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句在的语境,补写出一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俗语。 ①他积极参加学校通讯社活...

根据下面句在的语境,补写出一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俗语。

①他积极参加学校通讯社活动,俗语说得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种下了勤奋的种子,才成长了现在小有名气的“小书记”

②小陈见是丁勇来访,迎上前去,笑问,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丁勇开门见山:“我是‘________________’呀,我有件烦难事,特地来请你帮我支招。”

③某些执法者往往抱着“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对家暴问题采取一种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认为公权力不宜介入。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无事不登三宝殿 (3)清官难断家务、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具体的语境填写俗语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语境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找到准确的俗语,(1)注意抓住“种下种子”,“才有”,(2)句注意句中的“有件烦难事”,(3)句注意句中的“家暴问题”“公权力不宜介入”等选用俗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大型舞台剧《平潭映象》采用全息投影和舞台真人群舞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渔民在海岛渔猎的原生态生活场景。

B. 此项大奖旨在表彰一年来在品牌建设和商业运营上表现优异的业内品牌,以他们的榜 样力量带动整个家纺家居行业创新前行为目的。

C. 在晚会上,戏曲演员和美声男髙音合唱《我的太阳》,令全场观众都不禁为这种跨界融合的创意击节赞叹。

D. 我国—系列重大科研突破的集中亮相不仅令全世界投来注视的目光,也极大提振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梁实秋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至今难有人望其项背,余光中先生作为梁先生的得意门生,在翻译上亦是成就斐然的。

②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波橘云诡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③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就备受关注,广受好评,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文化节目。

④由于社会组织整体能力有限,完全依靠民间的力量来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显然是杯水车薪

⑤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不孚众望,宣布继“海水稻”技术后又获得了“水稻亲本去镉技术”的重大突破成果。

⑥统计学院的学生在餐厅吃饭时玩起了快闪,合唱起了《我爱你中国》,歌声娓娓动听,令人激动自豪。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渔家傲》下片中,范仲淹以声色点染出戍边战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对蜀地容易发生叛乱的担忧。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①

王维

渭水自萦秦寒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②玩物华。

【注】①圣制:皇帝自己写的诗。蓬莱:即唐大明宫;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 改建。阁道:这里指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因的复道。②宸游:指皇帝出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诗的创作,缘于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王维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欣然提笔写下此诗应和皇帝。

B. 首联中的渭水、黄山、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意境开阔,历史色彩浓厚,时空感均因之而增强。

C. 颔联写皇辇在架设于半空的阁道上行驶时,回看上苑春色。“花”、“柳”点出春天,但“柳"字也流露出些许不舍之情。

D. 尾联写天子出游是趁着明媚春光来行迎春之礼,并非赏玩景物,这就把帝王的春游夸饰成顺天道之举,是歌功颂德之词。

E. 全诗紧扣“望”字写长安春景,取景布局阔大美好,生动展现长安兴盛时期的神采,也为繁盛时的唐朝谱写了一曲颂歌。

2.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颂,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冶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B.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C.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D.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C.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处理政事。

D.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负责祭典礼、科举、任免、学校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谞沉稳不躁,忠于朝廷。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B. 裴谞务实为民,深得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來,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动。

C. 裴谞机警敏悟,智保同僚。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

D. 裴谞审察形势,分明职权。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②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