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把科技扶贫作为自己的理想,为山区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把科技扶贫作为自己的理想,为山区发展奉献毕生心血和智慧,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保国把农民急需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山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他扎根太行致力于绿山和富民。针对山区土薄水少等特点,他推出了控制爆破松土蓄水等工程技术。“聚集土壤,聚集径流”,使太行山区土厚了,水多了,山绿了。他找准科技扶贫的路径,创新推广苹果先进栽培等36项农业应用技术,使科技成为脱贫致富的“利器”。他举办培训班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永久牌”土专家。35年来,李保国起早贪黑,埋头苦干,每年在山区“务农”200多天,帮助农民增收28.5亿元,带领10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李保国的言行让大山怀念,令人们动容,他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1)运用人的价值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李保国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2)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分析科技对于李保国成功扶贫的作用。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李保国把个人的事业发展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心系群众,长期在科技扶贫事业中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社会的称赞,无愧于“太行新愚公”的称号。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研发新技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用科技文化培训农民,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解析】本题以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人生的真正价值、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为什么李保国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考生可从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李保国把个人的事业发展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无愧于“太行新愚公”称号的角度进行说明。 (2)科技对于李保国成功扶贫的作用,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李保国研发新技术,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李保国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用科技文化培训农民,为脱贫致富提供了智力支持等角度进行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为解决传统采购模式(见如左图)中农户购买力不足的问题,采用由厂商、租赁公司、农户三方构建的租赁模式(见如右图),帮助833家农户获得近1000台先进农机设备的使用权。

    

(1)运用经济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相对于传统采购模式,该租赁模式给厂商和农户带来的经济利益。

(2)用系统优化的知识说明农机设备的租赁模式所具有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辨析题

    如今,城市公共场所几乎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增强了公共的安全感,但公民隐私权因此受侵犯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有人认为“维护公共安全不能牺牲公民的隐私权。”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辨析。

 

查看答案

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食草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

①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②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④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污染严重是造纸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某省根据当地造纸业发展状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造纸业地方环保标准。在环保高标准的倒逼下该省造纸业摆脱了脏、乱、散的局面,实现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兼顾、环保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双赢。这说明 (  )

重视意识的能动性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事物能否发展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相结合是成功之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穷智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树、树定根、人定心”……这些富有创建的主意都是人民群众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坐在屋里想不明白的事,到群众中就能找到答案。这里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①坚持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③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