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英国约・莱齐的漫画。科学家法拉第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A. 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 B. 城市化带来出行拥堵 C. 现代化加剧温室效应 D. 全球化导致贫富分化
|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步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进程,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对世界的争夺。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A. 使人类社会迈入“电气时代” B. 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C. 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 使世界性的大战具备了可能性
|
|
(2020原创)下图是1860~1900年英、美两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对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甲线是英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美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美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英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
|
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这种工业诞生于( ) A. 戴姆勒的发明 B. 诺贝尔的发明 C. 海厄特的发明 D. 夏尔多内的发明
|
|
(2019石家庄模拟)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灯的发明
|
|
(2020原创)电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100多年后,现代人对灯的理解和使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一般的照明,普通照明、功能照明和气氛照明相辅相成,不同的灯光功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光线环境。现代人的“舒适光线环境”受益于( ) A.爱迪生的发明 B.斯蒂芬森的发明 C.卡尔·本茨的发明 D.莱特兄弟的发明
|
|
(2019遵义)下表是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表(单位:%),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美德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英法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
观察下列图示,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为题,撰写历史短文。 要求:(1)结合图示信息,任选其中六例史实加以论述,并谈谈你的认识。(2)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60字左右。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汉高祖和唐太宗的哪些统治措施符合这一思想? (各举一例) 材料二: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 进行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工程,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赋役非常繁重,刑法非常严酷。隋炀帝时期赋役过重、刑法严苛,其本人骄奢淫逸、不恤民力,修东都、修驰道、开运河、建行宫...对高丽发动战争。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位帝王的相同做法(三点即可)。这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材料三:(全面内战时期)当前线士兵在反共战场上遭受巨大牺牲之时,却知道了在农村的家庭的饥饿和不满,“就会产生疑问,他们正在为之战斗的东西是否值得以生命去冒险?”国民党既未给农民(士兵的载体)以任何利益与好处,又未解释战争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面对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予以农民千百年梦寐以求的实惠.土地,由此激发起千百万农民保卫胜利果实的积极性,此......为谁而战”就成为关键了。 ——摘编自忻平《南京国民党政权崩溃原因探析》 (3)根据材料三,比较国共两党在对待农民需求上的不同之处。从这场战争的结局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材料四:新中国建立了一个集中统一、比较高效的中央政府,并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有苏联对我国的“一五”计划建设提供全面的经济技术援助,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10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4)相据材料四,概括“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列举在此期间工业领域的成就两例。 材料五: —— (数据来源:《中国历史地图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人民日报》) (5)对材料五的两幅图表进行解读。 (6)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请你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一点即可)
|
|
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涂“V”,错误的涂“X”。 (1)图一中的器物体现了商鞅在经济上的改革措施。 (2)图二中由氏族统治者进行的迁都促进了民族交融。 (3)图三中日本的社会变化源于明治维新的开展。 (4)图二、图三所反映的改革都有对先进文化的借鉴。 (5)与上述图片相关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