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张益唐教授访谈录 张益唐教授是破解数学领域最著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张益唐教授访谈录

张益唐教授是破解数学领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孪生素数猜想”的关键人物,2016年7月12日,记者有幸采访了他。

小标题一:        

记者:成名之后您的生活和科研有发生什么变化么?

张益唐:成名前后我的心态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可能的话,我宁愿继续原来那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

记者:研究成果发表前,您曾有一段默默无闻的沉寂岁月,而您依然孜孜不倦地进行学术研究,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您呢?

张益唐:没有什么特别的力量在支持着我,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也仅仅是我对数学纯粹的热爱而已。

记者:英国数学家哈代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说:“数学是所有艺术和科学中最简朴和最出世的。”这话似乎也是您“隐士”形象的写照,对吗?

张益唐:“隐士”倒算不上(笑),数学对我来说更像内心的一片纯净的“桃花源”。

记者:您认为您对数学的这种痴迷与您的成长经历有关吗?

张益唐:从小我就被数学深深吸引,像是一种冥冥中的指引,但同时我兴趣又尤其广泛。

小标题二:                  

记者:您会不会也有“偶像”

张益唐:以前有很多历史上的数学家就是我的偶像。两年前到英国牛津,见到数学家Andrew Wiles,他证明了著名的费马大定理。当时见到他我也是特别激动(笑)。其实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记者:您在数学研究中应该也会陷入数学问题的困境吧,这时候您会如何应对?

张益唐:研究中百分之九十九走的都是弯路,这种弯路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没有什么所谓的“困境”,问题的出现只是学术研究中的常态而已,重要的是坚持做下去,此路不通便换一种思考方式,伟大的成就都是在一次次的“弯路”中诞生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如今许多数学专业的年轻人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您对年轻人有何建议?

张益唐:一个人有自我的追求这无可非议,如果真正喜欢一件事,就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兴趣,同时胆子要大,不要束缚自己,保持超越现状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忘了自己的初心,一颗平常心无论对学术还是对生活都很重要。

小标题三:      

记者:请您谈谈切身体会到的中美教育模式之间的差异

张益唐:美国更加鼓励小孩在学习生活社交各方面独立思考,而中国的孩子基础学科知识可能掌握会更加牢固。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利弊,如果中国能向美国借鉴一点会变得更好。

记者:中国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也许要超过美国的孩子,然而国内却很难出数学界的大师,您觉得症结何在?

张益唐:也许就是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敢于怀疑的创造力。我们对学生质疑精神的鼓励还是太少。或许中国迫切需要更多能让学生自由创造的大学。同时从小学起就应当注重对小孩创造力的保护。中国学生做学问需要更大的气魄和胆识,要敢于质疑。完全跟着老师走,不敢超越老师,是不能造就第一流的科学人才的。

与张益唐教授的对话,就像一次人生哲学的课堂,张教授对名利的淡泊,对知识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人生之简单的独特体悟都让人深思。

1.这篇人物访谈有三处小标题,选出对应最恰当的一项(   )

A. 沉迷纯净美好的“桃花源”  勇于坚持自己兴趣所在∥喜欢宁静致远生活状态  不因外界诱惑忘了初心∥中美教育应当相互借鉴  中国学生需要质疑超越

B. 沉迷纯净美好的“桃花源”  喜欢宁静致远生活状态∥勇于坚持自己兴趣所在  不因外界诱惑忘了初心∥中美教育应当相互借鉴  中国学生需要质疑超越

C. 沉迷纯净美好的“桃花源”  喜欢宁静致远生活状态∥勇于坚持自己兴趣所在  中国学生需要质疑超越∥中美教育应当相互借鉴  不因外界诱惑忘了初心

D. 勇于坚持自己兴趣所在  沉迷纯净美好的“桃花源”∥喜欢宁静致远生活状态  不因外界诱惑忘了初心∥中美教育应当相互借鉴  中国学生需要质疑超越

2.对于一篇成功的人物访谈来说,有质量的提问(比如专业性、趣味性、针对性)能激发受访者的热情,试在三处划线句子中任选两处提问,分析它们的妙处。

3.张益唐曾把数学比作“纯净的桃花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文中材料指出它与张益唐成功的关联是什么?

 

1.B 2.示例:第一处划线句子,记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哈代的话引出对张益唐“隐士”的评价,既显得提问具有专业性,又让受访者感觉对自己专业的尊重,易获得受访者的心理认同。第二处划线句子问有无偶像,挖掘受访者生活中有趣的一面,调动受访者的情绪,调节采访中沉闷严肃的气氛。第三处划线句子问中美教育的差异,是就张益唐和受众都感兴趣的话题提问,关注社会热点,使访谈具有现实意义。 3.(1)比喻数学世界给予他心灵的宁静与享受,表达自己对数学纯粹的无功利的热爱与痴迷。(2)①成名前,在默默无闻的沉寂岁月里,这份热爱支撑他孜孜不倦地进行学术研究。②成名后,能够不受俗世的影响,继续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③研究陷入困境时,有毅力不断坚持和探索。④不会因外界的诱惑忘了自己的初心,勇于坚持自己的兴趣。 【解析】 1.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要把握题干中选择的要求,接着要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这篇人物访谈有三处小标题,选出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既然是“小标题”,那么就要根据小标题所统领的文字来判断,第一个部分,张益唐“成名前后我的心态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可能的话,我宁愿继续原来那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隐士’倒算不上(笑),数学对我来说更像内心的一片纯净的‘桃花源’”,根据张益唐的回答可以判断主要是写人物沉迷在纯净美好的“桃花源”中,他喜欢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第二个部分,记者问“您在数学研究中应该也会陷入数学问题的困境吧,这时候您会如何应对”,张益唐的回答是“重要的是坚持做下去,此路不通便换一种思考方式,伟大的成就都是在一次次的‘弯路’中诞生的”,张益唐给年轻人的建议是“一个人有自我的追求这无可非议,如果真正喜欢一件事,就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兴趣,同时胆子要大,不要束缚自己,保持超越现状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忘了自己的初心,一颗平常心无论对学术还是对生活都很重要”,从这些内容来看,这段文字主要是写张益唐勇于坚持自己兴趣所在,不因外界诱惑忘了初心;第三部分,记者问“请您谈谈切身体会到的中美教育模式之间的差异”,可见这个部分主要是谈对教育的看法,张益唐认为“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利弊,如果中国能向美国借鉴一点会变得更好”,同时张益唐认为中国学生“也许就是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敢于怀疑的创造力。……中国学生做学问需要更大的气魄和胆识,要敢于质疑”,从这些内容来看,这段文字主要是说中美教育应当相互借鉴,中国学生需要质疑超越。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对于一篇成功的人物访谈来说,有质量的提问(比如专业性、趣味性、针对性)能激发受访者的热情,试在三处划线句子中任选两处提问,分析它们的妙处”。访谈录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记者的访,即提问,二是被访者的谈,即回答。本题是考查访的技巧,先看第一处,“英国数学家哈代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说:‘数学是所有艺术和科学中最简朴和最出世的。’这话似乎也是您‘隐士’形象的写照,对吗”,这是以引用的方式引出对张益唐“隐士”的评价,且引用的是数学家的语言,这就让记者的提问显得具有专业性,拉近了与被访者之间的心理距离;第二处,“您会不会也有‘偶像’”,“偶像”一词一下子把数学家从神圣的数学神坛带到了生活中来,让严肃的访谈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调动受访者的情绪;第三处,“请您谈谈切身体会到的中美教育模式之间的差异”,“中美教育模式之间的差异”是社会的热点,从个人的访谈联系到社会热点,使访谈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张益唐曾把数学比作‘纯净的桃花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文中材料指出它与张益唐成功的关联是什么”,这是考查句子的含义,同时考查与人物成功之间的关联。先从文中找到引文,“‘隐士’倒算不上(笑),数学对我来说更像内心的一片纯净的‘桃花源’”,“桃花源”本指避世隐居的地方,后也指理想的境地,从文中来看,此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把“数学世界”比成“纯净的‘桃花源’”,这是说数学世界给了自己心灵的宁静和享受,“纯净”一词体现出人物对数学纯粹的无功利的热爱和痴迷。从文中来看,如 “您曾有一段默默无闻的沉寂岁月,而您依然孜孜不倦地进行学术研究,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您呢”“没有什么特别的力量在支持着我,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也仅仅是我对数学纯粹的热爱而已”,成名前,对数学的热爱支撑他不懈地进行学术研究;如“成名前后我的心态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可能的话,我宁愿继续原来那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成名后,他不受世俗的影响,继续保持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如陷入困境时“重要的是坚持做下去,此路不通便换一种思考方式”;如“不要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忘了自己的初心,一颗平常心无论对学术还是对生活都很重要”。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现实”与“历史”“未来”形成对应关系,尽管历史和未来题材创作同样可以表达现实意蕴,但现实题材创作对现实生活的介入更为直接,更容易对社会现实产生显见的作用,因而,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创作,这是很自然的,也有利于文学创作获得强盛的生命力。现实主义的本意包括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如实写照现实的要求。肯定这一要求,表现了国家的自信。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同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国际声誉,正说明现实主义道路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繁荣发达的主要途径。当然,现实主义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样态,近年来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的兴起,在相当规模上带来了浪漫主义创作的新气象,打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甚至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但现实主义创作依然是体现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和最高水平的创作。特别是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报告文学创作为代表)和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以小说创作为代表)两方面,具有大众文学、网络文学无法比肩的优势,更集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现实主义的力量,体现于其深厚的美学价值。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少有浅薄的冲动,重视事实,习惯独立思考,不愿意在文学阅读中随便迁就作者的教化,更以真实感作为审美感觉的基础,这些都决定了现实主义创作必然成为文学读者,尤其是高层次文学读者的主要需求。

作为文学创作形式之两翼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又从来都是互有补充的,人们不仅需要真实的观照,也需要理想的想象。正由于主流文学在一个长时期内将现实主义定为一尊,忽视了身旁一大片荒芜的文学土壤,才使大众文学和网络文学赢得异军突起的广袤余地。最初,青春文学兴起,几乎在一夜间征服了无数青年读者的心,其本原正出自于浪漫情怀。后来,网络创作以言情、武侠、侦破、玄幻、奇幻、穿越等为样式,蔚为大观,其内质也来自于浪漫的想象,而这些样式都是以往正统主流文学所不为的。传统文学是倾向现实的文学,网络文学是倾向理想的文学,代表着不同文化气质。传统文学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主张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再现世界;幻想文学首先看重愿望,依照理想的面貌制造幻象。网络文学更迎合人的本性,传统文学则无意屈从于人的善良愿望。所以网络文学是一种轻松消遣的文学,传统文学是一种严肃的文学。

理想的写作也有其鲜明的美学特征,它们满足了人们关于美好、善良、正义、理性和瞭望未来的愿望,弥补了现实主义的冷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可以同时改变两种文学的样态。

(摘编自胡平《刍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创作形式是现实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国际社会所注目和赞誉。

B. 近年来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大众文学、网络文学,获得了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多的受众,成了主流文学。

C. 国家自信的表现之一,就是肯定现实主义创作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D. 现实题材创作比历史题材和未来题材创作更直接地介入现实生活,更容易作用于社会现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重视事实,习惯独立思考,因而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

B. 现实主义创作与浪漫主义创作都是文学发展的样态,但是现实主义创作更集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C. 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这两个方面上,现实主义创作具有浪漫主义创作无法比肩的巨大优势。

D. 青春文学和以言情、武侠、侦破、玄幻、奇幻、穿越等为样式的网络文学,分别以浪漫情怀和浪漫的想象征服读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浪漫主义创作能表现人们对美好、善良、正义、理性的追求和瞭望未来的愿望,它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可互取其长互补其短,相得益彰。

B. 我国文学创作既要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为主,又不能排斥浪漫主义的创作,否则,就会失去一部分读者,文学就不会全面繁荣发展。

C. 现实主义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其作品适合高层次文学读者阅读;浪漫主义依照理想的面貌创作,其作品只适合浅层次文学读者轻松消遣。

D.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国家都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文学家进行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这样,文学创作可以获得强盛的生命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了一碗拉面,却上来一份寿司:等了半天秋刀鱼,却眼睁睁看着它被端上别人的桌子……遇上这种不靠谱的餐厅,你会不会气得“原地爆炸”?2017年6月初,在东京出现了一家“奇葩”餐厅。它竟然依靠“故意”上错菜,强势跻身网红之列。这家店名叫“会上错菜的料理店”,它的服务员真的会下错单、上错菜,客人竟也将错就错,吃得不亦乐乎。原来,这里所请的服务员都是身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她们有时点完菜转身就忘,实在情非得已;而餐馆作为临时性的体验项目,其发起人旨在借此呼吁人们对老人多一些善意和宽容。

有人为这家餐厅点赞,有人感受到政府、社会的责任缺失,也有人说这纯属炒作,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经典是要有获得,①________________。所谓“得利”,就是在经典中获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所谓“得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人生的升华,一般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要想从阅读经典中得利,只要有一定阅读基础便可,而要想得道,就需要排除利的干扰。

 

查看答案

默写下列名句。

(1)《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庄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小说三

额尔齐斯河畔

刘斌立

额尔齐斯,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

源自阿尔泰山的融雪,冰冷着额尔齐斯河,她一路向北,湍急的地方可以击碎岩石,而舒缓的地方柔美得像图瓦人里最美的姑娘。

鄂尔德西静静地坐在河畔上,他的嘴角微微有些上翘,那是黄昏最后一刻的阳光披到了他的身上。20年了,他知道每天最后一刻的霞光收拢在河畔的位置,他从没有坐错过。

鄂尔德西深深地吸了一口带有河水潮气的空气,无比幸福地托起了一直依靠在他身边的草笛。那根叫作“楚尔”的乐器,是鄂尔德西一生的珍爱。于是在落霞过后,在天色渐暗时,在额尔齐斯河平缓的流淌声中,楚尔响起了她震颤的和声。她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全靠舌尖控制着气息。在鄂尔德西老人的嘴里,楚尔更是美妙而又神奇地可以同时吹奏出两个声部。

那个黄昏,鄂尔德西又在额尔齐斯河畔吹起了《美丽的喀纳斯姑娘》。

一阵缓慢但异常沉重的咳嗽声,突然打断了那美丽的乐曲。鄂尔德西脸上的幸福被肺部剧烈的疼痛替代,他只能放下楚尔,用双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胸膛和嘴……

鄂尔德西终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告诉老人,这个电话我已经等了两年。

10天以后,我和5个图瓦少年围坐在鄂尔德西的周围,听额尔齐斯河倾诉着她的衷肠。而鄂尔德西的楚尔正轻柔地哼唱。65岁的鄂尔德西,已经是一个晚期肺癌病人,不能再完整地吹奏哪怕一首乐曲。他只能断断续续地给我和孩子们讲解吹奏楚尔的技巧。

半年后,鄂尔德西只能卧床了。在他那间小木屋里,听我们用粗劣的技巧吹起楚尔。每每这时,他总是看着窗外,那里有一个他深深爱着的姑娘,已经在那儿沉睡了20年。

那样的日子只延续了3个月,我和那5个少年一起将鄂尔德西以及他的楚尔埋葬在那个姑娘的身旁。我听说,鄂尔德西和那个叫作艾琳娜的图瓦女孩,相识相爱于额尔齐斯河畔。那根楚尔,曾经是他们相爱相伴多年的见证。两人在一起的每一天,鄂尔德西都要在额尔齐斯河畔吹起楚尔,他的艾琳娜就坐在夕阳最后的霞光下面,沐浴着爱和那些美妙的旋律。《美丽的喀纳斯姑娘》就是鄂尔德西为她写的曲子。

我终于决定离开阿尔泰,离开额尔齐斯河畔。我最终也没有真正学会楚尔的吹奏。两年前,在额尔齐斯河畔听到了鄂尔德西老人天籁一般的旋律,我想留下跟随这最后一位会吹楚尔的图瓦老人学习。我整整等了两年,一直等到他即将离世的时候才给我打了电话。

“我觉得现在的时间可以了。”鄂尔德西在电话接通后,讲了第一句话。

“你的意思是,你同意传授我了。”我不知道我为何如此平静,其实我在美丽的额尔齐斯河畔整整等了他两年。

“我想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曾经答应过艾琳娜,我的楚尔今生只为她吹响,我做到了。”老人有点激动,又开始了一阵猛烈的深咳。

“这两年我走遍了图瓦人的村子,几乎没有人会吹了,更别说吹得像您这样好的。”我在为这么好听的乐器而惋惜,楚尔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孤品了。

“哦,哦。”老人想起了什么,在电话那头应答了两声又沉默了。

“你帮我选5个图瓦少年吧。”老人平静地告诉我。

在挂断电话前,老人对我说,楚尔不仅是他和艾琳娜的,也是图瓦人的。

我那时并不知道,我无意中促成老人收下了5位图瓦少年教授这民族最后的传承。

我背着行囊沿着额尔齐斯河离开的时候,听到了5位少年为我吹奏的曲子,那曲子一直弥漫在那漫山遍野的落叶松林中,在那山林溪涧,我仿佛看到鄂尔德西与艾琳娜又幸福地徜徉在永恒的岁月里。

我再也没有回到过额尔齐斯河畔,但我知道,远山落红时,那空灵悠远的美丽旋律一定会在图瓦村落中响起,她也会随着额尔齐斯河的波涛,一路向北,流向北冰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讲述了图瓦人楚尔演奏者鄂尔德西的故事,富有民族性和地方特色。

B. 小说中写到楚尔演奏可能将要失传,“我”无意中促成老人收下了5位图瓦少年来教授这民族最后的传承,深化了关于文化传承的主题。

C. 小说的结尾说“我”再也没有回到过额尔齐斯河畔,写出了“我”的遗憾之情,也说明了“我”对那5个孩子能否继承楚尔吹奏技艺的担心。

D. 小说不仅写了鄂尔德西与艾琳娜的爱情故事,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边疆少数民族风景画,表达了对大自然风光的讴歌之情。

2.小说的主人公鄂尔德西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标题是“额尔齐斯河畔”,有人认为改为“楚尔”更好。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