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 C.非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2.地中海和红海面积的变化趋势是( ) A.不断增大 B.不断缩小 C.不变 D.地中海面积减小红海面积增大 3.关于阿拉伯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不断上升 B.面积逐渐减小 C.从不发生地震 D.位于印度洋板块
|
|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B.该图所示地区位于南半球 C.该图所示地区位于海洋上 D.该图所示地区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
|
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谷、鞍部、山脊、盆地 B.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
|
下图是小玲设计的学校平面示意图,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1.在该学校平面图中测得地理园的边长为2×3厘米,若该图的比例尺是1:1000,则地理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A.400 B.600 C.800 D.1000 2.平面图中,该学校大门的朝向是( ) A.正北方向 B.正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
|
下图是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 ) A.(20°E,20°N) B.(20°E,20°S) C.(20°W,20°N) D.(20°W,20°S) 2.有关图中a、b、c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南半球 B.c地位于热带 C.b地位于a地西南方 D.b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3.图中甲乙丙丁是由经纬网组成的不同区域。其中,实地面积最小的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材料二:“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材料三:下图为青藏地区简图。 (1)根据上图,长江发源于________ 山,“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 ________季。 (2)“三江源”位于我国的 ________省。生活在该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 。A是世界海拔最高的________铁路。 (3)“三江源”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试推断出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 (4)地理兴趣小组对“三江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提出了如下一些建议: 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②开发虫草.藏红花等名贵中药材 ③加强生态建设,保护“三江源”生物的多样性。 针对上述建议,你会优先考虑的是________(选填一个数码即可)。请简要说明理由。
|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是________。制约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在农牧业发展中,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3)甲河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和少量山地降水。下列四幅图中,____(填字母)能代表该河水量变化。
|
|
读“台湾海峡两岸地区略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P省的简称是________。 (2)台湾岛岛屿面积居我国第_______位。台湾岛东部________山脉是我国东北—西南走向三列山脉最东的一列。世代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 (3)台湾岛地处亚欧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________穿过台湾岛中部偏南的位置,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5)台湾的经济是富有海岛特色的______________经济。
|
|
如图四张图片是小红和她的同学暑假期间到我国不同地区观光旅游时拍摄的,根据照片及相互介绍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所看到的一望无际的麦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当地的耕地类型以_____(旱地/水田)为主,我国旱地和水田的分布大致以_____(山脉)﹣﹣_____(河流)一线为界。 (2)小兵所到的鱼米之乡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_____地区,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 (3)小磊看到的美丽草原位于_____高原,属于四大区域中的_____地区。 (4)小马所说的“雪域高原”指的是_____高原,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_____”和“_____”。
|
|
为了维护海洋权益,我国政府一贯主张( ) ①发展军事实力,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对方让步 ②要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防法 ③要尊重历史史实 ④要公平合理,原则问题上绝不退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