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3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3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标志着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已经形成。

这一制度的形成,不仅能有效地推进反腐斗争,也能及时满足当前道德建设的需要。因为“良好的国家体制并不能期待于道德,倒是相反的一个民族良好道德的形成首先就要期待于良好的国家体制”。

自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社会经济生产的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不断表明传统道德已经严重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经济体制快速转型、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传统的熟人社会快速向现代陌生人社会转型,道德与经济政治的不合拍日益突出。在这个社会转型过程中,强调规则至上的现代道德形态没有同步建立,人们的行为调节的道德机制仍然依赖于传统道德。而熟人社会的传统行为方式和道德規范突出人情,而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顽固障碍。结果,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社会诚信缺失严重,而在干部队伍中则出现了一批官德败坏、贪腐严重、搞人身依附的腐败分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官员的道德对社会的道德水平有着决定性影响。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孙春晨教授曾经指出,官德败坏是转型期社会道德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国家监察制度的建立对于现代官德的塑造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可谓是一杨及时雨,因为这个体制的核心追求就是要培养人们形成现代規则意识、责任意识。就如当代哲学家罗尔斯所说:“社会的制度形式影响着社会成员,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个人,以及他们所是的那种个人。”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请结合文化对人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国新创立的监察体制将怎样塑造现代官德。

(2)请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从我国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角度谈谈创立监察体制的必要性。

(3)良好的国家监察制度建立了,但是制度的高效运行还要依靠全体社会成员对制度的认识和支持。请从哲学与生活的角度就如何推动人们认识和支持国家的监察制度提两条建议。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一定的文化环境。监察体制的运行有利于形成不想腐、不敢腐的文化氛围,促使公职人员守住道德底线; ②文化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监察体制的运行有利于引导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于价值,明确自身的责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监察体制的运行有利于引导公职人员从熟人文化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现代规则意识、集体主义奉献意识;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们道德素质提升。监察体制的运行有利于促使公职人员知荣辱、辨是非,促使公职人员遵守职业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建设奉献自我。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经济生产的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日益表明社会道德的不适应,监察体制的创立有利于推动现代道德形态的形成,强化现代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让人们摆脱熟人道德文化的束缚。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道德建设滞后于经济的现代转型,与社会现代化严重不适应,创立监察体制、推动道德转型是适应社会发展之举。 ③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创立监察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和制度文化的重大创新,不仅能适应经济现代化的要求,也有利于建立现代规则体系,建设现代道德体系,从而推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3)①加强国家监察体制的介绍,让人们认识到监察体制的价值,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组织开展学习监察法等活动,让人们了解监察体制的精神实质,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监察体制的理念,支持监察体制的运转。 (本题的要义在于让人们认识监察体制的价值并在实践中支持监察体制。一般从认识论和价值判断、选择作答为妥。给分要严格,没有运用哲学原理,不得给分。哲学原理牵强附会,也不得给分。) 【解析】本题以我国新创立的监察体制塑造现代官德为背景材料,分别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文化对人的作用的知识、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认识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请考生结合文化对人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国新创立的监察体制将怎样塑造现代官德,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作用的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我国新创立的监察体制将怎样塑造现代官德,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并围绕塑造现代官德这一主题,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2)本题请考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从我国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角度谈谈创立监察体制的必要性,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问题指向是从我国社会道德水平提升的角度谈谈创立监察体制的必要性,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并围绕社会道德水平提升,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3)良好的国家监察制度建立了,但是制度的高效运行还要依靠全体社会成员对制度的认识和支持。本题请考生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就如何推动人们认识和支持国家的监察制度提两条建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问题指向是就如何推动人们认识和支持国家的监察制度提两条建议,本题的要义在于让人们认识监察体制的意义并在实践中支持监察体制。考生一般可从认识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角度作答,要注意必须运用哲学原理来提出建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的倡导者、设计者和开拓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新的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靠党凝聚力量团结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

中国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在历史和实践上有许多差别,在理论、道路、制度、文化方面有许多不同特征,但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将不复存在。苏联之所以陷入亡党亡国的悲惨境地,一个直接原因是当时的苏共领导人接受西方所谓“宪政”思想,推动修改宪法第六条,取消苏共领导地位,使国家和政权快速崩溃,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也随之烟消云散。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用法律的方式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结合材料,说明2018年宪法修改新增“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合理性,并从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把好方向盘、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查看答案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努力,我国成功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但截至2014年底,我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O二O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材料二 井冈山市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6年2月,习总书记视察井冈山时殷切嘱托“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

井冈山市结合市情,2016年共整合投入资金近7.4亿元,重点打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三大攻坚战”。把无业无力的贫因户确定为“红卡户”(特困户),实行兜底保障”;坚持产业为根长效增收,推广“一户一丘茶园、一户一片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组建惠农宝产业投资公司,全市“红卡户”都将每户1万元产业发展金全部入股,每年按不低于股本金15%分红;推广“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让贫困户土地有租金、分红有股金、务工有佣金;实施“就业十扶贫”模式,全市开发村组公益、生态涉林等岗位,培训指导贫国户上岗就业,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截至2016年底井冈山市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3.8%降至1.6%,在全国率先摘帽。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要性,并分析井冈山市是如何增加贫困居民收入的。

 

查看答案

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以后,他的学生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用信仰捍卫了法律的权威性。最终,苏格拉底之死换来了两千多年的西方法治传统。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这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发现

①实践决定于认识,苏格拉底对法律的全面认识决定了他的实践方式和人生道路的选择

②苏格拉底对法律价值的认识驱使他放弃了逃跑求生,而平静赴死

③苏格拉底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决定了他能够视死如归地捍卫法律的尊严,决定了西方法治的发展。

④苏格拉底正确处理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得以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分享经济( Sharing Economy)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分享经济强调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和“不使用即浪费”。分享经济之下,人们不仅仅是主动的应用别人的众享成果,更是将自己手中的闲置资源众享给别人。分享经济平台可以使得前述闲置资源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创新。分享经济出现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②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11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12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体细胞(分化细胞)的核作为供体而获得克隆猴(1997年和1999年,在美国分别诞生了使用胚胎分裂和胚胎细胞核做为供体的克隆猴)。由于猴属于与人类比较相近的灵长类,这一成果将为人类疾病提供治疗思路。所以这次是“里程碑式”的研究结果。从联系的观点看,克隆猴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建立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