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取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15.25g,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收集到一定质量的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求得所制氧气的质量,他们将加热后剩余物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通过多次加水测定剩余物质量的办法即可求出.加水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MnO2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
(1)写出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KCl+3O2↑ |
||||||||||||||||
“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特效药.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为 C16H31N2PO8的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10.请计算: (1)“达菲”一个分子由______个原子构成;分子中氢、氮、磷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
|
某混合气体中含有碳、氧元素的气体,某学校的化学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这套装置来验该混合气体的成分. (1)若A瓶中澄清石灰水______,B瓶中______,C瓶中澄清石灰水______,则混合气体为CO和CO2.则D处产生______火焰;A、C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若混合气体是CO和O2,则该装置存在的安全隐患是______. |
|
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装置用序号表示): (1)写出编号为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反应药品是(填名称)______、______,其反应方程式是______.若选用D收集CO2,气体从______(填“b”或“c”)入.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固体加热制取氨气.能否用AE组合装置制取氨气?______(填“能”或“不能”)为什么?______. |
|
A-I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常温下为无色液体,G、E均为黑色固体,F为红亮固体,H为无色无味有毒气体.它们的转换关系如图(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和产物被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 (2)B→C+D的条件是______,C→E的反应类型______. (3)写出D+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Cu+H2O |
|
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的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_进行检验.生活中可通过______来转化硬水. |
|
“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1)有人认为,天然气、乙醇汽油作燃料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你的意见是______; (2)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漏泄,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漏泄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乙硫醇充分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4CO2+6H2O+2SO2
|
|
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序号作答) (1)上述粒子不属于稳定结构的是______; (2)图中______表示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阴离子是______; (3)与C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_(填序号).在化合物里,D元素一般显______价; (4)B粒子与C粒子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A.煤炭 B.漂白粉 C.氢气 D.氦气 E.活性炭 F.无色酚酞试液 选择以上物质填空(填字母): (1)用于净化水消毒剂的是______. (2)被称为“工业粮食”的物质是_______. (3)能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的物质是______. (4)用于霓虹灯灯管内的填充物质是_______. (5)可用于汽车动力的高能无污染的燃料是_______. (6)在做氨分子运动时,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 |
|
下列有关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活性炭与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