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这段论述的思想源于应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本著作( ) A. 《韩非子》 B. 《论语》 C. 《道德经》 D. 《墨子》
|
|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秦王”是( ) A. 秦孝公 B. 秦始皇 C. 秦穆公 D. 秦惠文王
|
|
南宋时“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现象,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下列事件对民族融合的加强客观上有促进作用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靖康之变 C. 王安石变法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
|
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汉文帝时期 B. 汉景帝时期 C. 汉武帝时期 D. 汉元帝时期
|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时间是( ) A. 约公元前2207年 B. 约公元前2070年 C. 约公元前3000年 D. 约公元前5000年
|
|
西汉建立后,沿用和承袭了秦朝的政治体制。汉武帝时,西汉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材料一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诸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材料三 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奸猾,成聚昊国,泰、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 ——桓宽《盐铁论》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上面临了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问题二:根据所所学知识,材料二的言论有可能是出自哪一历史人物?汉武帝是否了他的建议,实行了什么措施?这一举措有何历史意义? 问题三: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国家经济面临怎样的局面?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
|
材料一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行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 100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黄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材料四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举一事例。 (3)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4)材料四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
||||||||||||||||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
|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
|
|