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这一学说推动了人类在“否定之否定”之后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有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也是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最好例证。这说明( )
A. 自然科学的进步可以取代哲学的深入研究 B. 具体科学是哲学富有生机和发展的基础
C. 具体科学在哲学的指导下得以发展和进步 D. 具体科学为哲学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从生活与哲学关系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说明
①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思考是产生哲学智慧的重要条件
②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如何进行正确的生活和实践
③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并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④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是产生哲学智慧的根源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电影的屡获好评,到半先推出奎网络购票的崭新模式,近年来,步入信息化时代的故宫博物院动作不断,利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在虚拟的时空中建立起一座和紫禁城同样辉煌的“数字故宫”。在运营方式上,故宫十分重视对青年心态和时代特征的把握,任用了一批极具专业水准,富有文化情怀和责任感的年轻人负责新媒体的运营。既确保了发布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度,又找到了内容传播和内涵传递的最佳平衡点。 在运营理念上,故宫深入挖掘和把握文物藏品跟当代生活的联系,唤起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博物馆走近公众,让文化传统重焕生机,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协调对接。
现在故宫工作的青年团队,正在架设面向青少年的网站,拉近文化传统与少年儿童之间的距离,而故宫的老专家、老师傅们,也探讨着怎样用“表情包”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文化侍承要更具“年轻态”,就是要在坚守文化底色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创新与融合中发现广阔的发展蓝海,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1)故宫以其极具“年轻态”的运营理念和运营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标准样式。试结合材料写文化生活有关内容,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请结合故宫创新的成功案例与生活与哲学的相关内容,分析说明创新是怎样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的。
(3)请为学校如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提两条具体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1月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分组审议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一项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上升为法律的系统性工程,关乎亿万农民美好生活,要秉持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到每条每款精确表述。要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更好地把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让广大农民吃上定心丸。
修正案草案符合十九大的精神,贯彻了党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决策部署,适应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反映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也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特别是更好地突出男女平等,保障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农村土地承包法最核心的是稳定承包关系,在土地改革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稳定集体组和村民委员会,更好地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土地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
(1)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和实施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其价值的。
(2)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请你预测该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内容的落实会对农村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黄大年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回国七年间,黄大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牵头开展国家“地球深度探测计划”,以及国家863计划中涉及航空探测的两个大项目,在短期内突破了国外技术的封锁和垄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他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从智能可穿戴设备,到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医疗、AR/VR等热门词汇的兴起,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引领一场新时代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催生新经济、新产业,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从哲学角度看,这意味着( )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实践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③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更新生产工具
④观念创新助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