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 A. 新文化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
|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维新变法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 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
|
“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
|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顔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
在苏俄实行某一政策后,农民可以公开售卖他们的产品,零售店和雇工少于20人的小工厂又可以在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下营业,重工业、银行和矿山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由此可见 当时苏俄实行的是 A. 自由放任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绥靖政策
|
|
下图是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数轴,其中1955年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铁幕演说 C. 华约建立 D. 柏林墙倒塌
|
|
(题文)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 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
|
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哪一年 ( ) A. 1967年 B. 1991年 C. 1993年 D. 1999年
|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一些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关于这一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尝试 B.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标志着起义的胜利 D. 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