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现在热映的电影《红海行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商业票房收益,人们评价普遍较好。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们对同样的事的反映一定一致
B. 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具有主体差异性
C.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 人们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 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 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与需求学派的凯恩斯主义相对供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材料一 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这些规律告诉人们,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类文明才能进步,违背了这些规律,社会发展必然出现问题。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运动是有规律的”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尊重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