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一封信的开头部分,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老师: ...

下面是一封信的开头部分,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老师:

    您好!收到您冒昧赠给我的大作,心里十分高兴,连夜拜读,如在海滩上捡到一颗珍珠,颇有收获。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

 

(1)将冒昧改为:惠赠 (2) 将捡改为:拾 (3)将八斗之才改为:才疏学浅 (4)将宽恕改为:见谅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是一封信的开头部分,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其实这是一道改病句的题目,涉及成语运用,谦敬词的使用等。修改时要注意词语的使用对象、场合等。题目中“冒昧”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行为,不能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把“冒昧”改为“惠赠”。“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送自己东西。同时去掉一个“赠”字,避免语意重复。“捡”是口头语,用在这里显得不庄重,应该改为“拾”。“八斗之才”是赞颂别人很有文学才华,不能用来形容自己,应该改为“才疏学浅”。因为“才疏学浅”是谦辞,用于自己。“宽恕”“是宽容饶恕”的意思,用在这里词义太重。可以改为“见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出不超过15个字。

西方古代很早就有关于抑郁症的记载,直到20世纪末,我们才有了百忧解这种神奇的抗抑郁药。___。著名的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即使是对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行为—认知”心理疗法的功效都不啻于抗抑郁药。研究人员随机挑选了11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分别采用抗抑郁药物和“行为—认知”疗法治疗,结果发现这两种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明显区别。___,“行为—认知”疗法被证明比抗抑郁药更为有效。因此,法国健康管理局也建议,抑郁障碍初期,在症状尚属轻微的时候,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演员的“天价片酬”问题并非第一次引发社会的讨论。  ①  在制作成本一定的背景下,

  ②  演员片酬过高,就势必挤压其他环节的成本,  ③  将影响整个作品的艺术质量。大牌明星的加入,  ④  有利于吸引眼球,演员获得片酬多少,  ⑤  主要是靠市场调节来完成,  ⑥  当“天价片酬”现象引发由行业内外的争议,对其合理性进行审视就必不可少。

 

A.

如果

最终

虽然

B.

假如

必定

不仅

C.

如果

并且

虽说

如果

D.

只要

确实

可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谈到文学作品影视化时,周大新表示,作家把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应该持支持的态度,但是绝不能为改编而写作,更不能只是粗制滥造一些大家看完就忘记了的作品。

B. 受台风海马影响,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

C. 1023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D. 主办方表示,本届冬博会将免费开放,观众只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免费进入,体验式的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从而提升冰雪项目的普及,助力北京冬奥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现在患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觉得这是过度诊断,医生只是在危言耸听,也许孩子只是太好动,让他们多运动就好了,菲尔普斯就是个例子。

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

研究表明,WIFI发射器的辐射极小,且随距离不断减弱,一米外的辐射值就已微不足道。不过,还是建议将发射器放置在离床头1米范围之外,不用时尽量关闭电源。

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而中国的肥胖现状更是严霜烈日。世卫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我国现有近9000万肥胖者,这一数字已超越美国居世界首位。

影片《湄公河行动》取材于当时惊天动地的“10·5湄公河跨国大案,故事环环相扣、扣人心弦。其中,一场警察扮成商人与毒枭之间过招的戏码看得人惊心动魄。

⑥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崭露头角的鲁迅先生设计北大校徽,可谓是慧眼识珠。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设计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的电影

清明节又到了,坐在家里,一阵落寞,就想到了父亲,想到了十八岁的电影。

十八岁那年,我在陈城读高中。离开了家,就像脱缰的野马,再也没有了束缚。那时,接触了一帮子小混混,学会了抽烟、学会了喝酒,时不时地打个小架、谈个恋爱,成绩总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日子过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有一次,我和几个哥们儿蹲在铁道边抽烟,你一言我一语地胡喷大侃,正巧父亲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当时他戴着大檐帽,车后座带了一壶油。我想坏了,烟在手里也扔不及了。可是父亲在我们身边并没有停留,哗啦一下就过去了。

高一下学期,父亲开始肚子疼痛,头冒冷汗,他舍不得去医院,因为那需要一大笔开销,就自己去药店拿点止疼片吃,日子久了,病情就加重了。他自己偷偷跑到医院,拍个片子,医生一看,纷纷咬耳朵,父亲就知道坏了,他最终还是知道了病情:胃癌晚期。

在市医院治疗了一个月,转到了省医院,每天都是挂吊针、喝中药。有时候我妈陪着,有时候就他自己。我决定逃学去省城看望他。

到了医院,他正躺在病床上,面黄肌瘦,胡子也好久没有刮了。看到我来了,他很吃惊,问我,你怎么来了。我说,就是想来看看你。病房里没有其他人,他那天下午精神很好,慢慢地坐了起来,和我聊他以前经历的事情,讲我小时候如何调皮,讲他年轻的时候如何追我母亲,还和我讲如何做人。最后,他让我帮他换上新衣服,他说要带我去看一场电影。

我清晰地记得,我们坐在3排的5号和6号,电影开始之前,父亲递给我一支烟。我愣住了,没有敢接。他说,抽吧。我颤抖着双手接过,却并没有点着。也奇怪,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抽过烟,一直到现在。

那天放的电影是霍建起导演的《那人那山那狗》,讲述的是一个老邮差退休后儿子第一天接替自己工作引出来的故事。儿子高考落榜不得已回到大山中的家后,做了大半辈子山村邮递员的父亲提前退休,安排儿子接下自己的工作。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千叮咛万嘱咐之后仍不放心,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起初,父子两人因为长期隔膜只默默走路,渐渐地,通过与不同村民尤其一个漂亮女孩的接触,两人渐渐打开话匣,对彼此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秀美如画的风景中,儿子慢慢明白了父亲工作的辛苦和意义,也明白了父亲深沉的爱,父亲也渐渐体会到他二十几年来对家庭的亏欠。

影片里最让人动情的场景,应该是儿子背起父亲过河的那一段吧。儿子对父亲说,你背我那么多次,现在我长大了,应该我背你了。父亲伏在儿子的背上,一个山一样的男子,就那样湿了眼睛。我承认,我也感动了,眼睛湿润了。

电影散场后,已经很晚了,外面刮起了风,很冷,父亲显得很疲惫。我说,爸爸,我背你走吧。他没有说话,像个小孩子似的伏在了我的身上。我背起父亲慢慢地往医院走,我们彼此都没有说话,生怕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父亲的身子已经很瘦削,我感觉好轻,好轻。父亲的双手耷拉在我的耳边,一晃一晃的,是那样的无力。父亲伏在我的背上睡着了,我走得很慢,很慢,好像我背上背的就是整个世界。

在医院待了三天,我要回去了,父亲去送我。在火车站,他站在风里面,目送我上火车,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把从火车站买的小糕点递给了我,示意我路上吃。

一个月后,父亲病重,在医院里去世,享年49 岁。当父亲的遗体运到家里时,我竟然没有了泪水,只是久久地跪在父亲身边。

如今我已是一名中学教师,每年新生入学,我都要给学生放《那人那山那狗》,学生们看得很认真、很动情,慢慢地就能听到不少学生轻微的啜泣声。我能做的,只有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让我的思绪像风筝一样,离开教室,飞到家乡的大平原,飞到父亲身边…… ——摘自《2014 年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十八岁那年,我和几个哥儿们蹲在铁道边抽烟,被父亲看到了,但他毫无反应,这是因为在父亲看来,年轻人抽烟并不是什么大毛病。

B. 小说之所以把我去医院看望父亲的过程写得非常详细,是因为我知道父亲得了不治之症,这是我与他的最后一次见面,这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

C. 我十八岁那年逃学去医院看望父亲时,父亲带我去看的那场电影,寄托着父亲对我的希冀,让我深深感受到父爱是一种责任的延续和传承。

D. 父亲送我上车时,虽然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让读者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满满的爱,此处细节描写传神,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E. 每年新生入学时,我都给学生播放当年父亲带我去看的那部电影——《那人那山那狗》,我是想让我的学生随电影一同了解我父亲的故事。

2.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