批改一篇作文的时间通常只有40秒”。(《都市快报》2017年12月6日) 近两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多。诚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看卷效率高,精准度也较高,因此便有网友提出,老师面临着失业的危险。然而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多地是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便利与帮助,智能机器人帮助老师完成看卷工作,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但其永远不可能取代老师。人类和机器人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思想,而机器人只按照程序行事,远远不可能拥有人类身上所特有的“人情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是机器人不能取代的。 批改作文,不仅需要为学生指出语法、结构等的错误,更多的是需要指导学生更好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前者可以通过机器人智能阅卷达成,而后者必须有老师为学生进行批改和指导才能达成。人类与机器人想比,其魅力在于人类拥有思想与智慧。每个人都可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带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成就,人工智能的产生恰恰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也就是说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老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出发,施以不同的教育。而机器人只懂得按照程序员输入的代码形式行事,并不懂得变通,更不懂得如何判断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此因材施教是机器人没有办法做到的。若让机器人代替老师来教育学生,那是不是很有可能教出一批批缺乏人情味,像机器人一样冷冰冰的学生呢? 以上,并不是对机器人的批判与否定。需要承认的一点是,机器人在做某些事情方面确实比人类效率更高更精确。机器人看卷的诞生,预示着科学的进步,这是值得欣喜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了人类存在的重要性,认为机器人可以取代人类。机器人是人类发明的产物,发明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给人类带来便利。笔者认为不该把机器人和人类对立起来,机器人于人类而言,起到的是一个辅助人类,使人类更好地生活的作用。我们不该过分夸大人工智能的力量,也不该对其一味否定。 机器人看卷,提高了看卷的效率,为老师减轻了工作压力。但是机器人不具备思想,机器阅卷无法理解文章语境、情感等,“教书育人”的工作必须老师来进行,机器人只能在某些机械的工作上为老师减轻负担。我们要看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但是也不该过分夸大人工智能的作用,认为其能够取代人类。机器人的批改或许可以让学生学会写正经的规范文章,但是只有老师的批改和指导才能让学生写出更有趣更具有人情味的文字。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两则,第一则是机器人和教师同时培训学生,结果机器人完胜老师,第二则是陶行知的教育案例,说明教育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情感的因素。两则材料的基本点是:智能机器人与人类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孰优孰劣。作文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进行论证即可,可以赞同智能机器人,也可以倾向于教师,还可以辩证的看待。行文中注意观点明确,论证清晰,如提出“辩证的看待”,首先通过第一则材料引出智能机器人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然后深入的论述其优缺点,数据整合方面是优点,情感教育上存在劣势,正因有此特征,可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的有益补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以工匠精神来打造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必能打造出响当当的“名牌”,塑造出光灿灿的“形象”。弘扬工匠精神,既靠思想自觉,也靠文化涵养。有了这两点就可以形成尊重工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就能树立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让我们高扬工匠精神,照亮质量时代之前程。

①以工匠精神来打造品牌,一定就能打造出响当当的“名牌”,塑造出光灿灿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中华文化的自信缘于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我们提倡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①____。尤其是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排斥外来文化,在文化上把自己封闭起来,②____。③____,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汉、唐时代既是吸收外来文化最为积极最有气魄的时代,同时也是民族主体意识高扬、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五四”以来,以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为代表的革命家和进步作家,都最善于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又都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9月10日,正在念大学的张华,给高中时的班主任寄上一张祝福卡片: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B. 您在研究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您在学术界的威望,人皆仰慕。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拨冗光临此次盛会,您的到来将使大会蓬荜生辉。

C. 尊敬的张教授,您在国学的花坛上勤奋笔耕,为弘扬古诗词之美而略尽绵薄之力,让我辈后生尽知唐诗宋词之风采,古典文化之风雅。

D. 我们诚挚邀请您莅临本届年会,过去的一年感谢各位企业家和投资人支持,未来的一年期待我们有更多的合作机会,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光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助推消费升级……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

B.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部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产扩销稳增长,挖潜降本增效益,1至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比去年同期相比提高4.6个百分点。

C. 都说“流言止于智者”,但如今这年头,智者进了朋友圈,也只有被吊打的份。因为智者追求的是真相,而民众要的是感动、愤怒、鄙视和共鸣。

D. “最美巾国新建筑寻访”活动到了第三站,长城脚下的公社、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等新型建筑,让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能通过前端抓拍机上传的抓拍人脸图片对在逃人员进行实时比对报警,并及时通知现场安保人员,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②冷空气真是加班加点地制造寒冷,周一开始,大风再次归来,降温明显,让出门的市民浑身不寒而栗,充分感受到严冬的残酷无情。

③也许我们曾经自艾自怨过自己的身世,也曾经因为某些方面的失败而怨天尤人,但请别忘了: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是公平的,我们应该感谢生活。

④这座古老的园林融合了山水、楼台、亭阁等建筑和花草树木这些必不可少的自然美景元素,水木清华,格调雅致,无疑就是一个充满美学气息的艺术品。

⑤尽管各国的植树节没有统一规定的日期,但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⑥在“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中频频被提及的茂名浪漫海岸是一个以“爱”与“浪漫”为主题的度假区,不少新人在这里的蓝天白云与海岸的见证下义结金兰,许下爱情的诺言。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