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 (1)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材料二 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世界史》 (2)为解决材料二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后来,苏联领导人又采用什么建设模式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三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 (3)为解决材料三中“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一问题,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做过哪些努力?建国后长期向苏联学习的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材料四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摘编自《世界史》 (4)材料四中的“大萧条”指的是哪一事件? 材料中的“试验”指的是什么?该“试验”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新”在何处? (5)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
|
下边名为《圆满》的漫画,嫦娥手捧写有“中国”字样的四分之一圆飞了过来,地上各国人民欢欣鼓舞。该画所反映史实的主要意义是 A. 推动政治多极化趋势 B. 世界贸易组织由此成立 C.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 瓦解美苏两极政治格局
|
|
观察下表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 美国由此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C. 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 D. 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
|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B.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D. 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
|
“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罗斯福演说中谴责的日本“卑鄙的进攻”是指( ) A.偷袭苏联 B.偷袭波兰 C.偷袭珍珠港 D.柏林战役
|
|
知识提纲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下图是某同学在整理课堂笔记后提炼出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
|
1963年美国黑人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说到:“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就像一束巨大灯塔所放射出来的希望之光,就像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的黎明。”马丁·路德·金所说的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 A. 华盛顿 B. 拿破仑 C. 林肯 D. 亚历山大二世
|
|
如果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 西欧古代社会的辉煌 B.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C.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D.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
|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历史人物的一些言论,主要体现了什么思想或精神 A. 重视科学实验 B. 以神为中心 C. 自我克制 D. 积极进取
|
|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则民不移(迁移)…无夺民时(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1)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内容。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勿照搬原文) 材料二 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役)。事末利(经商)及忽而贫者,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2)材料二反映了商映变法的哪些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北宋欧阳修 (3)材料三中的主是谁?除材料中所述的措施外,还有哪些“去夷即华”的措施? (4)通过对以上材料和问题的研读,你有什么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