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C. 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清帝下诏退位 C. 武昌起义的胜利 D. 《临时约法》的颁布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 材料二 “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2)材料二是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为“巩固中华民国”,这位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哪一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3)依据材料三可知,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贡献?它没有完成民主革命哪些任务?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4)据材料四,陈独秀等人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请再列举这一运动中的两位代表人物。 材料五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你认为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去学习、发扬?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针对这个问题,某班同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下面请你跟着他们一起来研究下面一些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请列举1839年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至少两位) (2)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为什么会一再失败?请至少答出两点原因。 (3)如下图,为了改变中国落后和挨打的局面,中国的先进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的探索,依据下列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4)结合上述图文材料,谈谈这些运动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
|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B. 6月初后,运动中心在北京 C.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D.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才发现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时代”是( ) A. 师夷长技时代 B. 君主立宪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民主科学时代
|
|
近代前期,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 A. 战争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 人口的多少决定战争结局 C. 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 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
|
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
|
1910年春,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国民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