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创建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 兴中会 B. 强学会 C. 同盟会 D. 国民党
|
|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人法也,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主张。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该观点是哪家学派的观点?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奠定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基础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是什么?据材料四,概括指出该局面出现的重要意义。 (5)你认为当今国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积极意义?
|
|
(题文)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 方法,只 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 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2)卫鞅的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馀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第四》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1)材料一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2)材料二、三、四说明当时的受封诸侯对周王主要尽哪些义务?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
|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它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了。 ﹣﹣摘译自《尚书》 材料二 《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记载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除了治水这一功绩外,大禹的另一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3)尧、舜、禹的这种推选继承人的方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什么精神?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的种子等。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材料四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时代相当于我国哪两个远古居民生活的时代?他们分别主要种植哪两种粮食作物?
|
|
春秋时期的_____,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极大。
|
|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_____在岷江流域修筑了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
|
春秋时期_____的使用,促进生产力发展,导致了个体农耕,新兴地主出现,新兴地主想建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引发了社会变革。
|
|
今天的汉字是从_____发展而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