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面小题。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面小题。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 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C. 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 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2.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

 

1.C 2.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这是虚写;梦醒天明,隔年的家书都是实写。两句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 【解析】 1.试题分析:选项C根据诗歌的标题“旅宿”应知在在外,写的景物是想象归乡后的情景,为为虚写,实际上为了衬托现在作者思乡的愁苦之情。 2.试题分析:注意通过重点词语“远梦”和“家书到”,辨明是诗歌中描写的内容哪些是虚,哪些是实,然后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艺术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耕植不足以自           给:供应

B. 生所资,未见其术       生:维持

C. 彭泽家百里             去:返回

D. 犹望一,当敛裳宵逝     稔:谷物成熟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陶渊明自免去职的原因的一项是

A. 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B.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C. 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D. 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序可分三层,先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经历,再写弃官归田的原因,最后交代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时间。

B. 尽管因诸侯爱惜人才使陶渊明得以出仕,但陶都只是“见用于小邑”,从中也能看出其宏大志向无从施展的苦衷。

C. 从结尾处写作《归去来兮辞》的原因和“序”的写作时间“乙巳岁十一月”可以推断,作者是先写辞文,后写序文。

D. 序辞关系密切,但谋篇之法不同。序是对半生出仕的省思,侧重实录;辞是弃官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侧重虚拟。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写出秋天的萧杀与空旷。

B. 颈联概括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表达出诗人长年飘泊孤独悲秋之情。

C. 尾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饮,时世艰难是诗人潦倒不堪的根源,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D. 本诗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全诗画面凄凉,不见亮色,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文: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文: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的人都背叛他。

B. 原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也,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竭尽我的志向却不能到达(那里),我可以无悔无怨,大概没有谁能讥讽我吧?

C. 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抒发情怀的原因是人们的思想情趣一致。

D. 原文: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啊!

 

查看答案

下面表格中的关联词,能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一项是

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大,甚至  ① 可以衡量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② ,写作不仅体现写作者基础知识的长度和宽度, 包含了他认知世界和理解社会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展现他感受人生、想象未来和编织梦想的能力。让青少年亲近文学,懂得诉说人生,不一定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作家, ④  为了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健康成长,进入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助于他们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A

/

因为

就是

B

因此

就是

C

因此

而是

D

/

由于

而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