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谷、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西谱和官方录音故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曰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皆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 和国香港制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闽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則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憤概。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还存在符许多不尊重国歌的行为,国歌法中制定“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B. 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国歌法,我国效法这些国家的做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祺本法规定属于持別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拟。

E. 港澳特別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別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的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述为何要对国歌立法。

 

1.C 2.AE 3.(1)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2)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3)是对社会公益兼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的多重作用。(4)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此题选项的内容以框架图的方式出现,手下明确框架图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和文中的内容对照作答,题中A项,“要求”不妥,应是“征询”。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害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象征)、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惯偷)、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的领回,家国情怀淡薄,对此项的判断,需要考生综观图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C项,“大多数国家都有国歌法”“效法”错误,文中没有根据。D项,是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区范围的法律。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首先找到答题的区位在文章的材料三和材料四,然后根据文中相关的句子概括,根据文中的句子“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可以概括第一、二点;根据“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可以概括出第三点;根据“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則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憤概。可以概括四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哲人的爱

秦牧

①好几年前,我读过一则消息:青岛医学院教授沈福彭,1982年2月因病去世,他生前殚精竭虑,尽瘁教学,亲嘱死后将遗体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五脏作局部解剖教学用,骨骼制成标本,供示教用,用遗体“再站一班岗”。这则消息使我大受震撼,掩卷沉思,神驰黄海之滨。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献身精神,一个哲人对群体无私的爱,尽在不言之中了。

②继沈福彭教授之后,北京医科大学前任校长胡傅揆教授也在生前自愿地把遗体献给学校作为骨骼标本。这两位医学教授的事迹先后辉映。据我所知,遗嘱利他,造福群众的事虽有不少,但是遗嘱指定把自己的遗体制作骨骼标本供教学用的事我极少听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舍己为群,献身祖国的坚强意志和崇高风格,从这样的实例中也可以相见一二了。

③1987年底,我突然接到青岛医学院一封来信,那是院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寄来的。里面除了信件外,还有一张骨骼图片,那就是沈教授遗留下来的骨骼标本了。信里有这样的话:“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将骨骼制成骨架,陈放在青岛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标本室里(外有玻璃罩),人们每过此室,都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瞻仰骨架。”信末这样说:“秦老……你能否为我院沈教授写几句话,如蒙赐字,我们将把它刻在玻璃罩上……”我端详着那张骨架图片,百感纷纭。这具骷髅给予我的不是忧惧、哀伤,而是亲切、鼓舞。我把图片放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早晚工作时经常瞧它几眼,我觉得它对我的灵魂有净化的作用,犹如明矾之可以净水一样。我的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没有任何绮年玉貌,皓齿明目的明星歌星的照片,却有这么一张照片。这并不是因为我已经是老头子了,即使我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我也会这样。面对这张照片,崇敬、可亲的感情驱除了一切渺不足道的杂念。

④这副骨架图片仿佛给了我一道无声的命令,我决意写那将被刻在玻璃罩上的几十个字。

⑤平素写些小文章我是不起草稿的。但是为了写这几十个字,我却决定夜里到附近僻静的街道上长时间漫步,思索、酝酿。我想起了一位文豪类似这样意思的话:“当你把笔插进墨水瓶里的时候,如果不是蘸着自己的血来写的话,那就不要动笔。”

⑥那夜月色溶溶,柠檬桉雪白的树干显得十分高洁。月光透过凤凰木,洒落了一地斑驳的光点。长街寂寂,阒无一人,我来回踱步,一次、一次又一次。那具骷髅在我眼前冉冉腾起,我的想象使他还原为血肉之躯:他埋头在灯下研读,他屹立在讲坛上讲学,他以深邃的眼光凝视人群,毅然写下献出骨骼遗嘱的情景,历历如在目前。我虽不是教徒,却涌起一种教徒似的心情,渴望能够有个和神圣的魂魄对话的机会。

⑦我知道这位教授生前曾经受过政治上不公正的待遇,然而,“风暴压不断雄鹰的翅膀。”“异端待我,国土报之。”

⑧有人死了,还要造地宫,造金字塔,棺上要加内椁外椁,坟上还要盖巍峨建筑,死者仿佛撑开了棺盖,伸出手来喊道:“再给我东西!”有人死时,临终还拼尽力气,讲出这么一句话:“我想再奉献!”掠夺者和奉献者之间的距离,该是多么遥远!

⑨那夜我在街上盘桓了很久,回家后对着骨架图片,铺开稿纸,写了一张又撕了一张,最后,拼尽我的心力,终于写出了这么几十个字的《献辞》:

他生前叮嘱献出遗骸,

指定骨架标本在这儿陈摆。

玻璃橱里是他特殊的坟,

玻璃橱外是他浩瀚的爱!

一纸遗嘱直如震世春雷,

一宗心愿想见哲人气概。

让我们脚步轻轻走进大厅,

伫立丰碑前默默礼拜!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我的写字台玻璃板上压着的不是明星照片而是骨骼图片,因为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所以面对骨骼图片,只感到亲切、鼓舞,而不是忧惧、哀伤。

B. 文章第六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情境,巧妙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也对文中主要人物形象起了烘托的作用。

C. “当你把笔插进墨水瓶里的时候,如果不是蘸着自己的血来写的话,那就不要动笔。”这句话为后面作者用心写作《献辞》起了辅垫作用。

D. 文章第八自然段既运用了对比,也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即以掠夺者的贪得无厌来反衬沈福彭教授等奉献者的大公无私。

2.对《献辞》中的“玻璃橱里是他特殊的坟,玻璃橱外是他浩瀚的爱”进行赏析。

3.文章标题是《哲人的爱》,沈福彭是医学教授,如果把题目换成《教授的爱》,是否更好?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先发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

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这种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

(选自常健《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2017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搞贸易保护主义。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其中一个要求是依照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

B. 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因此要求各国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C. 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输赢分化的特点以及对策。

D. 文章基于束带不断变化的挑战和日益增多的风险,提出了如何防止全球化危机这一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发达国家获得巨大立意,导致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和强弱分化。

B. 在全球化的新阶段,虽然一些国家的难民潮会增加西方国家的治安压力,但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高素质劳动力。

C. 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

D. 我们要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才能变得和谐美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推开门,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但也可能遭受到沙尘的袭击;推开门,我们拥有了沟通的快乐,但也可能丢失掉内心的宁静;推开门,在得到我们期许的东西的同时,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推开那扇门,往往意味着突破和勇气,也象征着一次对未知的探索。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去推开那扇门,了解一个新的世界。

请以“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还书用语:大作拜读完毕,兹原物璧还。

B.请柬用语:616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菲酌,敬请各位光临……

C.情景对话:令郎贵庚?”“犬子今年14岁。

D.回函用语: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出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