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梁实秋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梁实秋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至今难有人望其项背,余光中先生作为梁先生的得意门生,在翻译上亦是成就斐然的。

②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波橘云诡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③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就备受关注,广受好评,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文化节目。

④由于社会组织整体能力有限,完全依靠民间的力量来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显然是杯水车薪

⑤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不孚众望,宣布继“海水稻”技术后又获得了“水稻亲本去镉技术”的重大突破成果。

⑥统计学院的学生在餐厅吃饭时玩起了快闪,合唱起了《我爱你中国》,歌声娓娓动听,令人激动自豪。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波橘云诡:意思是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此句用来形容情感,不和语境。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望文生义。杯水车薪: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为“不负众望”。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望文生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渔家傲》下片中,范仲淹以声色点染出戍边战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对蜀地容易发生叛乱的担忧。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①

王维

渭水自萦秦寒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②玩物华。

【注】①圣制:皇帝自己写的诗。蓬莱:即唐大明宫;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 改建。阁道:这里指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因的复道。②宸游:指皇帝出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诗的创作,缘于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王维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欣然提笔写下此诗应和皇帝。

B. 首联中的渭水、黄山、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意境开阔,历史色彩浓厚,时空感均因之而增强。

C. 颔联写皇辇在架设于半空的阁道上行驶时,回看上苑春色。“花”、“柳”点出春天,但“柳"字也流露出些许不舍之情。

D. 尾联写天子出游是趁着明媚春光来行迎春之礼,并非赏玩景物,这就把帝王的春游夸饰成顺天道之举,是歌功颂德之词。

E. 全诗紧扣“望”字写长安春景,取景布局阔大美好,生动展现长安兴盛时期的神采,也为繁盛时的唐朝谱写了一曲颂歌。

2.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颂,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冶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B.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C.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D.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C.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处理政事。

D.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负责祭典礼、科举、任免、学校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谞沉稳不躁,忠于朝廷。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B. 裴谞务实为民,深得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來,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动。

C. 裴谞机警敏悟,智保同僚。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

D. 裴谞审察形势,分明职权。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②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谷、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西谱和官方录音故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曰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皆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 和国香港制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闽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則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憤概。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还存在符许多不尊重国歌的行为,国歌法中制定“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B. 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国歌法,我国效法这些国家的做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祺本法规定属于持別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拟。

E. 港澳特別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別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的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述为何要对国歌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哲人的爱

秦牧

①好几年前,我读过一则消息:青岛医学院教授沈福彭,1982年2月因病去世,他生前殚精竭虑,尽瘁教学,亲嘱死后将遗体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五脏作局部解剖教学用,骨骼制成标本,供示教用,用遗体“再站一班岗”。这则消息使我大受震撼,掩卷沉思,神驰黄海之滨。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献身精神,一个哲人对群体无私的爱,尽在不言之中了。

②继沈福彭教授之后,北京医科大学前任校长胡傅揆教授也在生前自愿地把遗体献给学校作为骨骼标本。这两位医学教授的事迹先后辉映。据我所知,遗嘱利他,造福群众的事虽有不少,但是遗嘱指定把自己的遗体制作骨骼标本供教学用的事我极少听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舍己为群,献身祖国的坚强意志和崇高风格,从这样的实例中也可以相见一二了。

③1987年底,我突然接到青岛医学院一封来信,那是院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寄来的。里面除了信件外,还有一张骨骼图片,那就是沈教授遗留下来的骨骼标本了。信里有这样的话:“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将骨骼制成骨架,陈放在青岛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标本室里(外有玻璃罩),人们每过此室,都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瞻仰骨架。”信末这样说:“秦老……你能否为我院沈教授写几句话,如蒙赐字,我们将把它刻在玻璃罩上……”我端详着那张骨架图片,百感纷纭。这具骷髅给予我的不是忧惧、哀伤,而是亲切、鼓舞。我把图片放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早晚工作时经常瞧它几眼,我觉得它对我的灵魂有净化的作用,犹如明矾之可以净水一样。我的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没有任何绮年玉貌,皓齿明目的明星歌星的照片,却有这么一张照片。这并不是因为我已经是老头子了,即使我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我也会这样。面对这张照片,崇敬、可亲的感情驱除了一切渺不足道的杂念。

④这副骨架图片仿佛给了我一道无声的命令,我决意写那将被刻在玻璃罩上的几十个字。

⑤平素写些小文章我是不起草稿的。但是为了写这几十个字,我却决定夜里到附近僻静的街道上长时间漫步,思索、酝酿。我想起了一位文豪类似这样意思的话:“当你把笔插进墨水瓶里的时候,如果不是蘸着自己的血来写的话,那就不要动笔。”

⑥那夜月色溶溶,柠檬桉雪白的树干显得十分高洁。月光透过凤凰木,洒落了一地斑驳的光点。长街寂寂,阒无一人,我来回踱步,一次、一次又一次。那具骷髅在我眼前冉冉腾起,我的想象使他还原为血肉之躯:他埋头在灯下研读,他屹立在讲坛上讲学,他以深邃的眼光凝视人群,毅然写下献出骨骼遗嘱的情景,历历如在目前。我虽不是教徒,却涌起一种教徒似的心情,渴望能够有个和神圣的魂魄对话的机会。

⑦我知道这位教授生前曾经受过政治上不公正的待遇,然而,“风暴压不断雄鹰的翅膀。”“异端待我,国土报之。”

⑧有人死了,还要造地宫,造金字塔,棺上要加内椁外椁,坟上还要盖巍峨建筑,死者仿佛撑开了棺盖,伸出手来喊道:“再给我东西!”有人死时,临终还拼尽力气,讲出这么一句话:“我想再奉献!”掠夺者和奉献者之间的距离,该是多么遥远!

⑨那夜我在街上盘桓了很久,回家后对着骨架图片,铺开稿纸,写了一张又撕了一张,最后,拼尽我的心力,终于写出了这么几十个字的《献辞》:

他生前叮嘱献出遗骸,

指定骨架标本在这儿陈摆。

玻璃橱里是他特殊的坟,

玻璃橱外是他浩瀚的爱!

一纸遗嘱直如震世春雷,

一宗心愿想见哲人气概。

让我们脚步轻轻走进大厅,

伫立丰碑前默默礼拜!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我的写字台玻璃板上压着的不是明星照片而是骨骼图片,因为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所以面对骨骼图片,只感到亲切、鼓舞,而不是忧惧、哀伤。

B. 文章第六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设置了一个特定的情境,巧妙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也对文中主要人物形象起了烘托的作用。

C. “当你把笔插进墨水瓶里的时候,如果不是蘸着自己的血来写的话,那就不要动笔。”这句话为后面作者用心写作《献辞》起了辅垫作用。

D. 文章第八自然段既运用了对比,也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即以掠夺者的贪得无厌来反衬沈福彭教授等奉献者的大公无私。

2.对《献辞》中的“玻璃橱里是他特殊的坟,玻璃橱外是他浩瀚的爱”进行赏析。

3.文章标题是《哲人的爱》,沈福彭是医学教授,如果把题目换成《教授的爱》,是否更好?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