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了多次大的战役,如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这些战役规模大,地域覆盖广,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主要说明1938—1940年间( ) A. 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 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 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 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
|
1942年1月英国的《泰晤士报》:“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此评论是指( ) A. 第一次长沙会战 B. 第二次长沙会战 C.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第四次长沙会战
|
|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材料所描述的战况出现在 ( ) A. 1938年 B. 1939年 C. 1940年 D. 1941年
|
|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下列哪些城市失陷后( ) A. 武汉、广州 B. 北平、南京 C. 北平、天津 D. 上海、南京
|
|
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该战役( ) A. 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B. 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 C. 有效地破袭了日军的交通线 D. 使日军基层军官损失殆尽
|
|
(题文)“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以上文字是对哪一次会战的描述( ) A. 徐州会战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武汉会战
|
|
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提出要促使国共“两党分裂”。这些材料说明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军将士不惜牺牲 B. 后方同胞全力支援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八路军的支援配合
|
|
下图显示了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以下关于该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B.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 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
|
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材料中“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指( ) A. 万家岭战役胜利 B. 台儿庄战役胜利 C.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D. 豫湘桂战役胜利
|
|
(题文)《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中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 叶挺 B. 彭德怀 C. 张学良 D. 李宗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