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 A. 当我们面对那些来自大山...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

A. 当我们面对那些来自大山因营养不良而面如土色的孩子,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同一 片蓝天下,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可生活的境遇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B. 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C. 新生企业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的企业学习,起初是邯郸学步,但只要不懈努力, 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

D. 西岳华山素以陡峭险峻著称。那一天,尽管天气异常晴朗,甚至连影响爬山的丁点风儿也没有,但大家仍然如坂上走丸,丝毫不敢大意。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A项,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 形容惊恐之极。不符合语境;B项,探骊得珠: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符合语境;C项,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不符合语境;D项,坂上走丸:像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不符合语境。此处突出不敢大意,应为“如履薄冰”。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

A. (xián)     云(tónɡ)     恿(sǒnɡ)     陪鲤对(dāo)

B. 臼(kē)       吞(shì)      水(lǎo)      邻而居(pí)

C. 须(zī)       子(zhònɡ)    合(cuō)      见不鲜(shù)

D. (xīng)     远(yóu)      睇(miǎn)     尔一笑(wǎ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钱学森二三事

    “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的第二个中国博士、两院院士郑哲敏说。

    1948年,郑哲敏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后来读钱学森的博士。“他很关心祖国的状况,每周通过朋友收集中文报纸看。”郑哲敏说,“我们很多中国学生都知道,他回国态度一直是很鲜明的。他在美国工作20年,一直是中国国籍,一直没有买房子,只租房子住。1950年,他准备回国,票也买了,行李也找旅行社打包了,但却被美国当局抓起来了。”

  “1955年我回国时,钱学森嘱咐我两件事。”郑哲敏回忆说:“第一,他说经过二次大战,美国军事后勤领域发展很快,运用了大量数学和运筹学知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强调计划发展的,用得上运筹学。他要我把这个领域的信息带回去,告诉钱伟长。第二是对我的要求:在美国拿了博士学位,回国不能太神气。”钱学森说:“你回去做什么事呢,不能挑三拣四,原则是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挑剔高低好坏。即使是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你也要做。”

  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学科方向。原来有弹性组、塑性组等三个研究小组,都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与当时的国家建设关系不大。钱学森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要调整方向。后来,流体力学调整为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方向,并增设了化学流体组、物理力学组和运筹学组。

  “钱学森不是搞技术的,是搞理论研究的。但回国后国家让他搞火箭,他欣然同意,从不讲价钱,从不讲条件。”郑哲敏说,他牢记钱学森的一句话:回国没有什么,就是来服务。

  孔祥言1956年从北大力学专业毕业后分到中科院力学所工作。

  “当时航天在全世界都属于新兴的尖端科学,涉及的专业面很广、可参考的资料很少。一次钱老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就老实回答:知识面不够,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孔祥言说。

  钱学森听完就给他们做工作:航天问题不外乎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哪一方面问题不太清楚,就去找书、找资料学习,只要钻下去,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怕困难,是钱学森的一贯风格。王永志说,钱老回国后不久,中央领导问他“中国能不能搞原子弹、导弹?”他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中央对他的意见很重视,最后决定搞“两弹”。

    “钱学森是我的恩师。”王永志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进入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当时钱老还担任首任院长。

    “钱老对年轻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提携。”王永志说,第一代战略火箭获得成功后,国家开始搞第二代战略火箭,钱学森建议,让第二代航天人来挂帅,并推荐王永志担任第二代火箭第一个型号的总设计师。

    “当时我只有40多岁,是比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而总设计师这样重要的职务,之前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担任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像我这个年龄阶段的,甚至比我更年轻的人,开始走上总设计师这样被称为‘箭头’人物的岗位。”

    “钱学森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轻人,要靠他们敢想,中国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发展’。”原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刘纪原说。

   2007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96岁生日。12月10日,科技日报社举办了一个“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研讨会,为他提前祝寿。

    “钱老对过生日一向低调,只是家里人简单聚聚。”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说,当他把这件事向钱学森汇报时,他说:“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一件关系国家长远的大事,希望会议开得成功。”

    “钱学森当时如果不能回国,我们也会发展导弹、原子弹这些尖端技术,但绝对不会这么快。”曾经与钱学森一起共事的梁思礼院士认为。

    但在钱学森眼里,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决不是单个人所能取得的,他所干的不过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已。涂元季说,在钱老与别人的书信中,他反复强调,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实验,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的成果,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独立的创造。“我只是沧海一粟。”

(1)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钱学森嘱咐郑说要做“一些很基础、很简单的研究”,意在告诉他要从基础简单的研究做起,打好根基,才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B.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认为科学研究必须和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所以流体力学被调整了方向。

C.钱学森坚定地认为外国人能搞原子弹和导弹,中国人也一定能搞,这也是中央最后决定搞“两弹”的原因之一。

D.钱学森认为两弹的研制成功是众多科技专家合作的成果,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是关系中国未来前途的大事。

E.本文通过描写钱学森的语言、动作,勾勒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可亲可敬的科学家形象, 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风范和完整的人格,给人以启迪。

(2)第一段中,郑哲敏说“钱学森身上有着最光辉的精神”,钱学森身上的“最光辉的精神”指的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本文大部分内容都是通过引用他人谈论钱学森的话来组成,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为其写感动词,并就其中两个方面谈谈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任选三句,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________,龙光射牛斗之墟;___________,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④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雨晴

杨巨源                    王驾

诗家清景在新春,          雨前初见花间蕊,

绿柳才黄半未匀。          雨后全无叶底花。

若待上林花似锦,          蜂蝶纷纷过墙去,

出门俱是看花人。          却疑春色在临家。

(1)这两首诗歌咏的对象和抒发的心情有何不同?

(2)这两首诗的下联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意?

 

查看答案

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 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 彭泽家百里 (距离)    D. 矫厉所得(造作勉强)

2.判断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 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3.在序文中陶渊明对自己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请你用原文说明都有哪些原因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请翻译下列语句。

(1)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