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到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三角贸易 B. 独立战争 C. 南北战争 D. 农奴制改革
|
|
如图是一幅古代“政治机构“示意图。请依据图例信息,判断该图内容展现的是
A. 印度种姓制度 B. 罗马共和制 C. 雅典民主政治 D. 西欧封建等级制
|
|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的主题歌。如果我们想去看“巴比伦的墙”,应该选择 A.
B.
C.
D.
|
|
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A. 实行高度自治 B. 民族区域自治 C. 坚持民族平等 D. 加强民族团结
|
|
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凵,是经济特区的代表;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坡,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坡”“创客之城”等美誉。“它“是指( ) A. 汕头 B. 厦门 C. 海南 D. 深圳
|
|
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③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④“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
如图是某博物馆展出的一张珍贵历史图片,该图片与下列选项有关的事件是
A. 中华民国成立 B. 五四运动 C. 遵义会议 D. 重庆谈判
|
|
“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上述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会宁会师 D. 井冈山会师
|
|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军阀的割据混战 B.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 孙中山继续革命
|
|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 割地 B. 赔款 C. 开设工厂 D. 开放通商口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