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一百七十余国,经过二百余年的兼并,小国已被消失殆尽;到战国时期,只剩二十个左右国家。它们仍是日以杀伐兼并为事,战国中期以后,开始形成了七个大国争雄的局面……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七个大国”请任举两例?

(2)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根据材料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河西走廊

B.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葱岭

(2)观察上图,指出丝绸之路有何作用?

 

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纺织业发达的城市:会稽

B.南朝都城:建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长期分裂的局面,而分裂又具有南北对峙的特点。连年的战乱,频繁的政权更迭,使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但是,历史在曲折中前进。这一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与汉族杂居相处,逐渐接受汉文化,北方出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高潮。这一时期,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中原文化推进到南方,我国南方得到初步开发。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新的成就,中华文明在动荡中得到延续和开发。统一的因素在逐渐积累,统一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川教版七年级上教师用书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C”。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分裂与南北对峙的双重特点。

(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战乱频繁,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3)各地少数民族涌入中原,被中原民族所同化失去自身民族特色。

(4)北方人口的南迁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之一。

(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将都城迁往咸阳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 造纸    B. 炼铁    C. 纺织    D. 制瓷

 

西晋,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时代。265年,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其都城在?

A. 洛阳

B. 长安

C. 咸阳

D. 建康

 

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 长平之战 B. 城濮之战

C. 赤壁之战 D. 官渡之战

 

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  )

A. 华佗    B. 张仲景    C. 李时珍    D. 郦道元

 

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王朝周期”。其中“光武中兴”说的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

A. 刘邦

B. 刘彻

C. 刘秀

D. 王莽

 

共461292条记录 当前(17229/46130) 首页 上一页 17224 17225 17226 17227 17228 17229 17230 17231 17232 17233 1723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