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1947年……突破黄河天险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惊呼:“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奇诺防线被攻破!”周恩来对此事件的评价:“我们已经越过蒋介石的铁丝网,打进他的内壕了。”该事件有何意义

A.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大反攻

B. 是敌后战场的第一次大捷

C. 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毛泽东认为:”脑袋长在自己肩上,文章要靠自己作,苏联红军的经验要学习,但这种学习不是盲目的,要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符合这一认识的实践活动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黄埔军校的创办

C. 南昌起义的发动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

C.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D.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 民主与科学

B. 民主与共和

C. 托古改制

D. 变法图强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

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

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下面两幅图片体现了我国古代

 

A. 宗教文化的发达

B. 对外交往的频繁

C.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文明成就的辉煌

 

以下这三幅图片可以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 春秋之际的社会变革

B. 灿烂的青铜文明

C. 河南文化的演进

D. 古代商业的发展

 

(和平·交往)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是国际公认的丝绸之路分支之一,和陆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是连接古代中国和中亚、波斯以及欧洲、非洲和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大通道。大量文物见证了海上丝路的辉煌。

(1)图片所示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属于。(A:文献史料B:实物史料C:口述史料);阅读材料信息,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二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机构进行管理。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2)依据材料二,在下图中绘制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联系·依存)

材料三  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各地区从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客观过程。在史前时代,处于原始状态的人类分散地生活在地球各个点上,基本上是相互闭塞的。进入农耕和畜牧之后,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开始出现较多的包括和平的和暴力的交往。但是,各民族、各国、各地区间相对闭塞的状态依然存在。到了15、16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一体。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3)依据材料,概括人类历史横向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并将对应史实序号填入相应表格内。

史实:①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②联合国的建立③新航路开辟

④阿拉伯数字的传播⑤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⑥亚历山大东征

发展阶段

特征

对应史实(填入序号)

阶段一

 

氏族部落之间几乎没有联系

阶段二

 

 

阶段三

 

 

 

 

(冲突·战争)

材料四  1500年,欧洲各国仅仅占据全球陆地面积的7%,1914年列强所控制的领土已经达到全球陆地的840A。欧洲工业强国以及美国和日本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20世纪初,这些矛盾和斗争的激化,使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卷入了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战争之中。

——摘编自汝信《西欧文明史》

(4)材料四中“空前惨烈的战争”是指什么,写出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卷入战争的原因。

 

改革是大国崛起的共同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政策一付诸实施,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渐减轻,城市生活重新出现了生气,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当时党提出的口号是:“学会做买卖”。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对农奴地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认识的相应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政策”是?理解“学会做买卖”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2897/46130) 首页 上一页 12892 12893 12894 12895 12896 12897 12898 12899 12900 12901 1290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