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物种和种群的消失及栖息地丧失与过度开采、生物...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物种和种群的消失及栖息地丧失与过度开采、生物入侵等多重因素有关,但根本原因是人口过量增长和过度消费导致的,人类应对此加以控制。

B.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饮料。

C. 我们要教育引导企业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维护企业的崇高社会声誉和良好社会形象。

D.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位87岁的老人依旧笔耕不辍,作为首席《儒藏》项目的专家,他把这个浩大的典籍编辑计划延续到2025年。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B项搭配不当,“种子”不能“传授”;D项语序不当,“首席”应放在“专家”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②去年上半年,我们的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都有所增加,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 

③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④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⑤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公安干警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⑥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便因台臣王蔺的弹劾,免掉了他的职务,迫使他不得不回到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退隐的生活。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两句,上句写景,下句言情,这两句领起全篇,确定了全篇的基调。

B. “分社肉”是当时仍存的古风;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本词所说的应是春社分肉。

C. 饮酒是高人雅士的嗜好,辛弃疾也喜爱饮酒,以致连睡觉的床头都摆上了刚刚酿成的酒。

D.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了词人对儿童的保护、欣赏的态度。

E. 这首词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不雕琢,明白如家常语。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继筠,字化龙,河南人。父福进,历事后唐至周,累官忠武、成德、天平三节度。继筠幼时与群戏,必分行伍为战阵之象。晋初,补殿直。周祖讨三叛,表继筠从行。贼平,改供奉官。

    广顺初,福进镇真定,署衙内都校,尝领偏师出土门,与并人战,斩首数千级,以功领钦州刺史。契丹将高模翰率二千骑扰深、冀,以苇筏度胡卢河。继筠与虎捷都指挥使刘诚诲率兵拒之,至武强,获老稚千余人,模翰遁去。俄随福进入朝,为内殿直都知。福进卒,起复,为濮州刺史,领兵戍静安军。契丹内侵,继筠逆击败之,改棣州刺史。世宗征瓦桥关,命继筠以所部兵出百井道,破并人数千众。恭帝即位,以为西北面行营都监。

建隆二年,升棣州为团练,以继筠充使。三年,命为关南兵马都监。乾德四年,加本州防御使。开宝元年秋,命昭义节度李继勋等征太原,以继筠为先锋部署。至涡河,与并人遇,击走之,夺汾河桥,败其众于城下,获马五百匹,擒其将张环、石赟以献。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翌日亭午,俟卿来奏捷也。”至期,帝御北台以俟。见一骑自北来,亟遣逆问之,乃继筠子承睿来献捷。生禽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初,并人恃契丹为声援,及捷奏,太祖命以所获首级、铠甲示城下,并人丧气。继筠以功拜建武军节度、判棣州。三年,来朝,诏赐鞍马、戎杖,令戍边。四年秋,来朝,疽发背。车驾幸其第,锡赍甚厚。未几,卒,年五十一。帝亲临之,为之流涕,从容谓侍臣曰:“继筠捍边有功,朕不早授方镇者,虑其数奇耳。今才领节制,果至沦没,良可惜也。”赠侍中,赙绢五百匹,中使护丧,令以生平所佩剑及介胄同葬。

继筠深沉有智略,前后备边二十年,与士卒同甘苦,得其死力。善揣边情,边人畏伏,多画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何继筠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B. 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C. 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D. 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度,就是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有此称。

B. 行伍,古代军队的编制。五人为行,二十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C. 团练,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唐代宋代都设有团练使一职,如北宋苏轼曾任黄州团练使。

D. 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继筠被周祖上表推荐随行讨伐三叛。平定叛乱后,他就由原先增补的殿直,改任为供奉官。

B. 何继筠在衙内都校任上曾率领偏师出土门,与并军作战,斩首数千级。因为有功,后来担任钦州刺史。

C. 开宝二年,正驻兵阳曲的何继筠,被太祖急速召到了太祖所在地,并授以计谋策略,以抵御契丹。契丹大败后,何继筠因为立功被升为建武军节度使。

D. 建隆三年,何继筠来朝,皇帝下召赏赐鞍马、戎杖,命令戍守边疆。死后,皇帝亲自前去吊唁,为他流泪,并表达对他功劳的肯定和逝世的惋惜之情。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禽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

(2)四年秋,来朝,疽发背。车驾幸其第,锡赍甚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勋初先生的魏晋风度

学术界的朋友都知道,周先生治学范围广阔,涉及先秦诸子、楚辞、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近现代学术史等,涉及辞书编纂和古籍整理,涉及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和古代诗歌史以及笔记小说史,在《韩非子》、《文选》学、《文心雕龙》学、唐诗学及文献学等领域,都卓然成家。实在要概括,也许用“传统文史之学”来指称周先生的治学范围比较合适一些。所谓“传统文史之学”,按周先生的理解,并不专指文学和历史两门学科,而是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门类,如哲学、宗教、思想等等,内容广泛,而且彼此不可分割。周先生倡导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际上是对“文史不分”的中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的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

很多时候,我甚至不假思索地将周先生与魏晋风度联系起来。他在这一研究领域建树甚多,在他较早的那本论文集《文史探微》中,就有好几篇论文堪称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经典名篇,比如《魏氏“三世立贱”的分析》、《阮籍〈咏怀〉诗其二十新解》、《梁代文论三派述要》、《刘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说”述评》等,皆独辟蹊径,思新论闳,启示学界良多。细思起来,这都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周先生身姿玉树临风,为人洒脱自然,文章简洁明快,清峻通脱,处处透着魏晋风度。

1950年,周先生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在他早年所接触的老辈学者中,还颇有一些存魏晋风度之流风馀韵者,周先生深受濡染。在其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政治出身不好的他始终面临着危险,处境与魏晋文士颇为相似。与此同时,由于学有专长,做事认真负责,他又常作为使用对象,被分配承担重要的具体任务。他总是随遇而安,干一行爱一行,抓住一切机会读书写作。《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和《高适年谱》等书,都是在完全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日子里撰写的。新时期以后,学术环境大有改善,周先生焕发精神,开始快乐地工作着。学术任务和社会活动与日俱增,但周先生毫无怨言,而是随顺世缘,广有撰作,直到耄耋之年,犹然笔耕不辍。

“以不变应万变”、“无为而无不为”,是周先生爱说的两句话。记得1980年代中期,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席卷中国大地,也冲击着本该宁静的大学校园,“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句俗语便是对当时脑体收入严重倒挂的社会现象的生动描述。刚开始读博士的我,心里也不免有烦躁。有一天,在南园橱窗里,见到研究生院正在展出“名家寄语”,有周先生题写的六个字:“以不变应万变”,当下真如醍醐灌顶,感觉周身顿时清凉了起来。后来,我又在另一篇文章中,看到周先生对这句话的详细解释,更加深了理【解析】
“如果你热爱专业,深信自己在这领域中可以作出应有的贡献,那就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应该抓住目前的青春时期,努力攀登,而不要左顾右盼。”如今,时过境迁,学界的浮躁早已花样翻新,但对天下有志向学的年青人来说,周先生的这句寄语仍是针对性很强的智慧箴言。

2000年9月,《周勋初文集》七卷本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周先生将第七卷题为《无为集》,亦有深意存焉。“无为”二字,可以用他另一句话来解释:“顺其自然地登攀”,“若用传统文化中的哲理来说,这或许也可以说是道家的处世态度和儒家的进取精神相结合吧。”在我看来,“以不变应万变”和“无为而无不为”,两句正好可以凑成一对,互文见义,阐释了周先生魏晋风度的具体内涵。

平日侍坐,听周先生闲谈学林掌故,娓娓道来,是一大乐事。众所周知,陈寅恪和陈垣是近代史学两大家,成就巨大,而学术风格各不相同,周先生曾把二陈分别比作汉代将军李广和程不识,简短妙喻,意味玄远,大似魏晋人之清言。

有一次周先生在外地出差,出租车司机见老先生银发纹丝不乱,身躯伟岸,腰板挺直,猜想他是一位将军。周先生笑笑,不置可否。我想,如果把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比作攻坚战,那么,称周先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他是当之无愧的。今天,这位已经82岁的白发将军依然活跃在战场上,精神矍铄,像一棵挺拔的不老松。

相关链接:

①周勋初的学术研究涵盖诸多领域,研究时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体现了文史结合、博通与专精结合、宏大与细致结合的治学特点。

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评法批儒”运动中,有不少学者被迫参加了“法家著作”的注释评论工作,出版了不少书籍。但事过境迁,未见有多少书成为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周勋初参加了由南京大学承担的编写《韩非子》的新注的任务,他把那个儿戏式的政治任务变成了严肃的学术活动,不但趁机熟读了《韩非子》,而且对先秦诸子也广泛的涉猎了一番,并对《韩非子》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写出了《韩非子札记》一书。

1.下列不属于周勋初“以不变应万变”或“无为而无不为”表现的一项是

A. 周勋初静心做自己的学术研究,在根本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时期深入研究,撰写了《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高适年谱》等书。

B. 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出版时,周勋初将第七卷题为《无为集》,“无为”二字用它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顺其自然的登攀”。

C. 周勋初闲谈学林掌故,娓娓道来,他曾把陈寅格和陈垣这两位近代史学大家分别比作汉代将军李广和程不识,简短妙喻,意味玄远。

D. 周勋初文革时期参加编写《韩非子》新注的任务,不但熟读了《韩非子》,而且对先秦诸子广泛涉猎了,对《韩非子》中的某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最终写出了《韩非子札记》。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

A. “文史不分”是中国的学术传统,周勋初先生遵循前人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的做法,在学术研究中自觉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各门类融合起来进行研究。

B. 周勋初倡导在文献学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实际上是对“文史不分”的中国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他本身做得非常出色。

C. 周勋初学术任务与社会活动与日俱增,但他毫无怨言,而是随顺世缘,广有撰作,作者在对周先生的赞美、崇敬中,含蓄的批判不体恤周先生的官僚作风。

D. 《文史探微》《九歌新考》《韩非子札记》和《高适年谱》等书是在完全看不到出版前景的文革时期撰写的,体现出周勋初先生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也是天道酬勤的生动诠释。

E. 周勋初先生在研究生院的南园橱窗里题写“以不变应万变”,意在寄语青年学生不要受学界的浮躁风气、社会上的拜金潮流的影响,惜时勤学,静心登攀。

3.作者深情礼赞周勋初先生的魏晋风度,其“魏晋风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