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伦理观念、价值...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伦理观念、价值准则和行事方式,海峡两岸在家风、家训方面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B. 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不但取得了巨大成果,而且改革任重道远,中国还需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结构性改革。

C. 老百姓对一个政党的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D. 高新科技园区以智力密集为依托,以开拓新产业和高科技成果为目标,不断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不合逻辑。“不但……而且……”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该改为“虽然……但是……”。C项,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可去掉“的好坏”。D项,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开拓”与“高科技成果”不能搭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拼搏,他总算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成功忝列世界一流运动员,成为全国人的骄傲。

B. 南京出差期间,我顺道去阔别多年的恩师府上拜访,并请他指点我新近完成的一篇作品,受益匪浅。

C. 两袖清风是老杨的为官之道,对于下属朋友的不情之请,他总是一概拒绝,反倒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D. 今年的全球互联网高峰论坛上,几位后学的演讲引起了大咖们的浓厚兴趣,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南方孩子,刚到北京的时候,由于口音以及个子矮小,常常被人欺负。外婆看着心疼,对母亲说:“你总要管一管,去找找校长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母亲瞟了孩子一眼,问了一个孩子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却不欺负别人?”

母亲和外婆的最大分歧在于,母亲坚持认为不要给孩子任何可以依赖的幻想,要告诉孩子真相——你不是最优秀的,你不是最好的,这个世界上有比你更强的人,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要自己争取,即使身为孩子的母亲,也没有义务为孩子提供所要的一切。你有本事,就自己去挣;没有本事,就不要抱怨。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玉楼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①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注]①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此指别离的佳人。②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两首词的字数都不足58字,属于词中的小令;由上、下两片构成,又属于双调。

B. 欧阳修的词首句尊前,意为尊重友人,词人准备向朋友提出告别,而对方已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

C. 苏词写到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词作寄寓了作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D. 在苏词中,面对难以排解的苦闷,作者认识到,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于是作者决定暂且抓紧时机,借吟诗饮酒以自娱吧!

E. 欧阳修的词实写了洛阳的牡丹在春天里绽放的美景,而苏词则着力描写作者在超然台上看到的暮春景象。

2.请指出两词在情感变化上的相同点,并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____,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清高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意侮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章衡,字子平,浦城人。嘉祐二年,进士第一。通判湖州,改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物有挂空籍者,奏请蠲之。又言:“三司经费,取领而无多寡,率不预知。急则敛于民,仓猝趣迫,故苦其难供。愿敕三部判官,即有所赋,先期下之,使公私皆济。”三司使忌其能,出知汝州、颍州。

照宁初,还判太常寺。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出知郑州,弛牧地四千二百顷以予民。复判太常,知审官西院。使,宴射连发破的,辽以为文武兼备,待之异于他使。归复命,言辽境无备,因此时可复山后八州。不听。

衡患学者不知古今,纂历代帝系,名曰《编年通载》,神宗览而善之,谓可冠冕诸史;且念其尝先多士,进用独后,面赐三品服。判吏部流内铨,尝有员阙,既拟注,而三班院辄用之,反讼吏部。宰相主其说,衡连奏疏与之辩。或曰宰相之势,恐不可深校,衡不为止,至诉于御前。神宗命内侍偕至中书,宰相见之怒,衡曰:“衡为朝延法耳。”以状上请而视之,相悟曰:“若尔,吏部是矣。”乃罪三班。

拜宝文阁待制、知澶州。神宗曰:“卿为仁宗朝魁甲,宝文藏御集之处,未始除人,今以之处卿。”衡拜谢。至郡,会官立法禁民贩盐,衡言:“民恃盐以生,虽犯法不顾。空令狱日繁,请如故便。”

元祜中,历秀、襄、河阳、曹、苏州,加集贤院学士,复以待制知扬、庐、宣、颖州,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章衡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B. 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貽万世/从之

C. 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D. 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恤》一章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举代,通过最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元明清时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

B. 修起居注,文中指官名。起居注是古代由官员撰写的有关皇帝日常言行等内容的记录。

C. 辽,文中指古国名,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

D.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章衡反对弊政,体恤百姓。三司经费领取混乱,并给百姓带来困扰,他对此提出改正意见;他把大片牧地给百姓;他反对禁止百姓贩盐的做法。

B. 章衡出使立威,忠于国家。他出使辽国,宴射时表现优异,被辽国人另眼相看,回国后,他根据辽国边境防备空虚情况提出收复国土的建议。

C. 章衡不惧权贵,维护法律。他在吏部任职,所拟定的官员被三班院否决,他据理力争,不惧在宰相的权势,坚持维护国家法律,最终得到宰相的理解。

D. 章衡文才突出,获得信任。他所编的《编年通载》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考虑他有才却未被重用而赐予他三品官服;他被皇帝信任,到重要的官署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敕三部判官,即有所赋,先期下之,使公私皆济。

(2)民恃盐以生,虽犯法不顾。空令狱日繁,请如故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