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情况的第一手历史材料是 A. 神话传说 B. 历史典籍 C. 复原模型 D. 考古文物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历史图片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 材料三1978年年底,中央在京开会议;“拨乱反正”求真理,“两个凡是”被抛弃;解放思想讲实 际,工作重心大转移。经济建设是中心,改革开放始兴起,“三中全会”了不起,中国进入新时期。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2)请你判断材料二的漫画出现于哪一时期?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会议是哪一会议?请你举出此次会议后我国改革开放的举措。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材料二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权益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材料三1979年,深圳还只是南方沿海地区一个贫穷的小镇。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00多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3. 5万元。 深圳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如最早建立“劳务市场”“原料市场”等。闯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并请你列出1980年建 立的除深圳以外的三个经济特区。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开放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竟有九年荒。 ——旧凤阳 材料二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 ——1950年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参加合作社,年年都能多打粮。 ——1955年 材料四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凤阳地多不打粮,娘子一住就逃荒。 ——1968年 材料五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 ——1979年 (1)以上材料是几段凤阳花鼓,分别唱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施的四项农业政策, 请根据相应的内容说出四项政策的名称。 ①“自从土地还家后”:__________ ②“自从参加合作社”:__________ ③“凤阳地多不打粮”:__________ ④“自从包地包产后”:__________ (2)这些农业政策的实施产生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3)党和政府对农业政策进行不断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在召开前即被媒体和中国民众与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较。后者被公认 为“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 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引自《京华时报》2013年11月9日 (1)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路径如何? (3)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
小鸣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民主与法制建设 D. 国有企业改革
|
|
中共十八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措施是( ) A.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B.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C. 建立经济特区 D. 成立上海合作社
|
|
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是( ) A. 邓小平理论 B. 毛泽东思想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
|
载,1978—2013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而同期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我国这一时期GDP年平均增长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领土面积广大 B.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 世界和平稳定 D. 大量外资涌入我国
|
|
某农户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是下列哪一时期刷写的(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